首页 -> 2007年第5期

程序设计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模式漫议

作者:周晓宏




  摘要:文章从《VB语言程序设计》课程内容体系出发,指出了当前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内容体系,并将该方法引入课堂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程序设计课程;课程内容体系;宏观教学设计
  
  计算机应用已经深入到各行各业,熟练掌握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开发工具是对工科大学生的基本要求。Visual Basic语言程序设计是一种易学实用、适用面广的面向对象的软件开发平台。该课程可培养学生的计算机素质、在工作岗位上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和利用软件开发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顺利完成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目前关于高职学生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方法已经基本上达成了共识,但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又遇到了新的问题,即课程内容体系的问题,就是说:为了紧跟IT行业的发展,也为了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接近,在程序设计这门课程中,应该让高职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和技能,以及应该掌握到什么程度,已经成为急需研究和探讨的问题。
  
  当前程序设计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注重知识的传授而忽视能力的培养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指出:“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因此,课程的功能要从单纯的传授知识的过程转变为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程序设计课程教学大纲不实用
  我校是职业院校,高职高专学生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而目前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大纲仍然只注重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也在努力尝试与高职高专培养目标的吻合,但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计算机编程能力和对于编程工具的再学习能力距离企业要求仍然相差甚远。
  (三)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
  目前高职高专非计算机专业的程序设计课程过于注重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但对学生学完后要做什么和能做什么,教师和学生都处于盲目跟从的现象,也没有给学生参与或者从事综合实践和实际应用的机会,使学生在毕业后不能很快适应企业的要求。
  
  《VB语言程序设计》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思路
  
  (一)教学目标的重新定位
  以“够用为度”为原则,介绍一些必需的语法知识作为程序设计课程来说,语法知识当然是基础,但仅仅有语法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不能把语法知识作为课程的核心内容。
  “程序设计方法”作为课程学习的核心内容对于目前的大学生来说,仅仅学习一门计算机语言课程已经远远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要,但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也不可能开设好几门语言。所以,应该将程序设计方法作为讲授该课程的重点内容。程序设计方法的介绍必须以具体的案例为载体,通过大量案例的完成让学生体会程序设计的思想。
  “能力培养”作为该课程的最终目标该课程对培养学生良好的编程习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可持续发展的再学习能力至关重要。通过综合设计作业可以实现能力培养的目标,但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课程知识需求的欲望,把课堂学习延伸至课后。
  (二)内容组织上的改革
  精选课程内容,形成课程模块由于程序设计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且杂的特点,在教学中应该抓住主线,重点突出,对其中不常用的或不重要的内容进行大胆删除。将课程内容划分为5个小模块,分别为:简单VB应用程序设计、多窗体应用程序设计、VB的基本语法、菜单程序设计、数据库技术。
  采用“先整体、后局部”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以系统设计为起点,以完成案例的过程为线索展开教学,把“程序设计方法”这一核心教学内容贯穿于教学的始终。这样克服了以往教学中的“先见树木,后见森林”的教学方法带来的弊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建立了系统和全局的概念,同时也使学生更加明确后续知识的学习目标。
  案例围绕“趣味性和实用性”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的乐之者就是心理学中的“兴趣”的含义。可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尤其重要,所有的教学案例都要精心设计,使趣味性贯穿于教学始终。这样学生一开始就能体会到课程的趣味性和实用性,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体现“因地制宜”和“因材施教”的理念程序设计课程相对于一些操作性课程来说,有一些难度,为了克服学生对该课程的恐惧心理,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首先要做到“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学生学习基础和培养目标的语言工具和教学内容。从多年的教学实践看来,VB作为高职学生的入门语言是比较合适的。另外,教师的教学深度、广度、进度应该考虑到大多数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但也要考虑到优秀学生和后进学生,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成就感。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内容分为基本要求部分和提高部分。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主要通过完成大量的基本案例和综合作业设计,达到掌握程序设计方法和培养编程能力的目的。对基础差的学生贯彻“少而精”的原则,在反复练习中摸索线索,体会程序设计的方法。对优秀的学生则以能力培养为主,通过综合训练和大的开发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新的内容体系的实施办法
  
  (一)用一个项目覆盖所有的知识点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一个实用并功能完整的“员工工资管理系统”为载体,按照项目完成的过程,把项目分为几个模块,各模块均是对上一个模块功能的扩充或代码的优化,而每一次的扩充或优化都包含了一个或多个新知识点,整个项目的完成就是带学生完成了一次实际项目开发的训练,从而使学生掌握了计算机程序设计的方法和必要的语法知识。
  (二)以对项目的不断完善为线索组织教学
  按照新的内容体系,将该项目分解为六个部分,在教学过程中,每个部分在上一个功能完成的基础上,按照项目的拓展顺序增加新的功能,最终达到项目功能的完善。
  在一个教学模块完成后,鼓励学生对所做的项目提出质疑,找出所做项目在功能上的局限性和方法上的缺陷,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学生的质疑进行讨论,并给出解决方案,以引出新的内容。
  (三)加入配套的实训项目,以巩固所学内容
  学习程序设计最好的方法就是实战演练。为了巩固基本概念和知识点,需要加入一系列的实训项目,这些项目既要覆盖所学知识,更要包含趣味性。考虑到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也为了教师教学的方便,把每一章的实训题目按照由易到难,逐步扩展的方法进行组织。同时在各个模块后面增加综合设计题目,使学生把所学知识点连接起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新的内容体系的宏观设计
  新的课程教学目标是将程序设计作为核心教学内容,将能力培养作为最终目标。针对上面的特点和新的课程内容的组织方案,在教学过程中选用了“员工工资管理系统”作为教学引例,以完成该系统的过程为线索展开教学。
  (一)创建“员工工资管理”程序,实现员工信息浏览
  设计一个能够浏览四个员工信息的程序,程序界面包含的项目齐全,与真实系统完全相同。
  (二)为“员工工资管理”程序添加登录窗体
  在实际应用中,特别对于较复杂的应用程序,仅包含一个窗体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必须通过多个窗体实现。通过对“员工工资管理”程序添加登录窗体来介绍多窗体应用程序的设计。同时也使所设计的项目接近实际。
  (三)实现计算“员工工资管理”程序的个人所得税功能和登录界面美化功能
  在实际问题中,个人所得税的比率随着基本工资的不同而不同。为了使系统更加实用,有必要对个人所得税进行实时计算。同时为了美化界面,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在窗体中加入了滚动字幕和模拟加载窗体的过程。
  (四)使用数组和循环结构修改“员工工资管理”程序
  将数组和循环引入程序,可以大大缩短程序代码的长度,以实现代码优化的目的。
  (五)创建基于Access数据库的“员工工资管理”系统
  为了实现数据与程序的分离,也为了系统使用的可行性和维护的方便,使用VB提供的访问数据库的控件来完成该系统,同时对系统功能进行扩充,达到系统功能的最后完善。
  本文采用的课程内容体系,从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目标出发,强调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采用项目教学法,使学生在学习每个新知识点时,都有一个完整的项目作为载体,这种方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学生对教师的教学评价也有了显著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刘瑞新,李树东,万朝阳.VB语言程序设计教程[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2]曾煌兴,周晓宏.项目开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策略及其应用[J].职教论坛,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