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浅谈《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与体系建设

作者:贾 珺




  
  在实现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目标的过程中,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如教、学、练过程经常脱节,导致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难以达到期望的目标。因而,要提高计算机应用基础教育的水平,必须解决以下问题。
  (一)内容繁杂,相关性差,学生难接受
  以目前较流行的Windows+Office为例:第一部分为计算机概述,内容主要涉及计算机硬件、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发展和应用、计算机的类型和用途;第二部分为操作系统的功能和使用,主要介绍Windows操作系统的基本知识和使用方法,如操作系统的界面、文件管理、程序管理、计算机管理、帮助系统等;第三部分主要是Office的使用,包括Word、Excel和PowerPoint的使用等;第四部分为网络等方面的知识,在该部分中包括网络的基础知识、Internet的基本知识、Internet的信息服务、网络安全等方面的知识。除了上述四个方面的内容外,新的教材还增加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与数据库的基础知识,这些知识相互独立,关联性小,但是涉及的内容却非常多,知识面宽。对教师来说,要求很高,对学生来说,学习也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二)理论知识与操作并重,理论知识要记忆,操作要熟练
  计算机课程都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通过上机操作和练习,掌握操作系统的特点、办公软件的使用方法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另外,它是一门需要记忆的课程,计算机的发展、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特点、数制转换、网络的基础等内容要求记忆并且要能够灵活运用。因而,学生在学习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理解与操作相结合。教师在教学时要合理安排理论与上机学时。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教学的深度和难度不易把握
  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城市学生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比较好,有些中学已经开设了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方面的课程;而欠发达地区的农村中学根本没有开设计算机课程的条件,有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计算机,对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一无所知。这种基础的差异要求教师教学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从而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四)学生上机时面临的诱惑多,需要正确引导
  由于计算机与其他的教学仪器不一样,具有通用性和多用性的特点,而初次接触计算机课程的学生难免会为计算机的强大功能吸引,好奇心促使他们对计算机内的资源会做进一步的了解,但这种了解不一定全都对学习有好处,例如学生有可能会玩游戏,做一些与课堂教学内容无关的事情。这时,教师的正确引导显得至关重要。
  (五)教学内容变化快,教学中应注重知识的更新与调整
  计算机软硬件技术发展一日千里,计算机设备和计算机知识更新快,而教学设备与教材更新相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应具有前瞻性,注意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同时也要不断学习和提高,随时追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了解信息技术的最新趋势,紧跟时代发展的潮流和步伐,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开拓前进。
  
  参考文献:
  [1]何克抗.论计算机教育发展的新阶段[J].计算机世界报,1999,(10).
  [2]邢茹,王行恒.高校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调查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5,(11).
  [3]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文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
  [4]祝朝映.任务驱动在计算机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3,(10).
  
  作者简介:
  贾珺(1978—),女,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教育技术、软件工程。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