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5期

关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

作者:吴 伟




  摘要:从职业教育的特点出发,就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分析,以期在职业教育的动态发展中,较好地为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配置进行定位。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
  
  2005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达100%,其中40余名学生被录用企业送往挪威、德国和新加坡等国继续接受机电一体化专业培训,现已成为企业的技术骨干。2006年,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毕业生也早早被企业抢聘一空。针对我校机电一体化专业毕业生就业的优势,我们从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结论是:得益于我校在办学之初对开设该专业而进行的可行性企业调查;得益于学校的开放型办学理念;得益于优秀的教学科研队伍;也得益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下面笔者就我校的实习、实
  验设备配置和利用现状作浅显的分析。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必要性
  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首先考虑的是减少设备投入的盲目性,考虑学校的教学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接轨,考虑实习、实验的经费问题。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实习、实验的教学功能要求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针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特点,我们着重考虑了学校实习、实验环境和企业生产环境的有效接轨,力求学校实习、实验的环境氛围接近现代企业的生产环境氛围。例如,对实习、实验场所的安排与配电方案的论证,我们充分听取企业专业人员的意见,结合现代物流设计方案和教学实习的需要,分别设立了传统机械区、装拆区、数控区、技术准备区、技术讲解区等。对实习车间的配电方案则从科学和安全角度出发,经过反复调查和论证,采用了配电线路的桥架化,使实习场所更接近于企业生产的环境。
  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内涵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在企业问卷调查中,发现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和要求出乎我们的意料,这其中与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施合理配置有着密切关系。无锡新区高新企业的优势在于自动化程度较高,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调试、维护人员的技术要求较高,所以在培训和教学中,不能简单地舍弃传统机械设备的配置,而盲目地增加高新技术设备投入;对学生不仅要求掌握一定的维修、维护的技术能力,而且还需加强自动化控制理论的学习和应用。在这一思想指导下,我校配置了钳工实习区和装拆实习区。同时,还配备了新区企业中自动线和自动机的常用控制系统,如西门子PLC控制系统、日本欧姆龙PLC控制系统,在教学中提高了学生综合应用技术的能力。
  企业设备、设施的现状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化配置我们从企业调查的反馈信息中了解到无锡地区数控系统一般有两大系统(即西门子系统和法那克系统)。所以,在购置数控设备时,考虑添置西门子系统,适当添置法那克系统。并且,依托这两大系统有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加强对师资的培训,同时根据企业数控设备以加工中心为主的特点,适当扩大数控铣床的添置力度(数控铣床需要控制三轴,与加工中心技术要求相近),扩大数控学习涵盖的范围,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
  
  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
  
  我校当初开设机电一体化专业时,因考虑资金的投入、教学目标和产学研结合的客观要求,加强了对机电一体化专业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可行性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一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我校教学改革的主要成果之一,它不仅体现了职业教育现实特点,而且使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和合理使用成为可能。我校的机电一体化专业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每学期由教学处编制详细的《教学安排表》、《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和《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教学安排表》是总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计划表,其中根据教学大纲详细编制了该专业学生三年中实习、实验周数和具体的时间,这样可根据计划表宏观调控各实习、实验场所的合理使用,使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优势充分体观。《实习、实验工位分布表》是以学期为单位,各实习、实验场所具体工位分布表,也就是在该表的统筹安排下,把实习、实验具体工位落实到该专业的每一位学生。这样不仅能够充分利用实习(或实验)设备设施,同时还能使实习、实验设备按小时安排到具体的学生。《实习、实验运转计划表》是某一专业某一班级以学期为单位的实习、实验计划执行表,它应该符合教学计划中的教学安排总表。针对教学的具体要求和教学进度,安排各班教学和实习的时间和地点。这不仅能够满足教学大纲要求,而且还可以满足考工、培训等强化训练对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使用要求。几年来,通过对这些计划表执行情况的反馈,显示出我校实习、实验设备的合理配置与教学过程的运作已成为相互作用、相互完善的有机整体。
  学校产学研工作的开展是实现实习、实验设备合理配置的有效途径之二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在于其培养的学生是否具有综合性技术素质,这其中的关键是学生创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这种能力的培养,除了可靠的师资和科学有效的教学计划大纲外,还与学校的产学研能力密不可分。产学研活动的有效开展,首先得益于可靠、完善的实习实验设备,同时产学研工作促进了学校实习、实验设备的有效使用和合理配置,二者在教学平台上具有互动的联系。
  1.将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转变为科研优势。建校以来,在努力完成教学计划的基础上,学校组织专门的科研试制小组,从普通机床的数控化改造入手,以教师为主、学生参与为辅,提出了可行性的方案,在改造过程中,合理使用学校资源,充分挖掘实习、实验设备的可利用潜力。数控化改造项目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数控故障诊断实验室设备的合理调整,为进一步优化数控资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我校先后完成的三台改造数控车床也已经有计划地编入数控实习车间。另一方面,科研立项则注重充实实习、实验室已有设备,着重提高实习、实验设备的利用能力和优化实验室设备的配置。例如,自动化实验室的机器人实验,由于经费问题,添置的机械手有限,根据教学计划的要求,最少也需6台工业机械手,现存却只有两台,所以机器人科研小组和实习车间有关部门合作,进行了有关机械手项目的可行性论证,将大部分配件制作分解到各实习车间和实验室,在教学计划许可的情况下,纳入学生正常的实习中。由数控车间负责机械部件的制造和安装,由机电控制实验室负责电气控制,由PLC实验室负责程序设计,由自动化实验室负责调试和修正,从前期准备到第一台机械手的试制成功,共动用了实习、实验设备30台套,参与学生48人次,调整实训教学计划两次,该项目进一步优化了实习实验设备设施的配置和利用。
  2.生产试制,发挥实习、实验设备合理化配置的优势。我校建校之初,在立校方案的论证中,就明确了教学和生产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所以对设备设施的配置,已先期考虑了教学生产结合方案的可能性。进入正常教学以后,我们积极开拓适合的生产型项目,与深圳百利模具制造有限公司合作,组建了模具制造试验车间,在合理配置设备设施的前提下,满足教学和生产的要求,从原实习车间抽调加工中心、全功能数控车床、全功能数控铣床、电脉冲、线切割等。运作半年来,不仅提高了教师、学生实际技术水平,基本达到了教学计划的要求,而且通过设备的合理配置,发挥了现有设备设施的潜在优势,一年可为学校创利25万元左右。去年,该模具试制车间被省教育厅命名为“科技企业孵化器”。合作以来,不仅提高了实习设备有效的运作时间,解决了部分实习经费,而且让学生真实感受了生产中的品质意识和效益观念。合理化配置的实习设备带来教学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