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计算机基础教育在高职教育中的作用
作者:高寿斌
关键词:高职教育;计算机基础教育;信息素质
在高职教育中,许多专业均已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程,随着计算机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不断拓展,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与教学内容也在不断变化,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显得更加重要。
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普通高等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软、硬件基本理论知识,学会利用计算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掌握通过计算机查询信息、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信息素质),引导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高职院校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也应达到相同的目的,然而,在高职教育中的计算机基础教育普遍存在如下问题:
课程设置的内容不合理通过对湖北恩施职业技术学院、湖南省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武汉职业技术学院等13所高职高专院校的87个专业的调查发现,83.2%的专业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设置是“计算机文化基础+一门程序语言课”的模式(本文简称为“1+1模式”),在“一门程序语言课”中,76.5%的专业选择的是《C语言程序设计》。之所以选择这种课程设计模式,是因为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通过国家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1+1模式”的不合理性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该模式直接反映出高职教育尚未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学生即使通过了现行的国家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也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水平。换言之,以帮助学生通过国家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为出发点开设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其目的不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二是“1+1模式”很难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在该模式中,计算机文化基础的课时要比程序语言课的课时少,而程序语言课对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在信息素质培养方面的作用不大,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应用计算机并不需要学习计算机语言编程知识。
课程设置的目的有待商榷针对“在高职高专院校为什么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这一问题,笔者在2006年春季对恩施职业技术学院等4所高职院校的20名计算机基础课程的任课教师、15名教务管理工作者、50名高职一年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见下表。下表的数据显示,对于在高职院校为什么开设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问题,目前尚缺乏统一的认识。
课程尚未得到足够的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已属于必开的基础课程,但是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的重视程度尚不够。特别是在硬件设施尚不完备的高职院校中,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中的实践操作环节往往受到其他计算机专业课程的排挤,比如在湘鄂渝川黔边区的高职高专院校中普遍存在这样的现象:在安排计算机上机实践时,通常是优先安排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课程,其次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相关课程,最后才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这样安排的结果,往往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上机实践受到机房硬件设施、上机时间等客观因素的限制。
高职高专院校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基础教育
在高职院校中进行计算机基础教育,要达到什么样的目的,需要开设哪些课程,应采用怎样的教学质量检验方法,其原则应该是使学生的信息素质达到社会需要的标准。
信息时代对人才信息素质的要求信息时代对人才信息素质的要求,归纳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1)能够高效准确地获取信息;(2)能够成功地、批判性地评价信息;(3)能够精确地、创造性地使用信息;(4)能够合法地利用、传播、创造信息,并且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当今在已经成熟应用的科学技术手段中,只有计算机与计算机网络能够并适合作为信息处理的工具,因此,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应该熟练掌握计算机网络这一信息处理工具。社会对高职毕业生的信息素质有如下具体的要求:(1)能够熟练使用并维护计算机;(2)能够高效、准确地运用计算机工具获取信息;(3)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处理各类信息,如数据表格、文字、图像、多媒体文件等等;(4)能够使用计算机收集、整理、传播信息。
高职学生对接受计算机基础教育的要求高职院校需要什么样的计算机基础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主体对象的需求,为此,笔者连续从2004~2006年对恩施职业技术学院各专业、各年级的高职学生通过问卷、座谈交流等形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右图所示。右图表明,随着高职学生自身的不断实践,对提高信息素质的要求呈急速增长趋势。一年级高职学生对计算机的用途不甚了解,其学习需求局限于达到该课程的结业要求以期顺利毕业;高年级的学生在学习与社会活动中逐渐接触到计算机的基本用途,于是需求略有增加;进入社会工作或待业的高职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对人才信息素质的要求,于是对提高信息素质的需求达到高峰。该现象从侧面反映了一个问题: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工作者对学生学习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方向性引导不力,这种教学模式与教学态度不利于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适应社会的需求。
高职高专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重新定位的思考
计算机基础教育不能继续以提高学生计算机操作能力为目的,而应该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为目的笔者的调查研究发现,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主要目的是使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达到国家非计算机专业二级考试的标准,对学生的能力考核往往以是否“过级”作为硬性指标。显然,这不应成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的,这样开展教学的结果,也使学生掌握的技能不能满足社会需求。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不仅要使学生学会使用计算机,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学会运用计算机处理信息,因此,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最终目的应定位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
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应该仅是一门课程,而是应使学生掌握一个重要的学习工具通过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利用计算机工具获取信息、整理信息、传播信息的能力,而且这种能力应能应用于其他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应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又能锻炼学生的信息处理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
计算机基础教育应成为课程体系的组成部分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最终应定位于学生信息素质的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还与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语言组织能力、逻辑思维能力等具有密切的联系,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该与《大学语文》、《作品赏析》、《音乐》、《美术》、《数理统计》、《应用写作》、《文献检索》、《毕业设计》等课程紧密结合,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应该引导学生运用计算机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因此,在高职教育中,计算机基础教育应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笔者认为,高职计算机基础教育的目标应是培养学生的信息素质,并且建议将“计算机基础”的称谓统一为“计算机信息技术”,其教学目的应是使学生掌握利用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将这种能力应用于其他课程的学习以及工作中。
参考文献:
[1]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0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陈洪军,景清武,郭志.计算机基础教学与等级考试的关系暨提高教学质量的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5,(9):123.
[3]谭浩强.坚持正确的方向开创新的局面[J].计算机教育,2004,(9).
[4]全美图书馆协会和美国教育传播与技术协会.信息能力:创建学习的伙伴[M].北京:北大附中联想远程教育有限公司,1998.
作者简介:
高寿斌(1976—),男,土家族,湖北咸丰人,恩施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讲师,现为华中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教法与人工神经网络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