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浅议高职教育的同质化与差异化竞争
作者:赵 庆
关键词:高职教育;同质化;差异化;竞争
肩负着重要使命的高职院校作为职业教育的主要力量之一,迎来了新的历史契机,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高职院校的发展并非总是一帆风顺的,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制造业蓬勃兴起的现实,我国的高职教育事业尚处于起步与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本文拟就高职教育的同质化问题进行初步分析和探讨,并据此提出引入差异化竞争的个人观点。
高职教育同质化现象严重
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同质化据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专家的介绍,我国的高职院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重学术性轻实用性的弊端,尚未真正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培养机制。对大多数高职院校而言,在教育目标上难以体现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办学,紧密结合生产服务一线培养人才的要求。相当多的高职院校,尤其是一部分由中专升格而来的院校,至今仍然沿用或照搬普通教育模式,职业教育的转型力度有待加强。反观普通高等教育,由于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突出,各普通高校正在加快教育模式改革,并逐渐加强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技能的衔接,以此缓解就业压力。这种趋势必然会导致高职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的产生,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优势将会被削弱。
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同质化到2010年,中等职业学校年招生数量将达到800万人,与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从长远看,随着国家政策对中职教育扶持力度的加大,中职教育的规模、教师素质、教学设备都将得到改善,中职教育的教学质量也将随之提高。与此相对照,部分高职院校迫于生存压力,将主要精力放在抓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对高职教学的管理与对教研的投入,教学呈现出简单化、机械化的特征,模糊了高职与中职的界限,其结果势必会导致高职教育与中职教育的同质化。
高职院校之间的同质化高职院校除了面对普通高校与中职学校的同质化挤压外,更要面对高职院校之间的激烈竞争。虽然各高职院校都在努力探索生存与发展的良方,但真正能够脱颖而出的只有少数几所院校。纵观多数高职院校,除了在地域、学科领域、规模大小等硬性指标上有所区别外,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就业模式与管理方式上并无大的差异,甚至在招生宣传上也大同小异,各高职院校之间难以拉开距离,形成独特的竞争优势,同质化倾向十分明显。
高职教育同质化的危害
高职院校与普通高校、中职学校以及高职院校之间的同质化竞争,将给社会、国家和自身带来严重的后果:
高职教育同质化将影响社会与经济发展社会与经济发展所需要的人才应是多元化的和具有一定结构比例的,大量专业相似、知识结构相似、技能相似的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难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多元化人才的需求,将影响到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甚至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增强。
高职教育同质化是对国家资源的浪费高职院校的组成有公办、民办之分,无论公办高职或民办高职,都汇聚了社会大量的智力与财力,然而高额的投入却因为教育的错误导向,未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效能以满足社会需求,这无疑是一种重复建设,是一种资源浪费。
高职教育同质化将使高职院校面临生存危机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上讲,任何同质化竞争带来的都将是两败俱伤,而弱者将会被淘汰出局。事实上,我国目前的大多数高职院校,无论在规模与资金等硬件方面,还是在管理、师资、生源素质、学历、教学资源与社会舆论等软件方面,与普通高校相比,都有着较明显的差距,同质化带给高职院校的将是优胜劣汰的严峻的生存考验。
此外,高职教育同质化所带来的毕业生就业压力,还将直接影响到社会安定与构建和谐社会目标的落实。
以差异化竞争实现自我发展
高职院校要实现稳步健康发展,必须明确自身所担负的历史使命,立足为社会培养具有一定职业技能与实践能力的高质量的实用型专门人才。只有清醒地认识到可能面临的生存压力,树立科学、务实的发展观,时刻做到求新求变,扬长避短,发挥差异化竞争的优势,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认识自我,明确发展定位每所高职院校都有各自的发展历程与现实状况,必须对自身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在参照国内外职业教育最新理论与实践、国家政策导向、区域经济发展规划以及对社会人才市场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冷静处理长期效益与短期效益的关系,结合自身特点,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独具特色的发展战略,并据此制定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培养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招生就业等一系列政策。切忌脱离实际、盲目跟风,在办学规模与专业设置等方面求大求全,极端膨胀,同时也要警惕缩手缩脚、因循守旧的消极保守思想。
建立并落实以质量求生存的配套体系质量是差异化竞争成败的决定性因素,高职院校要长期稳定发展,必须树立品牌意识与质量意识,在师资、设备、教学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要高标准,争一流,确保办学质量与效果。要从招生、教学、管理、就业的每一个环节进行细化管理,以教育ISO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为参照,减少人为干扰,对每个教育环节进行公正、准确的评判与监督。
软硬兼施,夯实办学基础硬件是基础,软件是灵魂。一所具有竞争力的学校,首先需要具备过硬的基础设施硬件,而软件则主要是指管理与师资,一支专业素质过硬、有强烈责任心、有凝聚力的教师队伍是学校最宝贵的财富,是差异化竞争力的核心。
多管齐下,解决教学资源不足问题高职教育培养的是生产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实践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需要投入和消耗大量的资源(仪器设备),这也是影响高职院校竞争力的重要一个方面。(1)应开展校际合作与校企合作,寻求硬件资源优势互补,实现共赢;(2)应采用现代教育技术,保证教学与培训任务的完成,减少设备的投入与损耗;(3)应在各类院校(甚至是不同层次的院校)间实现师资力量上的资源共享,这一点上海的职业教育改革已经取得良好的效果,值得借鉴。
突出高职教育特点,体现高职教育优势首先,应在教学中突出知识技能的培养,帮助学生获得就业岗位的准入资格与各种职业认证,使实践经验成为毕业生就业的法宝。其次,应以敬业和诚信为重点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结合不同的职业特点,注重培养良好的职业规范、训练优良的心理素质、锻炼强健的体魄与协作互助的团队精神,以此弥补高职毕业生在学历与学制等方面与普通高校生相比的不足。
走内涵发展的道路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雷文在访问我国时,被问及为何不在中国设立分校时他指出:“校舍、资金都不是问题,甚至于教师也可以从美国请过来,但一个学校的人文气息是难以模仿的,而这正是一个学校的灵魂和精华。”高职院校自然不必完全仿效国际名校,但应该培育出各自不同的校园文化底蕴与校园氛围,这或许是发挥差异化优势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总而言之,高职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处在一个特殊而重要的位置,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实现高职教育自身与其他类型教育的协调发展,必须发挥高职教育的差异化竞争优势,走精、专、特之路,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以不断开拓创新作为生存发展的基础。值得强调的是,高职教育的生存与发展也不完全取决于高职院校本身,只有通过政府、高职院校、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才能尽快改变高职院校的弱势形象,增强高职教育的社会公信力,真正实现我国高职教育事业的跨越式发展。
参考文献:
[1]郑国强.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纵论[J].职教论坛,2005,(16).
[2]徐涵.德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OL].中国高职高专教育网.
[3]杨健.高等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几个问题[J].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作者简介:
赵庆(1971—),讲师,江西财经职业学院南昌校区计算机系主任,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计算机应用技术、职业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