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师生互动:凸显多媒体课堂教学效果的途径

作者:余丽娟




  摘要:多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于计算机课程教学,教师应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的各个阶段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计算机课程;多媒体课堂教学;师生互动
  
  计算机课程大都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组成。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教学已经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利用计算机学习计算机知识更是天经地义。虽然,多媒体技术和大屏幕投影仪取代了传统的黑板、粉笔和挂图,通过计算机就可以实时演示各种软件和教学课件,具有图、文、声并茂的特点,达到直观、高效的境界。但是如果教师仍然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采用单一的“教师讲演”,而学生“被动听、看”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则无法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违背了以人为本的原则,教学效果可想而知。下面结合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谈一点体会。
  
  巧妙设疑,引导学生复习旧课
  
  俗话说:温故而知新。当新的一节课开始时,教师先不要忙着讲解新知,而是应该利用几分钟时间让学生回忆一下前一阶段所学的知识,激发学生继续探求新知识的兴趣。具体做法是:先由教师根据以前讲课的重点,结合本次课的内容,精心设计几个问题,然后制作成课件,使用投影仪将问题展示在大屏幕上,请学生观看、思索并回答。这样做既可以稳定学生刚刚进入课堂的情绪,迅速集中注意力积极进行思考,也避免了由于学生没有听清问题而浪费时间,还可为新知识的导入做好铺垫。
  
  明确目标,帮助学生了解新知
  
  心理学研究表明,青少年由于心智发育未健全,学习兴趣不能持久,注意力也容易转移。因此,导入新课时教师就要开门见山,明确本次课所要研究的问题,提醒学生需要注意的重点和难点,并强调通过学习应达到什么要求。例如讲解《数据结构导论》中“图”的概念时,利用计算机先后显示如图1、图2、图3所示:
  
  让学生仔细观看这些内容,并在课本或笔记上加以简单地标注,从而明确任务和要求。实践证明,学生带着目的听课,不仅能对教师各个阶段所要讲解的内容了然于胸,心中有数,还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合理地调配时间,有侧重点地进行学习。
  
  启发思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传统的授课方法往往是教师先按照课本的要求,将新知识一一分解,然后再进行讲授或演示。这样就形成了课堂上教师高高在上、滔滔不绝,而学生只能是被动地接受,不能主动参与。在教师长时间不间断地讲解和操作过程中,学生容易产生疲劳,滋生抵触情绪,从而影响教学效果。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师在应用新技术的情况下过于强调演示的过程,而忽视了如何带动学生一起参与教学的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着重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采取一些措施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努力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具体的做法是:对于一些完全有能力自行掌握知识的学生,教师可以适当的方式提出问题,明确任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启发他们进行思考和自学。
  例如在讲解《数据库及其应用》中“通过导入或链接方式创建表”这一节时,改变以往教师“满堂灌”的模式,首先利用课件提出以下问题:①什么是导入法;②什么是链接法;③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④各自适用于什么场合;⑤如何进行操作等。问题一提出,学生们很感兴趣,为了找出答案,积极进行自学。前四个问题都能够在课本中找到答案,问题⑤则需要进行操作。当学生产生疑问并且不能自行解决时,教师再适时地利用计算机进行演示,如果步骤简单也可以安排学生在教师机上进行操作,这样印象更加深刻。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结合在一起,给学生以充分的时间观察与思考,做到理论与实践密切联系,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调动学生探求知识的兴趣,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鼓励操作,提高学生动手能力
  
  计算机课程大多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比较紧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及为社会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教师应把注意力集中在计算机各种软件的操作和使用上,强调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这个原则,教师在课堂上应创造更多的机会,放手让学生多加练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
  比如,对于数据库的许多操作是建立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有的时候甚至还要修改基表的结构或增删一些数据。在以往以教师为主角的教学中,所有的准备工作都是由教师包办代替的,因为他们希望能够在课堂上利用更多的时间教给学生新的技能。但是事实证明效果并不好,学生体会不到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联系,不能理解准备工作对于进一步学习的重要性。往往教师反复操作了几次,学生的印象还是不深。因此在理论课堂教学中,需要利用以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操作时,教师应鼓励学生来进行,并告诉他们:如果不这样做,或者做错了会有什么样的结果。只有通过他们自己动手,才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还有在讲解“设置查询准则的示例”时,让学生上台创建一个数据库表;在讲解交叉表查询时,请学生先创建多表之间的联系,接着再创建选择查询等。在学生动手操作的同时,其他学生也注意观看,还不时对其的操作进行评论。表面看来,好像是耽误了教师讲解的时间,但是通过参与,学生的注意力被更有效地调动起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同时教师也可从中了解和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适时地进行鼓励和指正。
  
  讨论、讲评,增强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
  
  做操作作业是学生掌握技能的重要环节,教师可通过布置一些操作习题让学生来操作,帮助他们巩固新知识,然后在后续的理论课堂上对存在共性的难题进行讲评。在这一阶段可以组织学生共同讨论,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在学习SQL查询语言时,有这样一道习题:列出所有学生的姓名、课程名和成绩。题目看起来很简单,但实际上却涉及三个表:学生表、课程表和成绩表。很多学生都做出了这道题,但结果却不同,正确答案是只有几个记录,可有的学生得到的却是几十个甚至上百个记录。在讲评这道习题时,教师先请一位学生上机进行操作,让其他学生对他的方法进行讨论,找出他在操作过程中正确与失误的地方,最后再由教师进行讲评。通过讨论和教师的讲评,使学生在对比中认识到自己的差距与不足,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有效地提高,并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学习的乐趣。
  总之,当今社会要求教师具备现代教育理念。教师不但要努力学习新技术用于教学,还要勇于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勤于思考,充分而有效地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多方面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
  作者简介:
  余丽娟(1969—),广东省江门市高级技工学校计算机专业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