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树立科学发展观 识别与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饶雪梅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识别;培育
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迅猛发展,高职院校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要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关键在于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识别与积极培育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是从企业战略管理理论中独立出来的一个新概念,是指高职院校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通过组织学习、资源整合、进行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所形成的现在与将来能为其在市场竞争中带来持续竞争优势并得到进一步发展的整体综合能力。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是高职院校发展战略的核心内容,可以为高职院校的办学指明方向,作出科学定位,理清发展思路。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不仅是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和国家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培养人才和增强民族创新能力的基础,而且其本身就构成重要的国际竞争力。在当前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大众化、多元化与国际化的背景下,从高职院校改革与发展的现实出发,研究如何识别与培育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外识别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部识别对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内部识别可采用资源分析法。资源是指可以被用来创造社会财富的一切有形或无形的客观存在,主要包括自然资源、人力资源、信息资源、资本、社会资源(关系)等五种。学校拥有的资源有些是有形的,有些是无形的,有形资源是指可见的能加以量化的资产,无形资源是指那些根植于学校的历史、长期积累下来的无形资产。在高职院校的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对核心竞争力的贡献与重要性是不同的,庞大的规模与先进的教学设备设施等专用性的有形资源虽然能给高职院校带来一定的竞争优势,但这种资源由于容易模仿,难以维持持久、稳定的竞争力。高职院校无形资源中的人力资源与知识资源是高职院校运行的基础和关键,而市场资源与基础资源则是高职院校获得竞争优势的核心。高职院校无形资源的内涵如右表所示,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可以从校园文化、教育教学方法、办学理念、实习实训等方面加以识别,因为这些是高职院校长期投资、学习与积累的结果,具有难以模仿和根植于学校内部的深层次的特征。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外部识别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是为市场提供高级应用型人才,学院可以从学生和学生家长、企事业单位等外部因素的需求入手,分析在学校提供的各种价值中哪些是被外部因素所看重的核心价值,那么形成这些核心价值的能力就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高职院校要识别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必须弄清楚顾客投资于学校希望得到的到底是什么,除一定的社会功利外,他们为什么愿意接受你的“产品”。虽然每个学生有个体的差异,企业之间有价值尺度、企业环境和企业文化的不同,上游与下游顾客的认可价值度与价值点不同,但经过统计与分析,高职院校应该可以初步识别能真正赢得顾客、占据市场的核心竞争力之所在。
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培育
确定正确的发展战略高职院校应制定适合自身发展的管理战略,确定学校的战略目标,合理配置资源,从而实现与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高职院校拥有众多的教师和学生,存在多种办学资源,需要完成教学与科研等多项任务,准确制定反映高职院校办学宗旨与办学目标的发展战略,可以实现高职院校管理的科学化,从而在管理体制、组织结构、资源配置、对外交流、经费筹措等方面逐步形成自己的特点,提高办学质量与办学效益。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专业设置与布局在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诸多要素中,专业资源是一项关键性的资源,良好的专业既是吸引生源的金字招牌,也是聚集教学资源、培养人才的发酵器,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专业设置与布局,才能使学院获得持续的竞争优势。从提升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角度审视,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与布局必须坚持四个理念:一是在灵活性中追求稳定性;二是坚持集群化推动下的分散化;三是口径大小适度;四是保持学生需求与企业需求的协调统一。高职院校应特别加强专业内涵建设,既要注重专业前景,也要考虑专业发展的基本条件,通过整合、交叉渗透等形式实现对传统专业的提升与改造,使之更加符合社会需要。
坚持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创新创新是形成竞争优势的重要动力与源泉,高职院校必须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创新。在管理体制方面,要建立以教师为本、以学术带头人为中心的制度,成立专业管理委员会与专业建设咨询机构,建立教师定期到相关企业轮训制度,定期选派学术带头人与骨干教师到国外培训深造,建立公平、公开、公正的学术评价与人才竞争机制;要摒弃在人才培养选拔上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要推行分权、授权制,激发教师的创造性,鼓励教师敬业爱岗与创新探索;要营造宽松的、有利于创造型人才发展的学术环境,使教师付出的努力得到公正的回报。在运行机制方面,应以市场为导向,就业跟着市场走,教学跟着就业走,管理跟着教学走。高职院校如果没有适应市场体制的管理模式、教师队伍、运行机制,就无法培育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毕业生。要树立市场意识,建立面向未来的预测机制,将学生职业技能的培养作为培育学院核心竞争力的突破点,从严格管理向绩效管理与人性化管理转变,由盲目决策、凭经验决策向科学化、民主化、系统化、程序化与集体决策转变;建立多目标的决策机制,围绕市场与学生的需求,提高学校组织的运行效率;建立适应市场的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提高对市场信息的反馈质量。
积极开展合作办学与合作教育高职院校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除了从内部打造核心竞争力外,还应从外部加速核心竞争力的形成。首先,应加强高职院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高职院校之间可以通过教育合作协议或联合组织等方式组成战略联盟,在教师队伍、教学资源、人才培养、学科建设、重点实验室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对口合作,发挥各自优势,进行协作竞争,从而取得双赢的结果。要实行强强联合、强弱联合,整合优质资源,打造具有竞争实力的高职教育“联合舰队”。其次,应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校社合作,让企业参与培养学生的全过程,走产学研结合之路,使人才培养深深扎根于产业之中。再次,应积极开展中外校际合作培养模式,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不断提高高职院校的国际声誉与地位以及国际化水平。
构建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无疑是推进高职院校管理变革的“助推器”,高职院校应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倡导团队学习,提高运行效率。
1.高职院校领导的学习。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集设计师、服务者与教练员三种角色于一体。高职院校领导者的素质直接影响着高职院校学习型组织的构建,领导者的行为对于教师和其他职工的成长具有示范效应。高职院校领导应努力做到以下几点:容忍个性,互相信任与尊重;确保足够的信息沟通;避免以权力树立威信;视自己为团队的一员,提升团队精神;学会系统思考,改善心智模式;构建开放共享的学习平台,培养本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建立共同愿景。
2.教师的学习。首先,教师应从“传道、授业、解惑”者的角色向“合作学习者”的角色转变,不断加强自身教学技能的学习,根据实际教学活动所获得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技巧与教学效果;应着重思考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将这些思考体现在教学活动中,使学生的学习更具有创意,增强学习效果。其次,教师应从“个体化教学”向“合作化教学”转变。再次,信息社会的交互性、开放性等特征打破了学科界限,要求各科教师珠联璧合,实现由学科化教学向综合化教学的转变。
3.学生的学习。高职院校应注重加强学生终身学习观念的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与合作精神的培养。高职学生必须构建具有宽泛性、交叉性与时代性特征的综合知识结构,在广博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专业主攻方向,还应在专业主攻方向上拓展自己精通的领域。在学习上要发扬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根据市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习内容与方法做出科学的判断、准确的选择,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勤于动手、勇于创新的能力。
参考文献:
[1]焦胜军.高职院校核心竞争力的识别和培育[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3).
[2]尚世海.“学习型学校”及其创建[J].辽宁教育研究,2003,(1).
[3]项国鹏.知识管理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培育[J].南开管理评论,2001,(6).
[4张宝贵.世界一流大学的形成模式研究[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0,(4).
作者简介:
饶雪梅(1963—),江西大余人,番禺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企业管理与高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