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职校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及就业指导对策研究
作者:崔丽利 邵 阳
关键词:职校生;就业情况;就业指导;就业理念
就业渠道是否通畅,直接影响到职业学校的招生和发展,目前,各职业学校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且开始重视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职业教育是立足于当地经济的一种教育,温州的职业教育要有温州自己的地方特色,在毕业生就业指导上同样应紧密结合温州经济的发展实际。
职校新生就业期望调查分析
职校学生就业期望比较高,尤其是刚入学的新生。去年笔者曾担任新生第一学期的《职业道德和职业指导》课,在所任教的5个班级约250名学生中做了一个问卷调查,其中有两题分别为“毕业后,你最想进的是哪类单位”和“你对工资待遇的最低心理价位是多少”。调查结果统计见表1:
上表数据显示,首选大型知名企业的学生最多,希望进机关事业单位的学生也不少,这与实际就业市场有很大的距离(见右图)。有60%以上的学生希望有1500元以上的工资待遇,而来自学校就业指导处的反馈信息是,大部分的用人单位给出的月薪为800~1000元。
职校毕业生就业情况追踪调查
近几年温州市职校毕业生的就业率普遍在90%以上,表面看就业率很高,实际上这个数字是含有水分的。它仅仅说明毕业生在某一时期找到工作了,不排除毕业生在过了一段时间后又出现失业的情况。
我们对本校2005年毕业的508名不同专业的学生做了一个追踪调查,采用书信调查问卷和班主任电话访问相结合的形式。调查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当年就业率在90.2%,就业困难的学生尚不多,但对口就业率不高,就业的学生中有70%以上从事的工作与学校所学专业无关。上图显示职校学生的就业去向以小型企业为主。
引导职校学生树立合理的就业理念
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许多学生在择业时,对薪酬、工作环境等要求较高,往往有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存在,造成工作一时难以落实。学校在就业指导时要积极引导学生降低就业期望,鼓励毕业生到第一线、民营企业、小型企业就业。温州现有10万多家民营中小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95%以上。因此,在温州职校毕业生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肯不肯到第一线、到小企业去工作。
引导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针对职校生对口就业率低这一客观事实,学校应积极引导职校生转变就业观念,不管对口与否,先找份工作干,今后碰到专业对口的、有利于发挥自身才能的工作时,再换也不迟。比如,温州这几年开业的大小商场、购物中心、超市较多,营业员和收银员缺口大,这些岗位不限制专业,只要具备高中以上学历即可,比较适合职业学校毕业的女生应聘。计算机类、财会类女生在找不着其他更合适工作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先试着做营业员,积累一些工作经验,为今后寻找新的工作打下基础。
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创业不但可以解决自己的就业问题,而且能为社会提供一定的就业岗位。调查数据显示,只有4%的学生在刚入校时就有自主创业的志向,针对这种情况,学校应该开设创业指导课程,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温州人有“敢于冒险,肯吃苦”的优良传统,温州人有“既能当老板,又能睡地板”的创业精神。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的创业大军当时只有小学、初中学历,经济发展到现阶段,有一技之长、又敢闯的职校毕业生在创业上会有一定优势。有研究表明,接受正规教育的程度与独立创业或创业成功并不呈正相关的关系,具有大专和本科学历的人才创业欲望最强。现在职校毕业生完成大专和本科学历是比较容易的,可通过电大、函授、远程等多种升学途径。
积极探索和创新就业指导的方式方法
创新就业指导方式各职业学校要加强就业指导机构建设,把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就业指导、毕业实习等方面的工作落到实处。将就业指导课作为必修课,列入教学计划,设立就业咨询室,安排专职就业咨询教师对学生进行求职指导。职业学校要力争在就业指导的方式、内容上有所突破与创新。学校要成立就业指导中心,实行个性化指导,尽可能多地利用生动的例子来引导学生。成立中职学生创业服务中心,免费为中职学生创业提供场地。邀请工商人员和企业家组成专家组论证学生的创业方案,邀请已毕业的有成功创业经历的校友来给在校生做指导和创业历程介绍,与学生代表开座谈会,面对面地交流。
及时发布就业信息利用劳务市场、人才招聘会和互联网等广泛收集就业信息,及时向毕业生发送本地和异地的劳动力需求信息。如温州农校就业指导处将收集到的企业招聘信息,通过学校就业信息网站、电子大屏幕公告、QQ等形式,及时、迅速地向毕业班班主任和毕业生发布,取得良好的效果。
拓宽就业推荐途径推动与行业、企业和职业介绍机构的紧密结合,积极寻求校企合作办学途径,通过订单培养等方式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如瑞安职业中专、轻工学校、乐清虹桥职业中学等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模式,推进了学校招生、学生就业、企业招工的一体化建设。据统计,我市已有43所职业学校与109家企业达成了紧密型的联合办学,招收“订单式”培养的中等职业学生达2038人。争取与温州的人才开发机构签订“共同营造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协议,在直接开展就业指导、联合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会、提供就业信息等方面开展紧密合作。近几年,瑞安轻工学校、温州机械职业学校、温州第二职业学校等都召开了毕业生就业推介会、毕业生与企业供需见面会,为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和择业机会。
参考文献:
[1]陈嵩,李炳伟.以就业为导向 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2003年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状况分析[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4,(6):27-29.
[2]曾德安,等.对职业中学“招生、就业难”的深入思考[J].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3,(11):63-65.
[3]王者旭.探索新形势下就业指导教育工作的新机制[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2005,(6):108-109.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意见[J].职教论坛,2005,(3):10-13.
作者简介:
崔丽利(1972—),女,浙江省温州科技职业学院招生就业处,副教授,人力资源经济师,公共管理硕士。
(本文责任编辑:何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