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浅析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

作者:王 珂




  摘要:当前,国家对中等职业教育十分重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现象越来越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因此有必要对职业倦怠的概念以及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根源加以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缓解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中职教师;职业倦怠;影响因素;对策
  
  由于受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特殊环境以及当今“就业热”、“普高热”等因素的影响,在中职教师中存在着严重的职业倦怠现象。目前,对中小学教师的工作压力及职业倦怠的关注比较多,而对中职教师的关注较少,然而,中职教师的工作状态与生存状态直接影响着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培养质量与学生的发展,因此,从维护中职教师身心健康的角度出发,研究当前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的职业倦怠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表现
  
  “职业倦怠”一词最早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弗鲁顿伯格(Freudenberger)提出的;马斯拉池(Maslachc)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一种情感衰竭、去个性化以及个人成就感低落的现象;皮特斯在1981年将“职业倦怠”定义为燃尽与耗竭人的心智、生理、情绪资源的状态,其主要特征为疲乏、冷漠、理想幻灭、沮丧,显示个人已耗尽其能源或适应的能量。
  尽管上述有关职业倦怠的界定彼此不同,却仍有共同之处,即职业倦怠是个体因不能有效地缓解工作压力或妥善地应付工作中的挫折,所表现出的身心疲惫状态,是对所做工作缺乏动机和兴趣,不得已而为之,感到厌烦,导致工作能力和工作绩效降低的现象。
  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及一般的高等院校教师相比,其地位、教育对象的素质、工作的特殊性等都导致中职院校教师中存在明显的职业倦怠现象。根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对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的调查,有54.03%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存在心理问题,其中44.23%的教师有轻度心理问题,8.27%的教师有中度心理障碍,1.53%的教师有重度心理疾病。49.6%的教师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学生,10.2%的教师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自身发展,73%的教师认为最大的压力来自工作负荷。
  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职业倦怠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生理方面:经常产生疲劳感,失眠、多梦、食欲不振、头晕、血压升高等,胃溃疡、支气管哮喘等心身疾病也随年龄增长而呈上升趋势。(2)心理方面:感觉工作没有意义,没有价值,把工作看成是枯燥无味、机械重复的琐碎事务,觉得前途暗淡,没有希望,对工作失去应有的兴趣,厌倦,经常觉得焦虑和烦恼,见到困难就躲开,不愿钻研。(3)行为方面:对工作敷衍了事,情绪波动大,因为经常感到压抑,所以对工作没有进取心,减少或者拒绝接触学生,用固定化的语言对待学生,对学生缺乏同情心,对同事常持多疑的态度。
  总之,职业倦怠所造成的影响覆盖了教师的生理、心理、行为等各方面,不仅对教师本人有害,而且对整个教育事业也会产生消极不良的后果。
  
  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倦怠的影响因素很多,主要有社会因素、学校因素与自身因素三个方面。
  (一)社会因素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角色变化带来的挑战当今时代是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要有广博的知识、要会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要有良好的社会实践能力等。中职教师不仅要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而且还要担当学生的智力开发、学习引导以及其他繁杂的社会角色,树立新的教育理念需要中职教师做出自我否定与积极创新,这无疑会给中职教师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
  职业教育市场变化给中职教师带来的恐慌中等职业教育具有就业导向,这是由中等职业教育的模式所决定的。面对经济的迅速发展,职业教育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中等职业学校所面临的困难和挑战越来越多,近年来的“普高热”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数量连年下滑,就业困难,生源减少,严重威胁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中等职业学校一直被认为是“三流学校”、“杂牌军”,在家长和社会各界的眼中地位很低,因此,学校一旦招不到学生,将面临倒闭的危险,这一状况的直接后果就是教师将面临下岗的命运,由此必然给中职教师带来很大的生存压力。
  (二)学校因素
  职业学校学生管理难度的加大使教师感到棘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不仅基础差,而且缺乏自尊心,心理承受力较差,道德行为发展有问题的学生比例越来越高,使得中职教师的教育工作难度增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学生的文化基础与接受能力,还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解决学生的违规问题以及突发事件,由此构成对中职教师特有的压力。
  工作负荷带来的极大压力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导致每个专业都涉及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课程门类繁杂,平行班很少,经常会出现一个教师要承担两门以及两门以上课程教学任务的情况,除了理论课教学,还有技能课教学。学生要参加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导致教师的工作量大幅度增加,教学准备、批改作业等任务繁重。中职教师超负荷运转的情况很严重,“双肩挑”甚至“多肩挑”的现象时有发生,使中职教师感到喘不过气来。
  中等职业学校改革给教师带来的心理负担在职业学校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经常会出现一系列的新政策,如全员聘任制、教师资格认证制度、学历达标、“双师型”教师培养等,各种各样的培训考核越来越多,在岗的中职教师工作负担繁重,缺少外出进修与提高的机会,但面对新开设的专业,又不得不教授自己尚不熟悉的课程,这势必会给教师带来心理上的惶惑。
  (三)自身因素
  中职教师的情绪、期望与归因知识丰富、谦逊礼貌、有利他精神等是教师的优良品质,但有些教师追求完美,忽略了社会和自身条件的限制,过分追求一些不切合实际的目标,如果一时达不到预期的目标,就会产生自卑感,对自己过分自责,对他人怀有敌意,无疑会增加心理负担,影响与外界的交流。
  角色的冲突中职教师是以培养实用型技术人才为己任的,必须对学生高度负责,教学对象的特殊性要求他们既要树立教师的权威,又要做学生的朋友,既要担负起教师的责任,又要充当管理者的角色,既要搞好本职教学工作,又要与外界沟通协调。这种种的角色不可避免地会给中职教师带来心力交瘁的感觉。
  个人生活的影响职业学校教师工作量大,所以没有多余的时间顾及父母的身体与子女的教育问题,这也会影响到与家人的关系,另外,职业学校教师地位与工资偏低,住房等实际问题所产生的角色落差也会给他们带来心理上的失衡。
  
  缓解中职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社会——应营造重视中职教育的舆论氛围压力的缓解、倦怠的弱化不能仅靠教师自身或者单一部门的努力,社会应建立支持系统。首先,要对中职教师形成良好的公共信任氛围,提高人们对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其次,要提高中等职业院校教师的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从政策、管理等方面尽可能为教师创造宽松、愉快的舆论氛围。再次,要鼓励中职教师参与教育决策,使他们明确改革的目的,并使他们主动地、发自内心地接受教育改革,这不仅能有效地减轻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能有效地推进教育改革。最后,要引导社会舆论,调动社会力量,使社会各界人士关注中等职业教育,关心中等职业院校的教师。
  学校——要创设和谐宽松的工作环境学校行政和管理部门应为中职教师创设良好的组织环境和外部支持系统,从政策、体制、待遇、精神等方面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切实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营造轻松和谐的工作环境。如平时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可适当安排他们参加一些娱乐活动,以增加同事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彼此的认同与理解,有利于教师之间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另外,要满足教师高层次的需要(如获得尊重、施展才华等),学校应建立合理、公平、公正的评价机制,使教师看到自己的尊严,从而调动起工作的积极性,避免职业倦怠情绪的产生。
  自身——要积极进行自我调控进行积极的自我调控是克服职业倦怠情绪最有效的方式。首先,中职教师要学会以积极的心态认知、评价自身及外部事物,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而不是夸大或缩小自身价值,要从心态上善待自己,宽待自己,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其次,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中职教师应根据自己在工作、生活中产生压力的原因,掌握一定的缓解情绪压力的方法,如自我暗示、参加文体活动、培养幽默感、向朋友倾诉等。再次,中职教师要主动适应社会发展趋势特别是职业教育改革的趋势,认清职业学校发展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并预测这些困难给自己带来的影响,有的放矢地抓住机会提高自己,完善自己,发展自己在职业教育领域多方面的兴趣和技能,主动拓展自己的人际交往领域,增强应付突发事件的能力。
  中职教师的职业倦怠不仅影响自身,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因此,中职教师要学会科学用脑,培养良好的情绪、成熟的自我意识与健全的人格,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减轻精神压力,走出职业倦怠的阴影。
  
  参考文献:
  [1]李德春.中等职业教育中的教师角色探讨[J].宜宾学院学报,2006,(1).
  [2]韩培庆.中职教师职业倦怠成因及对策[J].中等职业教育,2004,(24).
  [3]吴真,徐富明,黄蓉.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心理健康及工作压力状况调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综合版),2005,(17).
  [4]杨阿丽,王见艳.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职业压力研究[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
  [5]李兵帅.中职教师职业心理健康探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4).
  [6]马庆发,郑娟新.职校教师压力的社会学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8B).
  [7]王仲伟.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及辅导措施[J].职教论坛,2005,(11).
  [8]李孝英.职业学校教师心理问题浅析[J].卫生职业教育,2004,(22).
  作者简介:
  王珂(1972—),男,河南省郑州市技师学院二级实习指导教师,助理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