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专业化视野中高职教师培养模式的探索
作者:金旭东
关键词:高职教师;技能与素质;培养
迅猛发展的高职教育对教师队伍的质量与数量提出了挑战,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逐渐成为高职教育的热点而受到重视。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我国高职教育体制走向开放以及教师来源多样化的趋势,山东威海职业学院从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与把握时代的大趋势,提出了教师自我发展、学校培养与培训相结合的高职教师教学技能与素质的培养模式,旨在深化学科专业人才培养与研究型教师培养相结合的改革,为当地经济建设和学校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职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分析
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包括高等专科学校)与学生的数量剧增,高职院校多是由地方或行业的专科学校、电视大学、教育学院以及相关的职业中等学校合并或升格而成,教师的来源较为复杂。下面就以我院的教师组成情况为例进行分析与说明。
我院目前有专任教师286人,“双肩挑”教师21人,外聘教师43人,共计350人。全日制在校生5256人,生师的比例为15∶1。在286名专任教师中,青年教师196人,具有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的72人,占青年教师总数的36.7%;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97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双师型”教师89人。在191名专业课与实践指导教师中,具有中级以上职称的有123人,兼职教师40人,兼职教师所占比例为20.9%。在兼职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有15人,具有中级职称的有12人,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所占比例为37.5%。2003年以来,我院教师在各级刊物上发表论文4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发表74篇;取得省级以上科研成果1项;编写教材45部。
从以上情况的分析看,教师队伍的整体状况与高职教育迅猛、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现实和要求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其一,专任教师数量不足,生师比例偏高;其二,教师结构不合理,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比例偏低,且有相当比例的非高师系列职称的人员(中专系列、中学系列、企业系列等);其三,“双师型”教师的引进与培养力度不够,特别是实践指导教师中来自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中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其四,教师学历层次不高,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主要是青年教师;其五,“半路出家”现象严重,有相当数量的专业教师是来自相近学科或非本专业人员,高职教育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功底不够深厚;其六,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较差,没有值得称道的科研成果。
高职教师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教师专业化发展是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而高职教育教师的教育也越来越受到国际社会的关注。近年来,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机构在我国举办了以“职业教育教师教育的模型与问题”为主题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共同开展高职教师教育课程开发的国际合作课题的研究。随着我国高职教育的不断发展与深化,高职教师教学技能与素质的基本内容也在不断创新与丰富。
教学设计、实施与调控的能力课堂教学方案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中心环节,只有设计出最佳的教学方案,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才有坚实的基础。高职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素质相对来说水平较低,同时还存在普高生(普通高中生)与对口生(三校生)学生的差别。因此,教师在整合教学内容、优化教育资源、设计教学活动时要有较强的课程开发、课程整合能力。在教学实施中要有处理意外情况与问题的机智,随机应变、审时度势、因势利导、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技巧组织教学,这些都是教师教学艺术性与创造性的体现。
教学评价与反思的能力教师的教学评价与反思能力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各种评价方法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判定自己是否完成了预定的教学任务,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学习目标,从而根据反馈的信息补救或改进教学工作的能力。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态度、价值观以及在学习中的各种表现、发表的意见、提出的问题应能做出恰当的、积极的评价,并能在课后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活动程序等方面适时进行反思与总结。
教学研究的能力教学研究的根本目的是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开展教育研究,对提高教师自身的教育教学技能与素质具有长远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和作用,是逐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技能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如果一个教师仅仅满足于获得教学经验而不对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不进行教育教学的研究,不管其实际教龄有多长,只能是一个“教书匠”。高职教育在我国正处在快速发展时期,教师要不断研究才能了解其发展趋势,准确把握科学的教育规律,提高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理性认识,形成对自身教学行为反思的自觉意识。
科学实验与实习、实训指导的能力高职教育特别注重学生的技能训练与应用能力的培养,因此,是否具有过硬的实验技能特别是实际动手能力,对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高职教师实验、实习、实训等方面的技能要求主要包括设计实验的能力、实验教学的组织能力、仪器和设备的选用能力、仪器和设备的实际操作能力、实验指导的能力、指导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等六个方面,此外,教师不仅要能做课堂和实验室的实验,还要能指导学生生产一线的实践,不仅要能做课本上现成的实验,还要能设计出与实际生产相适应的新实验。
高职教师培养体系的构建
营造高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文化环境高职院校多是由相关学校合并或升格而成的,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专业性质的组织文化(高职、高专、电大、教育学院、技工学校、职业中专等文化)非良性的碰撞,因此,高职院校必须把多样性的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制定相关的鼓励与激励政策,逐步形成在高职教育框架下的教师专业发展的制度文化,创建师资队伍建设的大学学术平台,积极营造和谐、共赢的具有本校特色的文化环境,以潜在的规范性支配群体中每个成员的行为,以一种无形的力量对群体中的每个成员产生潜在的教育作用,使生活在这种环境中的成员不断调节自己的心理和行为,以获得群体的肯定。
构建多元化的培养模式为更多地培养“双师型”、应用型、技能型的优秀教师,缩小理论与实践、教学与生产之间的距离,构建合理、科学的教师队伍,使教学很好地为生产建设与经济发展需要,高职院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政策。其主要培养方式有:选派和鼓励年轻教师到有实力的企业进行挂职实践锻炼;选拔优秀的教师到著名高校进行脱产进修学习;开展以专题为主的校本培训;鼓励教师自主参加脱产或在职的研究生、教育硕士等层次的职后培训等。其中,开展以专题为主的校本培训是很有效的一种教学反思与创新模式,可以使参与者自主地并有针对性地解剖、反思、研究自己的教学过程,从而促进自我的全面发展。
探索“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高职院校在培养与使用教师方面应根据“以事业凝聚人,以创新吸引人,以爱心团结人,以机制稳定人”的原则,全面实施以“稳定、培养、引进、借智”为主要内容的人才工程,大胆地探索“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与管理体系。教师的工作既要达到学校的管理要求,又要接受系、部的考核量化,同时,还要符合联合办学单位或校外实训实习基地的工作目标,使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在这种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的管理中得到促进、提高与发展。
整合教育资源,确立模块化培养目标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是保证教学质量的根本前提。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具有鲜明的独特性,不同于师范类和普通本科类院校对教师的要求,必须适合高职教育的发展特点,必须在教师的使用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必须通过对教师周边的各种教育资源(包括优秀的企业)合理有效的整合,促进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的发展。本人认为,在教师教学技能与素质的培养上,可以设置如下模块:(1)教师基本功模块,如口语、书写技能、现代教育技术、教育心理学等;(2)教育理论模块,如教育研究方法、教育原理、德育工作(含班主任工作)、心理咨询与辅导等;(3)教育实践模块,如专业操作技能,实习实训的指导、毕业设计等;(4)自主选修模块,如科研、课题研讨与研究等。这种模块化的培养方式不仅内容丰富、针对性强、易于操作,而且能够充分考虑各学科的特点与个人的兴趣爱好,教师选择的自由度大,有利于教师自主的与全面和谐的发展。
提高与培养高职教师的教学技能与素质是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在教育实践中不断进行反思与创新,才能探索出适合时代要求、面向未来的新路子、新模式、新方法。教育部已对高职教师的教育与培养进行了部署与实施,建立了高职教育培训基地,并在同济大学职业技术教育学院试办了高职专业教师硕士学位课程班,这将为我国构建新型的、健康的、持续发展的高职教师教育体系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叶澜.新世纪教师专业素养初探[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1).
[2]傅道春.教师的成长与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3]教育部师范教育司.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修订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金旭东(1962—),男,威海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