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在《电子技术基础》中的应用

作者:何建文




  中职学生厌烦理论学习喜爱实践操作,传统的学科体系教学已经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而按照工作过程进行的目标行为导向教学却尽显优势。“目标”就是提出学习任务,“行为导向”就是按照工作过程进行学习,并实现学习目标。在《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中,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与传统教学相比,有了较大的改进,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显著增强学习效果。
  
  课程内容的整合
  
  首先在教材内容上进行整合。传统的学科课程在体系上注重学科内在逻辑结构的严密性和相对独立性,在内容上注重知识技能的关联性和递进性。但是这种课程模式在对课程内容的筛选和组织上,因过于强调科学体系中学科单元或领域的分化及相互独立,对学生关于科学体系的整体把握和实践能力的养成产生了阻碍或限制作用。为了按照工作过程进行教学,就必须改变传统的学科课程模式,目的是加强学科之间的联系,让学生在更广阔的领域学习和理解知识的真正意义,在了解各门科学知识之间关系的基础上获得对知识的整体印象。根据《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的特点以及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在教学内容上以《电子技术基础》为主,综合了其他几门课的内容。整合的教学内容穿插在目标行为导向教学过程中,整合的主要内容如表1所示。
  
  
  弱化理论教学,强化实际操作
  
  中职学生普遍感到理论知识和基本原理学习较为困难。科学技术史研究发现,技术发明、发展与高水平的科学理论常常是两套相对独立的系统,有时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而科学发展却常从新技术那里获得启发。事实还证明,科学技术与该领域的职业行动也是两套系统。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家电厂在维修人员培训时,很少关心学员是否具有基本电学知识(如三极管放大原理),而只强调寻找和排除故障的实际技能技巧。因此,二极管的单向导电、三极管的电流放大、晶闸管的可控等原理基本上可略去不讲,而只强调它们的工作特性,并根据它们的特性讲有哪些应用。在课时安排上的调整如表2所示。
  
  
  弱化理论验证实验,强化实际应用实验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在讲完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三极管的电流放大特性时,还要通过实验来验证它们是否具有这种特性。这种实验是利用通用电工电子实验台进行插件实验,有时是教师在演示板上先做一次,学生再跟着做。这种理论验证实验浪费了教学时间。采用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不再做理论验证实验,而是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实验代替。实验调整如表3所示。
  
  例如,为了让学生明白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二极管的稳压特性,我们就做一个桥式整流滤波稳压电源。在这个电路中,主要讲授整流工作过程与稳压二极管的使用,还可以复习电容的滤波知识。为了让学生能直观感受到实验是否成功,我们用发光二极管代替了普通的电阻做负载。完成这个稳压电源的制作,学生必须掌握电烙铁的使用、元器件的认识和检测、识图、连接线路。如果不能一次成功还要进行电路调试和故障排除。这就是目标行为导向教学。这个稳压电源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载体,使学生的学习更具直观性、更有目标性、更加容易掌握所学知识。
  
  
  弱化单独行动,强化团结合作
  
  培养学生竞争与合作的精神是学校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为此需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竞争与合作的氛围。
  采用目标行为导向教学,一般采用分组的形式,任务的完成需要学生间的密切合作。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或经过集体协商,进行任务分工,并将各自取得的成果进行整合,最终完成任务。在这种活动中,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将得到充分发展。这种合作意识和能力主要包括集体意识、包容他人的意识和能力、对自己进行恰当定位的能力、善于倾听他人意见并向他人学习的意识和能力、集体协商的意识和能力、向他人提供有益信息并帮助他人的意识等。传统教学与目标行为导向教学过程的对比如表4所示。
  
  信息:即明确具体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其主要目的是对工作有一个整体的设想。这一阶段的重点是描绘出目标,弄清存在的困难以及为达到目标所需做的工作、所需要的条件和应当满足的要求。这一过程主要是教师介绍任务,学生理解任务。
  计划:即确定完成工作的途径、步骤和所需要的工具材料。现代生产和服务活动对技术人员的计划能力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
  实施:即狭义的工作过程本身,其基本组成元素为工作目的、工作对象、工作材料、工具和工作的方式方法。在实践中,实施过程经常与前一个步骤计划的结果有一定的偏差。只要学习者能够观察记录下这些偏差,并在以后的评估阶段分析出产生这些偏差的原因,就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检查与评价:即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并对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这个评价是从技术、经济、社会、政治和思维发展等多方面对工作过程的设计和工作成果进行的全面评价。在职业教育培训中,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找到缺陷,更重要的是找到产生缺陷的原因。
  
  学生的学习兴趣明显提高
  
  《电子技术基础》是专业基础课,这门课程的理论难度较大,所以学生的理论学习兴趣不高。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当实现了目标时,学生就有成就感。当碰到问题时,要督促学生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新的问题就是下一个学习目标。例如,当学生做一个循环灯电路实验时,他想连接更多的灯,但是灯的亮度不够。该怎么办呢?大家都想到要用三极管来进行电流放大,那么又该怎样连接电路呢?这是大家最关心也最想解决的问题。这时候,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被激发出来,教学效果自然不错。不管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学生的学习兴趣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学生的学习效果显著增强
  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是要求学生把电子产品做成功,以认识元件、了解元件、掌握元件的基本特性用途、检测元件、焊接、调试这一行为过程进行教学。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兴趣很高,大部分学生能完成任务,一些不是很熟悉的学生在小组长的帮助下也能很好地完成。总共做了10次,稍微简单的电路大部分学生都能完成,成功率为90%,一些复杂的电路约有1/3的学生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未实施目标教学前学生的情况是基本电子器件不认识,色环电阻不会读、不会测量,扁电容不会读,也不会进行计算和换算,更没有接触过焊接。实施目标教学后学生兴趣很高,学到了真正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
  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基本掌握了焊接工艺标准、工具使用标准、台面清理标准,电路图基本能完全记下,为以后电路分析、PROTELL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同时团结合作的精神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与前届学生学习效果比较如表5所示。
  
  目标行为导向教学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激起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学习效果明显增强。但现在还处在探索阶段,还存在一些困难,比如设备不足、大班教学比较困难等,因此还需进一步研究与完善。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