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成人高考古诗复习的要点及方法

作者:周庆林




  摘要:成人高考复习教学是不少中职院校重要的教学内容。本文较为详细地介绍了语文高考复习中古诗复习的要求、内容和教学方法。
  关键词:成人高考;古诗复习;方法
  
  成人高考语文试题中关于古代诗歌的鉴赏题是从2000年开始推出的新题型,旨在考察考生对中国古诗词的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由于古代诗歌本身的特点及鉴赏评价的要求较高、难度较大,平时古诗教学普遍存在重诵读理解、轻鉴赏评价的现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成人高考古诗鉴赏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所以,如何通过考前有效的复习,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整合古诗阅读知识,提高古诗鉴赏能力,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重要课题。笔者结合平时的教学经验,谈以下几点体会。
  
  把握大纲,明确要求
  
  成人高考大纲是复习的依据,古诗的复习首先要从把握大纲入手,引导学生明确古诗鉴赏复习要求,做到有的放矢。
  关于古代诗歌鉴赏,成人高考大纲提出的要求是: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现手法,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确大纲要求,需作进一步的诠释和讲解。
  鉴赏诗歌的形象,就是把握古代诗歌塑造的艺术形象的性格特征,理解艺术形象的社会意义。教师可举出一些学生熟悉的诗歌艺术形象加以说明。如屈原“哀民生之多艰”的爱国情怀、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的反抗精神、琵琶女“天涯沦落”的悲苦和无奈、花木兰替父从军的英雄胆识等,使学生对诗歌形象的概念有初步的感受和具体的认识。
  鉴赏诗歌的语言,主要是把握诗歌运用语言的艺术,体会其优美、精炼、跳跃、含蓄的语言特点。教师可在学过的诗歌中举出选用贴切的描绘物态、抒写情怀的范例,引导学生体会精妙传神的艺术魅力。
  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达到了什么效果。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是阅读古诗的高级活动。所谓诗歌的思想内容,是指诗歌所熔铸的作者的感情、旨趣、爱憎、哲理,体现作者对生活理念的认识,对社会价值的判断。对古代诗歌内容的评价,最能体现阅读者的综合概括能力和辨识透视能力。
  
  梳理考点,深化理解
  
  明确成人高考大纲的要求之后,就要把握古代诗歌的“考点”,有针对性地复习理解有关知识。针对考试大纲,鉴赏古代诗歌必须具备以下知识。
  (一)古代诗歌的一般知识
  古代诗歌的一般发展线索:诗经——楚辞——汉魏晋五言诗——唐诗——宋词——元曲等。
  古代诗歌的大体分类:古体诗与近体诗,近体诗又分为律诗与绝句等。
  近体诗的格律规定:限字句、定韵脚、调平仄、讲对仗等。
  以上知识可向学生作一般交代或列表印发,不作重点复习。
  (二)古代诗歌的语言特点
  由于这部分内容与考点直接有关,故必须加以详细分析。
  精炼即用尽量少的语言表达丰富的内容,用语准确、生动、形象。如柳永《雨霖铃》中“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中的“执手”一语,准确而形象地刻画出一对恋人分别时依依不舍的心情。他们纵有千言万语要倾诉,但只能“泪眼”相对,四手相握,情满心中,却语哽咽喉。此“执手”二字,抵得上“千言万语”,可见精炼之至。
  含蓄诗的语言不能像散文那样直露,要求感情不露,意在言外。如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一二句写空城四周群山绵亘,虎踞龙盘的姿态并未改变,江潮依旧拍打着城根,带着寂寞心情退回。勾勒出一片苍茫凄凉的景象。读者不禁要问:山川形胜的六朝古都为何会变成一座空城呢?三四句借月抒怀,暗含国运衰败的感叹。全诗表面看句句写景,细究却句句都蕴含着诗人对故国萧条的感慨,其主旨在于讽喻现实,希望当时的统治者能以前车之覆为鉴。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其好处是在极短的篇幅中增加诗歌的内涵,引起读者的联想,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引周瑜赤壁破曹的历史故事,既表达了对年纪轻轻就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的崇敬之情,也表达了自己事业无成却华发早生的感慨。
  情致理趣诗歌的情致理趣指的是诗歌中那些表现力极强的词句给人的审美情趣。诗的情致理趣与炼字有关,古诗中这类词语很多。如“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字,“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横斜”、“浮动”都给人以美的想象及美的享受;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还蕴含着一定的哲理。
  古诗的语言特点还有跳跃、倒装、谐音、叠字等现象,都比较容易理解。
  (三)古代诗歌中的形象
  诗人在创作时,以想象为中介,将意念、感情和客观物象融合成诗歌的形象。优秀的叙事诗,大都塑造出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优秀的抒情诗,总描写出种种客观事物的形象,并且浮现或暗含诗人的自身形象。如陆游的《卜算子》中的梅花,就代表一个孤高寂寞,备受打击和嫉妒,即使“零落成泥碾作尘”也保持节操不变的爱国志士形象;于谦的《石灰吟》中的“石灰”,则象征一位不怕各种打击,不怕粉身碎骨,“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清官。
  (四)古代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法
  古代诗歌的表现手法丰富多彩,下面择其要者举例说明。
  借景抒情王国维评论古诗:“一切景语皆情语”,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是诗人常用的手法。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烟花含情,孤帆载憾,天际碧水带走无尽思念,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从每个画面中渗透出来。
  托物言志大千世界、山川河岳、花鸟鱼虫皆可入诗。在细致描摹的同时,寄托着诗人的感情。如唐人陆鲁望《白莲诗》:
  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端合在瑶池。
  无情有恨何人见,月晓风清欲堕时。
  诗人以貌取神,写出白莲的风韵与精神,抒发了处唐末动乱社会中,虽退隐山林,洁身自好,却又关心天下兴亡的情怀,做到了既“不即不离”,又“曲尽其妙”。
  借古喻今诗人缅怀古人古事、或歌颂辉煌业绩、或感慨千古遗恨,或喻己怀才不遇、或抨击黑暗现实。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如李商隐《贾生》: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借歌咏贾谊,指出封建统治者不重视人才。联系诗人长期遭受压抑的身世,可知其借题发挥的意图。
  直抒胸臆诗人情激于衷,冲口而出,以浅白的语言,抒发真挚的情怀。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最后一句: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卒章显志,一吐心中的郁闷之气,点亮全诗的主题。他唱出封建社会中多少怀才不遇者的心声,表现出诗人追求个性自由和蔑视权贵的精神。
  对比烘托在鲜明的对比中增强读者的感受,利用事物的反差揭示诗人的某种情感。如李白《越中览古》: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前三句着重渲染昔日的骄奢淫逸,最后一句写眼前的凄凉景象。强烈的对比寄寓诗人的深沉忧思。
  比喻拟人化平淡为生动,引导读者联想与想象,增加诗歌的内涵与情趣。如杨万里的《红白莲》:
  红白莲花开共塘,两般颜色一般香。
  恰似汉殿三千女,半是浓妆半淡妆。
  诗人突发奇想,把一池盛开的莲花,比喻为汉代宫中三千美丽的宫女,她们一半浓妆艳抹,一半淡扫峨眉,各呈其美,真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以动写静事物总是相反相成,没有动,就没有静。以动写静、动静结合便成了许多诗人常用的手法。如王维《鸟鸣涧》: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