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突出实践能力培养的计划文体教学探索

作者:曾 锐




  摘要:针对学生对计划文体教学的认识误区及其自身教学目标模糊不清的现状,本文从计划的本质特征、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能力入手,重新认识计划文体的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探索以应用为导向,以“班级计划”写作练习为突破口,以培养和提高学生调查、预测和组织策划能力为重点,最终形成计划写作的核心能力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关键词:计划文体;教学探索
  
  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为了实现某项目标或完成某项任务而事先做的安排和打算,按一定格式形成文字便是计划。计划的写作格式主要有三种:一是表格式计划,二是文表结合式计划,三是条文式计划。
  在具体应用中,第三种格式比较常用,尤其是内容复杂而庞大的计划,一般由标题、正文及落款构成。正文由前言、目标和任务、措施和步骤构成,其中“目标和任务”及“措施和步骤”是计划的关键,是决定计划成败的核心内容。
  计划的写作要求:一要从实际出发,统筹兼顾,充分分析和考虑客观条件,务必保证计划的可行性,通盘考虑大计划与小计划、整体计划和局部计划、本级计划与上级计划之间的关系;二是突出重点,主次分明,对一段时间内繁多的任务作主次关系的权衡和轻重缓急的安排;三是目标明确,步骤具体,以利实施和检查。
  写出一份切实可行、对实际活动起指导作用、对未来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充分估计并准备若干预案的计划,是计划写作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及难点所在。
  
  教学目的及重点、难点的确定
  
  以往计划文体的教学目的过于模糊,从概念到特点,从方法到写作要求,逐一讲解,不分主次,重点不明。究其原因,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忽视了对学生特点和情况的分析研究。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针对计划的本质特征和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来确定教学目的。
  计划文体的本质特征是措施方面的可行性、作用方面的指导性和对未来问题的预见性。从这方面考虑,教学目的及其重点是:(1)指导学生结合目标,充分考虑客观条件,制定切合实际的计划。(2)要求学生制定的计划具有指导性,即有具体的实施措施和步骤,具体到时间、地点、负责人员、完成的效果等都一一说明。(3)对未来工作中可能发生的问题有充分估计并准备若干预案,具有一定的预见性。
  计划写作涉及的不只是写作能力问题,更重要的是制定计划并按计划办事的能力。大多数学生缺少按计划办事的机会,特别是非学生干部的学生,普遍缺少办事的知识、经验和能力,而这些正是写好计划所必备的前提条件。从学生的知识能力的特点以及能力培养的目标来看,计划文体的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包括:(1)培养学生的调查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办文办会能力、策划能力及预见能力。(2)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集体计划的一般程序、过程和方法。
  
  教学内容
  
  笔者根据学生的特点,把计划的教学内容分为两部分:一是计划文体的相关知识,这部分以教师提示、学生自学为主;二是计划文体教学赖以实施的活动。在这一活动过程中,每位学生都积极参与,都能从中掌握计划产生的程序、过程和方法,都要培养和提高自身的调查能力、协调组织能力、办文办会能力、策划能力和预见能力等。这种教学活动就是“班级计划的制定”。这一特定活动是教学的媒介,是学生知识和能力内化的重要载体。
  写作教学有三个重要环节:一是以理论为指导;二是以例文为借鉴;三是以训练为中心。以往的教学较多地停留在前两者,对“以训练为中心”重视不够或者训练方法不够科学。理论知识教学固然重要,但如果理论知识不能内化为学生的知识,学生就形成不了写作能力。以例文为借鉴本身不失为一种好办法,但是就应用文写作的本质特性而言,它是一种用来办事的应用性文章,如果教学停留在模仿的层面上,学生就很难写出有水平、有创新的东西来。要写好应用文,首先要会办事,计划写作尤其如此。
  笔者选择“班级计划的制定”为计划文体教学的突破口,是出于如下考虑:(1)制定班级计划是学生力所能及的,这一活动能够调动学生原有的生活知识、经验和办事能力。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知识能力的运用中获取新的知识,形成教学目标指定的新能力。(2)班级计划是事关全体学生的事,有助于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3)计划的制定是集体行为,有助于鼓励学生在广泛参与和互动中培养角色意识和组织协调能力。(4)班级计划的制定,有严格的程序,有利于学生熟悉和掌握组织单位计划产生的程序和方法。(5)班级计划有广泛的联系性,有助于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和周密性。
  
  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根据计划写作的特点,综合运用读书指导法、讨论法、实习作业法和引导探究法四种教学方法,在不同的组织形式和教学环节中灵活运用。
  组织形式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采取“合——分——合”的活动方式。“合”即全班合作学习;“分”即分组合作学习。首先全班合作学习,其次分组合作学习,最后再全班合作完成班级计划的撰写、定稿,直至全班通过。
  教学过程在教学中虽然根据不同需要采取“合”与“分”两种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但都要按照计划产生的过程和程序进行安排。(1)开会。请全体学生为班级工作计划提出意见和建议,在开会的过程中,做好组织和分工,选定主持人和记录员。(2)主持人等主要负责人对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进行讨论、取舍、归纳和整理。(3)推荐起草人员拟写计划草案。(4)将计划草案提交全班讨论,征求意见。(5)修改后的计划草案提交班会通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严格按照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原则和方法的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开会”环节的活动内容与步骤为:(1)学习上级有关文件及学校管理制度与培养目标等文件。(2)让全体成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记录员做好记录。(3)集体讨论实现目标需要开展的活动和工作。(4)讨论和研究开展这些活动的安排、措施和步骤。“开会”是计划产生的关键环节,教师引导得当,会议组织得好,成员积极性高,产生的计划质量就高。
  全班合作学习要完成两大任务:一是确定计划的目标和任务;二是确定实现目标或任务所需要开展的各种活动。这一环节完成的班级计划尚属于“设想”,主要以“要点”来表述,指出一个大方向,形成一个大框架。教师要教会学生“吃透两头”,即吃透上级方针政策要求,同时又要了解本班的具体情况,要注意征求班主任及其他教师的意见并取得他们的支持。在这一环节中,全体学生都接受了计划制定的相关知识,也亲历了计划产生的整个过程,弄清了程序,为下一个教学环节奠定了知识基础,积累了实践经验,也使分组学习中各组制定出来的班级计划有可比性,便于统一指导。
  分组合作学习活动内容与全班合作学习基本相同,但目的和着重点己有很大变化。它的目标是制定出具有可行性、预见性的计划。因此,其工作重点主要是围绕目标任务策划相关活动的实施措施和方案。这一环节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注意以教学目标指导下的评价标准强化学生调查、预测等能力的培养。一项班级重要活动的安排,受学校管理、学校活动以及变化着的各种情况影响。要布置学生进行调查,根据调查情况制定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引导学生对可变因素进行预测,并根据预测结果制定若干预案,借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调查和预测能力。小组间比赛和评比是分组合作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学生通过讨论和评比,能够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第二次全班合作学习主要引导学生对各组提交的班级计划进一步比较,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汇集各组精华部分合编成班级计划草案。
  教学过程应遵循的原则在教学过程的推进中,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由简入繁,从粗到精,不断深化和提高。具体地说,先从设想(初步的草案性计划)、打算(短期内的要点式计划)、要点(列出工作主要目标的计划)开始练起,逐渐过渡到安排(对短期内工作具体布置的计划)、方案(从目的、要求、工作方式方法到工作步骤一一对工作做出全面部署与安排的计划)的写作。
  
  教学时间的安排与学习效果的检验
  
  时间安排上应与一般教学安排有一定区别,教学时间稍长,且分课内与课外两部分。计划写作完成后,选择其中一个任务或活动来执行(开展),以检验计划的可行性和预见性程度,使学生加深对这两个要求的理解,提高认识,自觉在活动中努力培养和提高调查与预测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德实.应用写作[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红波.现代教育技术[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