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关于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设想与建议
作者:马卫东
关键词:综合性技工学校;分工机制;设想与建设
近几年,随着社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加,技工教育出现了增长势头。但从深层次来看,制约技工教育发展的各种不利因素并没有得到真正解决,反而在新形势下有加剧的趋势。如果无视这些因素,被表面的繁荣冲昏头脑,那么,当下一次经济结构调整大潮来临时,技工教育难免有再次触礁的危险,而组建以有效分工为基础的综合性技工学校是较好的一种应对措施。
技工学校面临的问题
技工学校面临的首先是招生难题。学生是学校的根本。招不来学生,其他一切都是空谈。为了寻求生源,每年各技工学校都要使出浑身解数——广告、提成、许诺,呈现出一种恶性竞争的态势。技工学校的招生成本,每个学生至少在500元以上。这还是在不考虑广告费用和人力成本的条件下的保守数字。现在,技校每年的招生人数已经成倍增长,相应的招生费用也成倍增长了。招生方面的恶性竞争,不但无助于技工学校之间资源的有效配置,还增加了学校负担,加剧了技工学校的经费紧张状况。学校把很大的一部分精力投入到招生工作,而教学、实习、学生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则相应地削弱了,这又影响了学生的学习质量,为技工学校未来的发展埋下了极大的隐患。许多学校实行全员招生制度,使许多教师不能安心于教学工作,加剧了人才的流失;招生方面的恶性竞争,也给学校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使社会、家长、学生对技工学校的信任程度急剧下降,甚至影响了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
技工学校面临的第二个问题是教学质量问题。由于生源差、管理方法落后、教学内容陈旧、缺少实习指导教师和必要的实习条件,再加上近几年招生规模的突然扩大以及其他一些原因,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普遍令人担忧。绝大多数技工学校存在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只能培养初级工和中级工,而且就是这些初级工和中级工,其实际操作技能也不能尽如人意,至于社会非常紧缺的高级工,则更是如凤毛麟角。教学质量的问题最后又反映到就业分配上来。我国经济现正处于低成本扩张阶段,这种经济战略不会一直持续下去。随着经济战略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对初级工、中级工的需求就会大规模缩减。如果技工学校不思进取,不从教学质量尤其是操作技能这个根本上下工夫,大多数学校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命运。
技工学校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人才问题。技工学校一方面存在人才结构不合理的现象,另一方面又极度缺乏人才。以甘肃省为例,2002年技工学校有教职员工3654人,专职教师2201人。其中文化技术理论课教师1754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79.7%;生产实习指导教师447人,占专职教师人数的20.3%;专职教师中有高级职称的215人,讲师1011人,助讲640人;大学本科学历以上的748人,人才结构明显不合理。从技工学校当前的发展和以后的发展趋势来看,技工学校主要需要两部分人才:一是熟悉教育规律,了解世界技工教育形势,能跟上现代技工教育发展潮流的高级管理人才;二是既懂理论知识又懂实际操作的所谓“双肩挑”的教学人员。虽然这两类人才非常紧俏,但社会上几乎没有培养这两类人才的专门机构,所以只能靠学校自己来培养。但大多数学校属于数量扩张型,经费比较紧张,既不可能从社会上大量引进这样的人才,又缺乏人力和财力对现有的教职员工进行培训提高。人才缺乏制约着技工学校的发展。
技工学校面临的第四个问题是经费紧张。技工学校由于特殊的教育性质,需要更多的教育经费。但教育经费在国内生产总值中占的比例太小,再加上大部分的教育经费投入到了普通教育中,所以大多数技工学校的经费严重不足。导致了技校教师平均收入低于其他教育同行,技校教师这个职业没有吸引力,学校既招不到急需的人才,更留不住急需的人才;经费紧张也使许多学校多年未对教师进行培训,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严重老化,高级管理人才和“双肩挑”的教学人员严重缺乏。此外,由于经费紧张,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设备以及实习材料严重不足,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投入的实习教学,学校往往采取压缩课时、削减内容、甚至干脆取消实习教学的做法,严重影响了技工学校的教学质量。
技工学校面临的第五个问题是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由于历史的原因,技工学校一部分是国有企业所办,一部分是政府机构所办的行业技校,还有一部分属于社会力量办学。由于许多国有企业不景气以及改制的原因,国有企业所属的技工学校许多已经关、停、并、转,剩下的大多是一些行业性的技校和民办技校。但总的说来,技工学校的数量还是太多,而每所技工学校的规模又不大,且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现象极为严重,不但造成了招生方面的恶性竞争,还加剧了学校经费紧张的局面,使大量的资源得不到有效配置,影响了技工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当然,技工学校面临的问题不只这些,上面五点只是表现得比较突出而已。许多问题单靠技工学校及其主管单位根本无法解决,而要靠整个社会的有效配合。不过,面对这些深层次的问题,技工学校和各级主管单位也不能消极等待,而应积极行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解决自己能解决的问题。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便是应对措施之一。
关于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设想与建议
制约技工学校发展的各种深层次问题还有很多,这些因素已经成为技工学校向前发展的暗礁,如果安于现状,不思改革,难免有触礁的危险。由于近几年社会对技术工人需求的增加,技工学校教育出现了恢复性的增长势头,技工学校暂时度过了生存难关,技工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也有了一定的缓解,这给技工教育解决深层次的问题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为了技工教育的未来发展,技工学校及其上级单位必须抓住时机,未雨绸缪,整合资源,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
具体做法是:由政府和各类技工学校主管单位牵头,引导各类技工学校签订相互合作的协议,进而在这些合作协议的基础上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每省组建1~2所综合性的技工学校即可。鉴于各类技工学校开设专业大同小异,为了减小阻力,避免浪费,可在基本不改变教职员工原有待遇和各类技工学校原有校址的基础上,把组建工作重点放在专业分工上,原来的机械技工学校可改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机械分校,其他学校的机械专业及其相关教师和实习设备都向新组建的机械分校集中;原来的电工电子技校可改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电工电子分校,其他学校的电工电子专业及其相关教师和实习设备都向新组建的电工电子分校集中;原来的化工技校改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化工分校,其他学校的化工专业及其相关教师和实习设备都向新组建的化工分校集中……然后对外统一以综合性技工学校进行宣传。至于集中过程中的补偿问题可由各类技工学校协商解决。
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虽然不能解决技工学校面临的全部问题,但可以有效整合资源,增强技工学校的实力,并为将来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具体来说,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好处有以下几点:
一是可以消除条块分割、各自为政、浪费严重的现象,能在短时间内有效整合资源,增强技工教育的实力。目前技工学校处于多头管理的状态,一方面资源浪费严重,另一方面又存在经费紧张、人才与设备不足的严重问题,有时还出现机械技工学校、电工电子技工学校、化工技工学校同时申请购买数控机床的现象。虽然这些学校经费都比较紧张,许多技校还有举债问题,而且这些昂贵的设备买来之后,严重闲置,但因为电工电子技工学校、化工技工学校也设置了机械专业,所以不得不买。如果综合性技工学校能够组建起来,这些问题就会大大缓解。例如2002年甘肃全省拥有技工学校63所,其中国家级重点技工学校6所,省部级重点技工学校4所。按照办学类型分,政府办学7所、行业办学10所、企业办学46所。这些技工学校开设专业大同小异,如果建立有效的分工机制,各类技工学校就可以全力发展自己的拳头专业,无需在自己薄弱的专业上浪费人、财、物了,以后相关实习设备只需要给相关分校配置就可以了,无需为每个分校一一配置。这就大大缓解了经费紧张、人才与设备不足的问题。
二是可以摆脱招生方面恶性竞争的困扰,大幅度地降低招生费用,使教职员工把重点放在教学、学生管理及学生就业等方面,恢复技工教育的本来目的和任务,并可以乘机重塑技工学校的形象,增强技工教育的吸引力。当然,由于各个分校专业不同以及管理方面的差异,招生方面的正常竞争是免不了的,不过这也有助于技工学校各个分校改进自己的管理和教学工作。从长远来看,对技工学校的发展还是有好处的。
三是可以有效促进学校的教学工作。由于集中了与自己拳头专业相关的资源,各个分校就可以利用资源优势搞好自己最擅长的专业教学工作,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这一点在实习教学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由于集中了与自己拳头专业相关的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再加上以后购置的相关实习设备全部用于本校实习,实习教学可以正常开展了,再也不用为缺乏实习指导教师、实习设备和实习材料犯愁了。实习设备本身的利用率也会大大提高。
四是可以大大缓解技工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有了有效的分工机制,其他学校的相关资源可以向自己的学校集中,重复建设的浪费现象就可得到遏制;昂贵的专业实习设备只给相关分校配置,不必每个学校重复购置,这样也可以减少浪费;由于全省只有1~2所综合性技工学校,招生方面的恶性竞争就可避免,招生费用也会大幅度下降。所有这些都可大大缓解技工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使教育经费用到更需要的地方去。
五是可以为技工学校解决人才问题创造条件。在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的过程中,除了相应专业和设备需要重组置换之外,也需要相关教师和管理者的重组置换。为了避免员工情绪的波动,可以在待遇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分步骤积极稳妥地进行,并在调整过程中实现人才的优势互补。由于组建综合性技工学校可以大大缓解技工学校经费紧张的问题,学校可将节省下来的费用用于教职员工的培训,以达到更新知识结构、提高知识层次的目的。在培训人才的过程中,要把高级管理人才和“双肩挑”的教学人员的培养当作重点,因为这两类人才直接决定技工学校的前途和命运。
在技工学校形势好转的今天,不能忽视制约技工学校发展的各类因素,而应居安思危,积极应对,为技工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