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作者:丁志强 郑胜利




  摘要:本文就充分发挥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在保证教学质量中的应有作用,对在设计与构建质量监督体系的过程中应遵循的四个原则进行了阐释。
  关键词: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基本原则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其质量高低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加强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即教学质量监督),是保证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若这个环节缺失或执行不力都将导致教学质量管理链断裂,致使教学偏离正常的轨道。目前,尽管多数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教学质量监督,但是真正让这项工作落到实处的并不多。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功效,结合高职院校自身实际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质量监督指标体系(即质量监督体系)是关键,因为它是教师规范教学行为并提高教学质量以及质量监督工作人员有效落实质量监督任务的指南针,科学合理、行之有效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必须体现差异性、发展性、多元性、育人性四个基本原则,否则将失去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
  差异性原则不同学科的教学之间既有相似性,又有差异性,若衡量其质量状况的质量监督体系只考虑其相似性而忽略其差异性,无疑会有失公允、缺乏科学性,犯下“一刀切”的错误,既不利于教师教学个性的张扬,也不利于学科课程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不同学科教学要做出相对客观公正、切合实际的监督与评价,所用的质量监督体系必须能反映出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特性,诸如不同专业学科之间的差异、相同专业文化课、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课等不同学科之间的差异,来自于三校(中专、技校、职高)和普高不同教学对象在文化基础、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差异,室内与室外、多媒体教室与普通教室等不同教学场所之间的差异,教师自身因素之间的差异如新教师与中老年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教学经验之间的差异……构建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必须考虑这些差异性因素,克服整齐划一的僵硬模式,使之具有一定的伸缩空间,以便在体系落实执行过程中实事求是、因差异而区别对待,避免教条主义。
  发展性原则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的归宿不是拈过拿错、揭教师之短,而是与教师一道共同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教师解决问题,提高教学质量,发展业务能力水平,所以作为指引教学质量监督工作的质量监督体系还必须体现发展性原则,充分反映教学质量监督是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的精神,这一精神的落实要求质量监督体系指标的设定要紧紧围绕教师与学生发展这一宗旨:重发现教师教学中的成功之处,轻批驳教学中的问题;重教学水平的动态发展评定,轻不切实际的教学活动情况的横向比对;重鼓励褒扬,轻惩罚处理。只有教师的专业水平发展,学生才能更好地发展,为此,在质量监督体系指标权重的分配上就要注意导向,让权重比分尽可能向教师的闪光之处倾斜,尤其是教学中的创新之举,降低教学中尚存问题指标的权重比分,让教师在学校认可、享受教学成功、发展提高过程中不断自我鞭策,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有的院校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流于形式、名存实亡,质量监督人员与教师之间一团和气;有的质量监督人员对工作尽管认真负责,但是在工作开展过程中与教师产生了重重矛盾,同事关系紧张,气氛沉重,既未达到教学质量监督的真正效果,也不利于彼此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的出现很大程度上都与质量监督体系远离发展性原则和质量监督人员未明确教学质量监督的真正目的密不可分。要让教学质量监督回归自己的本真轨道,教学质量监督人员必须以科学的质量监督体系为指针,深刻领会蕴含其中的发展性原则精髓,即教学质量监督体系的构建应充分考虑到对教师的教学监督与评价,重教学长处的发现与鼓励,轻惩罚制裁。欲达此目的,在质量监督体系指标的设定上应切实降低存在问题指标的权重、提高优点长处指标的权重,让教师在不断发现自己教学优势的过程中增强自信、发展自我。
  多元性原则对教师教学工作的监督与评价要做到客观公正并达到促进教师业务水平发展和学生健康成长的目的,单以教学质量监督工作人员的质量监督作为评估结果是不行的,因为一个人对教学实施各环节及其效果的认识常常会出现不全面之处,甚至产生偏差。其实,从某种程度上讲,教师和学生对教学活动的评价更有发言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占据主体地位,是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直接受益者,参与教学活动的程度和受益程度如何,他们最有发言权;教师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实施者,教学活动的运行实施是否达到预期的目标,教师最有发言权。质量监督人员对学科的性质及其课程目标以及教师教学运行过程中某些环节的意图很可能在理解上有不到位甚至发生偏差的地方,所以质量监督人员在教学监督与评价过程中切忌武断,而应发多倾听教师的教学设计意图,向学生了解学习中的心理体验和学习的收获,最后结合自己的认识才可能做出较为客观公正的裁决,才可能为教师提出中肯的建议,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彼此在平等对话中增进友谊,推动教学迈上新台阶。因此,在质量监督体系的设计与构建过程中,也应遵循多元性原则,注重学生和教师参与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的主体地位,在质量监督体系指标中切实体现学生评教、教师自评、质量监督人员评学评教,并在三者之间合理分配权重比分。这样才有利于落实质量监督人员为教师与学生服务的宗旨,共同推动教学工作迈上新台阶。
  育人性原则课堂是育人的主阵地。教学活动的实施不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帮助学生形成技能,更重要的是借助知识与技能教学之渠道实现育人目标,让学生的主观世界更充实与完善,思想素质水平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成长,身心和谐协调发展。为了让教师真正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在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上就要切实体现育人指标,并确认合适权重比分,引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意义与价值的内化体验教学,让学生对所学内容真正做到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使真正知识丰富、技术精良的学生成为有用之才。为此还需要质量监督人员自身首先转变教育观念,在教学质量监督与评价中与教师共同探讨课堂教学中的育人途径,寻找知识技能教学与育人之间的结合点,使学生在不断探索与实践过程中,促进教师形成育人的自觉意识,成为名副其实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参考文献:
  [1]张大均,郭成,等.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王前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构建[M].广东:汕头大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丁志强(1968—),男,重庆綦江人,硕士,讲师,高级心理咨询师,研究方向为教育心理学、职业教育、物理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