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6期
校企合作深层次发展的几种模式
作者:李翠莲
关键词:优势资源;高职院校;校企合作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我国高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思路,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和发展的内在需要。各高职院校也普遍认同这种发展模式,但在实际运作的过程中,却遇到了许多问题,制约了校企合作的深入、持续、健康的发展。我院在研究和探索的过程中,尝试了使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向更深层次发展的几种模式,较为有效地解决了一些问题。
模式一:专业系+企业群
这种模式是学院与相关专业的行业协会建立合作关系。由于现在的企业活动多是在行业的组织下开展的有序的经济活动,经济运作已逐步转为行业为主导的形式。高职院校如果加盟到该行业,就可以享受到该行业企业群的诸多资源,同时,学院也可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为企业群体服务,达到资源共享、互惠互利的目的。
合作的形式是:学院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由学院领导、专业带头人和行业、企业界专家和技能高手组成。委员会的主要职责是:制定学院专业发展规划、实验实训基地建设规划、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审定新专业培养计划等。学院教师与企业专家在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行业需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保学生获得的是本专业市场所需要的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应用技术;企业专家走进校园,对学生进行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的培训,同时,学生也进入企业顶岗实训;企业专家和学院教师共同帮助学生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收集学生的反馈意见,调整在校学生的培养计划,使学生更能适应行业企业的需要。
同时,学院利用自身的人才优势和技术、科研优势,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我院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和湖南汽车行业协会的合作就属于这种形式。该专业的课程设置均由专业教师和汽车行业协会根据市场需要共同制定和调整,如该专业的汽车美容、市场营销和市场学等课程就是该协会建议开设的;学生参与该协会的汽车维修、美容、展览、俱乐部等的实习活动,并参与了两届汽车博览会的筹备工作。学院为该协会的企业多次举办汽车新技术培训班,为企业培训汽车专业人员。同时,该协会也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信息,起到牵线搭桥的作用。近年来,我院已与八个企业群或行业协会建立了这种互惠互利的合作关系。
这种与行业、企业群的合作模式,较之与单个企业的合作具有明显的优势,如学生能适应更多企业的需求和企业环境,从而避免了因企业遭市场淘汰而给学校和学生带来损失和影响,毕业后能进入更为宽泛的职业领域;就学院来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学生实习实训基地,使专业设置更能适应和满足行业企业发展的需要。学院与行业、产业部门合作,发挥双方的积极性,优势互补,合作办学,提高了学生、教师和企业、行业参与的热情,是一种较深层次的合作。
模式二:专业系+自创经济实体
即学院利用自身的某些专业技术和人才优势,自己创办公司或经济实体,公司的所有成员都由学院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公司是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实行市场化运作,自负盈亏。对外承接业务,系主任为公司法人代表,学生一进学校就从公司的最基层干起,跨入校门后就有两个身份:学生与公司员工。
以我院植物科技系创办的“长沙小康园林园艺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的总经理和法人代表为系主任,公司对外承接业务,是独立的经济实体。公司员工全部由园林、园艺等专业的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生直接参与公司所承接业务的投标、洽谈,校内校外园林园艺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及公司的经营管理等,公司承包的校园花木维护项目,也全部由学生动手修剪、管理。由食品科技系成立的食品研究所及食品加工厂则在解决食品专业学生实习实训场地的同时,每年与德国康美公司合作,为国内大中型饮料生产企业如“汇源”、“伊利”、“蒙牛”、“光明”等培训操作维修工程师100余人。此外,我院成立于1992年的、资产达500余万元的驾驶员培训学校及动物科技系的种猪场、良种场也属于这种模式。
这种模式的优势是:使产学结合、校企合作突破了只停留在学校与社会的层面上,学校自创的经济实体是对校外企业的模拟,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运作,学生不是为了实习而实习,而是一种实战的训练。学生将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在实践中加以运用,实现了就业“零距离”上岗培养目标。学生的专业技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得到提高的同时,也使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同时,自创的经济实体也利用了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创造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为多渠道解决学生实习实训提供了更多更好的条件,为高职院校的多元管理模式提供了更好的思路。
模式三:专业系+技术服务平台
这种模式主要是高职院校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为相关企业、行业的发展提供技术服务平台。教师带领学生直接参与企业的产品研发,提供市场信息,为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这样做的好处是:对企业而言,能为它的发展甚至走出困境提供帮助;就学校而言,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积累了实战经验,毕业后很快就能在服务过的单位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有些优秀的学生在实习时就已成为这些企业的骨干。从而使企业、行业与学院之间的联系更为紧密,真正达到双赢的目的。
对于有行业背景的高职院校,这种模式能更好地发挥作用,能使学校拥有的优势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如我院的主管单位是湖南省农业厅,其行业背景是农业,我院学生在农业类专业技术上占有很大的优势。食品科技系食品加工技术专业与湖南红豆食品公司的合作就是这种模式的成功范例。几年前,该公司因技术缺乏、产品质量不过关而濒临破产。我院食品加工技术专业的教师带领学生,帮助该公司开发出猕猴桃、草莓、枸杞等果汁饮料新产品,为他们重新设计包装,使该公司年产值跃升至2000多万元,年利税达200多万元,参与项目开发的学生也因掌握了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而实现了理想的就业。
以上几种校企合作模式的共同特点是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专业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多形式寻求与企业合作的结合点,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进一步增强了动手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适应能力,从中学生提高了自己的职业技能,也给参与合作的企业带来了效益,调动了企业参与合作的积极性,达到了“双赢”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吴岩.产学结合,解决高职发展瓶颈问题[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2]张容.以行业为主导,构建“大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J].职教论坛,2006,(1).
[3]李志宏,吴爱华.坚持产学结合,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J].高等职业教育,2004,(3).
[4]韩浩.对”订单教育”培养模式的冷思考[J].职教论坛,2005,(11).
作者简介:
李翠莲,女,副教授,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副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