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关于产训结合中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陈文源




  摘要:训练结合生产,无疑会促进学生操作技能的提高,使他们在先进工艺的掌握、设备保养、文明生产、经济核算、配合协作等方面得到锻炼,还有利于人才素质的培养和艰苦奋斗、勤工俭学传统的发扬,是解决实习经费不足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如何搞好产训结合是每个技校教师应重视和认真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本校产训结合遇到的问题及采取的措施谈几点实践经验。
  关键词:生产;实习;PDCA循环
  
  引入生产 突破传统实习模式
  
  引入生产——对外来料加工我校拥有十多个实习车间,近百台加工设备,具备了产训结合的基础。为了达到产训结合的目的,首先,必须要引入生产,我们先联系学校附近的企业,开始从粗加工做起,逐步扩大我们在企业界的影响,以获得更多的来料加工订单,从而促进产训结合得以延续。
  加工产品类型,由点到面逐步推广在接来料加工业务之前,充分考虑了我校现有的条件和师资。我们的生产是从普通车工车间开始的,然后扩展到数车、数铣及综合车间、线切割、电焊等,逐步形成以点到面的效果。
  与企业合作按企业的产品结构要求,定点培训学员及生产、开发研制产品。例如,我校与东莞的一家企业建立了联系,企业提供设备和技术,负责回收产品,我校负责定点生产及培训学员,学员毕业后可选择去该企业,实现校企双赢。
  开发研制产品 由于来料加工的利润相对较少,越来越影响教师的积极性,我校正积极组织力量,着手市场调研,开发研制具有自己特色的新产品,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教学计划与生产计划协调配合
  
  教学计划按照教学规律和要求安排教学任务,注重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和教学组织等方面的研究和设计,一般包括学期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生产计划是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的要求安排和计划产品的生产类型、生产数量、生产组织及资金利用等,注重产品的经济效益、生产过程、生产运作及销售渠道等方面的研究。一般包括年度计划、月份计划和生产调度计划。如何使教学计划和生产计划彼此兼顾、协调配合是产训结合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考虑教学计划中的各年级各专业的实习课题进度和课题难度,将生产计划中的任务按产品类型和紧急程度进行分类。对于定型产品又不紧急的情况,我们根据课题投放产品,结合产品编制课题,尽量减少随意性和盲目性,避免脱节现象,使教学计划内容与生产计划相符,教学中的循序渐进与生产中的工序复合难度相符。训练周期与生产周期相符,使产训结合的过程既是技能训练过程,也是产品生产过程。对于紧急不定型的情况,我们则先考虑质量和工期,从实习班级中抽调最优秀的学生,组成机动的生产队伍,我们称为产品加工兴趣小组,由过硬的实习教师进行指导生产,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不影响大部分学生的训练计划。
  
  产品质量的稳定性与学生实习的流动性
  
  产品质量的稳定性是产品生命的基础,学生参与且质量稳定的产品可以扩大生产规模,有效地利用各种人力、物力资源降低成本,节省开支,为生产注入活力。学生学习过程的流动性也是教育教学中的客观要求和现实,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是一个由不会到会,由不熟练到熟练的过程。当某项知识技能熟练时必须转入下一环节的学习,这种学习岗位的流动性对产品质量的稳定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产训结合的发展。如何合理地发挥优势,避免损失是产训结合中十分棘手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引入企业的质理管理体系——PDCA循环。P(Plan)表示计划,D(Do)表示实施,C(Check)表示检查,A(Action)表示处理。其工作程序有八个步骤(如图1),整个机械工程科的生产管理工作通过各车间、各方面的管理工作相互结合、互相促进,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车间又都有小的PDCA循环,从而形成一个大环套小环的综合管理体系(如图2)。PDCA循环如同爬楼梯,螺旋式地上升,其四个阶段周而复始地进行。每加工完一批产品(即循环一次)就解决一些问题,使质量水平提高,下一次循环在提高的基础上进行。加工工艺的改进、以老生带新生进行实习等方法较好地保证了产品的质量和工期。
  
  
  教学的阶段性与生产的连续性
  
  由技能形成的规律可知,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有一定的阶段性,教学进程呈阶梯式。生产的连续性,要求产品生产的各工序协调一致连续运作,环环相扣不能脱节。生产的连续性,为教学提供了充足的原料,避免了训练“断粮”的可能,保证了教学的正常进行。教学的阶段性可促进生产的发展,但在一定时期内,如学生毕业安置、新生入校、寒暑假、双休日等时间的间断,会影响产品生产的连续性。因此,如何将两者调整到最佳状态,也是产训结合不容忽视的问题。
  我们的做法是:根据教学进度和生产的运作情况合理地调整计划统筹兼顾。学生毕业安置期间,根据需要选择部分学生留校实习,寒暑假、双休日期间安排适当的勤工俭学岗位,留部分教师和学生进行生产。这样,既解决了教学的阶段性和生产的连续性的矛盾,又避免了生产的损失。
  
  加快“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产训结合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作,头绪多任务重,教学机制复杂,不仅需要坚实的基础,先进的教学设备,而且还要有懂理论、会操作,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的“双师型”教师。因此,培养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集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于一身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也是产训结合中一项刻不容缓的战略举措。
  培养“双师型”教师,实施产训结合是我们的办学方向。一方面,我们从社会招聘具有一定表达能力的技术能手充实教师队伍,或选择优秀的毕业生留校任教。另一方面通过各种培训,进修学习,岗位提升等形式,使指导教师改善知识技能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扩大教学范围,并创造条件使理论教师与实习教师之间、各专业工程之间,加强相互了解、沟通和学习。
  
  作者简介:
  陈文源(1971—),福建武平人,广东省工业高级技工学校讲师,研究方向为数控生产与实习。
  (本文责任编辑:谢良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