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作者:许 霓




  摘要:高职舞蹈教育是一种新兴的事业,因此高职舞蹈教育应如何发展,成为一项崭新的课题,需要针对高职舞蹈教学的特点,就教学大纲、课程设置、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研讨,在不断学习和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探索与创新。
  关键词:高职;舞蹈教学;特点;实施策略
  
  高职舞蹈专业旨在培养综合素质较高,具有一定表演经验的复合应用型人才,要求培养的学生会演、会跳、会编,因此,在教学内容与形式上较专业艺术院校更为宽泛。要在有限的学习时间里更有效地进行舞蹈方面的素质技能训练,必须首先分析当前高职舞蹈教育的状况,并对其特点加以归纳。
  
  高职舞蹈教学的特点
  
  生源较差高职舞蹈专业的主要生源来自普通高中毕业生,极少部分来自职高及中等艺术专业学校。学生入校前几乎未受过任何舞蹈的基本训练,加之年龄偏大,身体的软开度、肌肉能力与柔韧性未曾开发,不少学生的身体条件又较差,这无疑会给舞蹈教学带来诸多困难。
  差异性较大由于生源参差不齐,必然导致教育对象素质有较大差异。中等艺校毕业的学生在校期间已进行过几年系统的训练,无论是软开度及各个部位的肌肉能力,还是技能技巧及身体的感觉韵律都已有了一定的基础。职业高中毕业的学生在校其间也经过了一定的形体方面的训练,掌握了一些基本体态、动态及少量技巧。普高毕业生入校前多未受过舞蹈基本功专业训练,仅凭自身具备的基本条件得以升学。这就造成学习舞蹈素质上的差异。
  学习意识淡薄就学生本身而言,一部分学生由于入校前没有受过舞蹈训练,加上舞蹈课又比较劳苦,所以课堂参与意识较差,很难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如低年级基本功素质课比较枯燥单一,学生的身体条件各不相同,基础较差的学生极易产生紧张、厌倦、烦躁等不良反应,从而给教学活动带来严重的消极因素。部分学生曾接受过专业训练,入学后专业技能较为突出,于是自我感觉良好,表现为课上练习时怠慢、慵懒。
  教学通病在以往的舞蹈教学中,教学内容过于老套呆板,教师往往习惯于沿用口传身授法,强调模仿教学。而且受专业舞蹈学习的影响,较重视舞蹈素材教学,实用性的舞蹈教学太少。注重知识的记忆,联系实际不够。舞蹈教学课时少,教学内容多,从而使得强化专业舞蹈基本技能的教学不足。上课形式一般以大课为主,学生人数多,个别辅导的机会几乎为零。
  教学重信息、重实用、重全面高职属于专科教育,学制3年。如何在3年时间里综合考虑培养对象、培养目标等各方面的因素因材施教,是专业教学成败的关键所在。因此,高职教育需更重信息,更讲究实用性和全面性。首先,学生需要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广泛的舞蹈信息。要改变舞蹈学科划分过细、过窄的状况,避免学院派训练过分追求技术规范性的特点,创造对各类不同的舞蹈信息大量接纳的机会。比如在舞蹈学院的教学中,朝鲜舞要从基本体态、屈伸训练、手位、脚位慢慢练起,至少要学满一个学期。而在高职舞蹈教育中,朝鲜舞则只作为一个较小的信息部分,教学时间大约控制在6周左右,而且在6周的时间里学生更多的是期望学习古洛里、安旦等不同节奏风格的成型舞蹈组合,这就要求教师应放弃对基本元素训练的过高要求,给予学生朝鲜舞总体外形风格的信息。其次,选择的教学内容针对性要强,如省略技巧训练而加强舞蹈编导训练,增加剧目排练等科目,最终目标是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覆盖面广、具备实践能力的全面实用型人才。
  
  高职舞蹈教学的实施策略
  
  针对高职舞蹈教学的特点,应采取恰当的培养措施进行教学,从而解决生源素质与培养目标之间的矛盾。
  准确的目标定位在深入调研舞蹈三个教育层面的人才状况的基础上,要明确根据教育对象的不同情况,选准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界定专业人才的塑造模式。高职舞蹈教育必须摒弃以学科为中心、分工过细、专业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改变将舞蹈专业分为表演、教育、编导、史论几大块的僵死了的专门化教育,建设起新的以能力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模式。
  提高生源素质目前高职舞蹈专业的生源大部分来自各地师专和普通高中,学生的年龄较大,身体条件不占优势,但理解力和想象力较好。由于中学缺乏专业舞蹈教师,学生基本上没有接受过正规的专业训练。因此,提高生源素质水平是高职舞蹈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首先,应扩大招生范围,通过专业测试,全面考查学生的专业水平与可塑性,引导学生提高专业素质训练水平。其次,应多开设一些培训期辅导班或考前专业辅导班,帮助学生提高专业素质水平。
  教学改革与建设高职舞蹈教育的课程体系改革与建设在国内尚没有统编教材,因此教材的编写和教学大纲的制定必须以人才培养的目标、针对性与适用性为出发点,这也是高职舞蹈教育中必须突破的难点。高职舞蹈教育教学体系整体框架的构建,应突出高职教学体系的特点,使技术与技巧教学、知识与理论教学、实践与创作能力的教学三者互为所用、互为补充,达到全面提高综合能力与整体素质的目的。要达到此目的,可尝试采取以下举措:
  1.调整教学大纲。调整、制定合适的教学大纲是教学的重中之重。高职教育有别于高等教育,也有别于中职舞蹈教育,由于层次与任务不同,必须按高职的学制与专业的特点进行舞蹈教学大纲的编制。复习中专课程的教材,补充学生没有系统学习中等专业知识的空缺,使学生有扎实的基础跨入高职教育的征程。而高职二、三年级的教材则应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注重能力培养,对普通高等教育的教材进行取舍、调整和修改,从而完成高职学生教育与培养训练的教学任务。
  2.课程体系改革。高职舞蹈课程的设置应有别于高等舞蹈教育的课程设置,应该以紧紧围绕培养适应性强的能力型人才为中心进行安排。要赋予新的审美、新的技艺、新的知识和新的方法于课程和教材。要以能力培养为核心,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强调以应用性强的课程为主导,达到能力与素质的双重提高。调整课程设置还要特别明确一个概念,即要处理好全与精的关系。尽力让学生多接触多种风格的舞蹈,接受大量的舞蹈信息,但不能什么课程都开设,什么内容都教。教的不深,学的不透,会导致学生的基础能力不扎实,综合知识运用能力差,不能充分调动和发挥个人的创造能力与运用知识的能力。
  3.建立适应的考核方式。为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整体素质,应改革原有的考核方式,把目前舞蹈专业以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为主要内容的考试模式改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考试方式。既考理论,又考实践,既有平时成绩,又有现场发挥。考民族舞蹈时,应增添创编组合项目,突出重创编、重表演、重组织排练的教学特点,真正体现考试在教学中的“指挥棒”作用。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加大中青年教师培训的力度,注重教师基本素质的提高,鼓励和支持教师向一专多能方向发展。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学习外国及兄弟院校的经验,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要注重在实践中培训教师,在不影响日常教学的前提下,可经常组织教师集中学习和开展教学观摩,及时参加教研活动,同时不定期地举办青年教师专场演出,推行教师公开课,使教师不断充实和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促进教师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要为教师提供登台表演、参加各项比赛的机会,逐步使其向“双师型”教师转化。要吸纳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及文艺团体的专家担任兼职教师,发挥他们在实践教学中的作用,从而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教师队伍。
  5.注重实践教学。艺术实践是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要让学生运用已学过的舞蹈基本知识,自己编创、排练节目,教师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增进了他们的舞蹈理论与技法的实际运用,使他们在创造性实践中体会美、表现美。同时,根据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所占的比重,加强课堂教学的训练环节,增加教学观摩的次数,并注重实效。要加大教育实习的力度,注重实习基地的建设,带领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在实践中学习。
  6.要采用“口传身授”、“分组审视”、“理解参与”的教学方法。在延续以往传统的口传身授法教学的同时,针对舞蹈教学的特点,应大力提倡分组审视、理解参与的课堂教学。在练习中,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每个学生既有练习机会,又有观察其他同学动作的机会。这样,素质好的学生可以给素质较差的学生做榜样,避免重复错误。在课堂小结中,教师应帮助学生针对典型动作进行比较,并用简练、准确的语言表述每个动作的名称、规格和要求,还要指出易犯的毛病以及纠正的方法。同时,要求学生课后结合学过的连接动作,进行再度创作,亲自编排短句与小组合,并进行检查。这样,不仅可以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同时也可以培养他们的创作能力,为今后的教学、编创节目奠定基础。
  7.要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广使用的今天,舞蹈教学手段也应逐步走向现代化,以便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在舞蹈教学中,实习课和舞蹈艺术鉴赏课的教材就是光盘。要让学生学会实习剧目,欣赏和分析舞蹈作品,必须将现代化的影像设备运用于课堂教学,让学生多多欣赏国内外的优秀作品并在艺术实践中灵活运用。在舞蹈实习课中,学生表演得如何,只有通过教师的点评才能知道。由于自己看不到自己的动作和表情,所以对自己很难做出准确的评价。如果将摄像设备引进课堂,就可以使学生尽早发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及时改进,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迅速提高。
  8.要采用合作式的学习方法。学生在舞蹈学习中的主体地位不仅体现在个体上,也体现在群体上。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内容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恰当的合作方式,如小组合作、班级合作或校级合作等,培养学生互相依靠、积极互动、创编舞蹈、表演舞蹈的合作能力。为了提高合作学习的效果,要对学生进行社交技能的培训,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要对学生进行合作意识与合作态度的培养,使他们能在学习中积极合作,在合作中共同探索新知识,解决新问题。
  
  参考文献:
  [1]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2]於平.高教舞蹈综论[M].北京: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许霓(1973—),女,浙江杭州人,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舞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