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谈谈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作者:周慧玲




  摘要:互动式教学是在吸收了传统教学合理性成分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教学理念。将互动式教学运用到高职会计教学中去,可以适应高职教育的目标,培养高技能的应用型会计人才。
  关键词:互动式教学;高职会计教学;运用
  
  互动式教学的特点
  
  互动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形成师生之间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的一种教学方法。这一过程是教与学的交流与融合、教师与学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以交流和对话作为教学实施的核心,以此实现精神世界的拓展和人生经验的增长。该教学方法的恰当运用能够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唱独角戏、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使学生成为教学环节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创造出一种和谐、平等的对话氛围,以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培养自我建构知识和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互动式教学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参与性,强调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交流,充分调动双方的积极能动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被压抑在潜意识中的能量冲破意识阀门而释放出来,闪现出智慧的火花,实现教与学的最佳效益。互动式教学在教学组织上以交往和对话为核心,运用提问、研讨协商、归纳评价、深化迁移等策略构建课堂教学模式;在教学评价上高度重视学生能力的发展,尤其是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实现对学生成长的“催发”和“唤醒”。互动式教学的优点突出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有利于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发挥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领会所学知识,在参与中完成学习任务。(2)要求增加学生参与的过程,必然促使学生课下认真查阅相关资料,以满足课堂参与相关主题的讨论和学习的需要。(3)教师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必然要认真钻研,精心备课。(4)活跃课堂气氛,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形成教学双方的最佳状态。
  
  互动式教学法在高职
  会计教学中的运用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结合高职生的特点和会计教学的要求,初步构建了互动式的高职会计教学模式。教学模式分为课前入境、课中互动及课后探究三个环节,主要参与者是学生,三个环节的教学活动都在教师的主导下进行,使其不偏离教学目标。
  
  (一)课前入境
  要使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动者,首先要解决学习动机问题,激发学习兴趣。近几年,高职院校的生源绝大部分是报考高等学府的落榜者或者对口招收的中专生,这些学生的基础较差,对学习的兴趣不高,特别是会计课,专业性很强,学生对其既陌生又畏惧,很难产生兴趣。为了将学生引入会计学习的情境中,首先应培养学生学习会计的浓厚兴趣。从开始学习会计的第一天起就要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应通过多种方式不失时机地将会计工作的功能、责任与使命向学生一一说明,并列举现实生活中大家较为熟悉的个人理财、企业理财的经典案例,分析理财对于日常生活乃至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巧妙地将理财引申到会计教学之中,这样学生就会对会计这门学科产生好奇,从而树立学习会计的信心。
  
  (二)课中互动
  要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的互动,首先,要体现教师的积极引导作用,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中去探究,去思考。其次,要体现学生的主动参与性,使其真正成为互动的主体和积极参与者。会计专业教师可通过下列方式吸引学生的积极性:
  利用“证、帐、表”进行直观教学,引发互动的积极性会计理论教学比较枯燥、抽象,传统的灌输法使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性,影响到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因此,在讲会计课时,利用各种证、帐、表的实物,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讲《基础会计》的业务核算时,拿一张记账凭证给学生看,既让他们了解记账凭证的格式、内容,特别是应借应贷的账户名称、方向和金额,又让他们思考会计教学对经济业务的处理和会计实务操作有何不同。又如,讲原始凭证时,拿几张各种类型的发票、转账支票、出库单、工资结算表、差旅费报销单等展示给学生,增强感性认识,学生很快就会主动思考原始凭证的作用、内容及填制要求,从而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将现代化教学手段融入教学过程,实现教师、学生、媒体多边互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将教学内容做成课件,有利于科学分配时间,加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和知识点,使学生获取更多的知识,使枯燥的课堂教学变得声情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达到教学的预期目标。比如,讲银行结算方式的支票结算时,先把现金支票、转账支票的填写以及结算流程做成课件,利用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演示,边讲解要点,边示范操作。抽象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
  精心设计实训课,增强教学的互动性会计教学的关键在于基本理论适度,突出操作技能。因此,会计教学应精心设计实训课,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能使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实训课程的设计要做到目标明确、具体,体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涵盖面广的原则。例如,设计一次从原始凭证(如转账支票)的填制、审核到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的实训课。可以把全班学生分为若干组,看哪一组做得又快又好。然后将填错的凭证发给学生,让其指出错误所在。最后再分别由学生代表和教师总结这一活动过程的优点和不足,实现师生的互动。
  强化模拟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基础会计》教学内容完成后,应有针对性地组织全真手工模拟训练。教师指导学生按实际会计工作的流程和规范要求,完成从建立账目、审核原始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登记各种日记账、明细账、总账,到期末调账、结账、对账,编制会计报表以及证、表装订等一系列会计工作。《企业会计》教学内容完成后,再进行更为系统的两条线模拟训练,先用手工操作,再用计算机处理。这样既能熟练掌握手工做账的技巧,又能熟练操作计算机,达到手工会计与电算化会计的完美结合。通过系统的模拟训练,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精湛的操作技能,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对话,创建互动的学习环境在理想的学习环境中,师生的交流必不可少。教师要主动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解决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当学生向教师寻求帮助时,教师一般不直接告诉学生答案,而是告诉学生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使用某种技巧寻找答案。例如,在分析期末存货对本期利润的影响时,有些学生可能回答不准确,教师不必急于告诉学生答案,而是让他们先分析期末存货与本期销货成本、本期销货成本与本期利润的关系,这样学生就能自己推导出问题的答案。学生回答不出问题时,教师可给予积极的引导,回答即使错误,也要给予鼓励。通过师生交流,既能营造友好、民主的学习气氛,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可通过以下三方面体现:
  1.课前准备。学生应根据教师事先设计的案例或提出的问题,通过各种途径查询相关的资料,寻找解决问题的理论和方法,为课中互动积极准备条件。
  2.课中互动。不论采用“问答式”还是“师生讨论式”的互动教学方式,学生都应该积极主动地回答问题。特别是“师生讨论式”更应该体现学生的积极参与性。教师可以把全班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应有一位秘书,负责记录讨论过程的全程,每个小组总结一份讨论报告,将每个人的观点及最后商定的观点表述清晰,然后由每个小组推选一位同学轮番上台陈述自己小组的意见,进行激烈的言辞辩论。在辩论过程中,既要善于维护自己的观点,又要敢于与人争辩,充分展示自己的见解。
  3.归纳总结。一个教学内容结束后,在教师的安排下每个学生自我评价教学效果:这堂课讲了什么,学到了什么,哪些是最重要的,哪些是应该改进的等等。通过分析和自我评价,找出差距,在总结中提高,在提高中加深对事物的认知。
  
  (三)课后探究
  会计作为一门操作性很强的课程,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运用所学会计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知识只是完成了初步认识,还应通过课后探究深化、迁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完成认识的全过程。因此,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去分析、解决会计工作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课后探究主要通过学生顶岗实习来完成,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环境,尝试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会计分析、财务决策等,然后及时与教师沟通发现的问题,共同商讨解决办法。通过课后探究,学生能学到许多校园内无法获得的理财技巧,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会计问题的能力,实现会计教学与会计实践之间的平稳过渡。
  
  参考文献:
  [1]张学惠.《基础会计》的兴趣培养与技能训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15).
  [2]刘晓琴.浅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6).
  [3]蒋亚琴.高职会计教育改革之我见[J].职教论坛,2004,(6).
  [4]孙德兴,谭羽非.“交流互动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6).
  作者简介:
  周慧玲(1972—),河南省许昌职业技术学院财经系讲师,经济学硕士,主要从事会计、审计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