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论《市场经济理论》的教学改革

作者:董秀娟 邢宝田




  摘要:从市场经济理论的本质、运行及机制、改革与发展四个方面对授课内容展开了阐述;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将授课、辅导与研讨等相结合;在授课技巧方面则应扣紧新、实、深、雅,以求得最佳教学效果。
  关键词:市场经济理论;教学;改革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深入发展,促使市场经济理论的研究走向一个全新的阶段,经济理论观点异常活跃,新的学术见解频繁出现。然而面对动态运行的改革进程,实践中的矛盾问题却越来越突出,使得经济理论的研究出现了滞后性,不能对市场经济运作中出现的很多问题给予逻辑严密的论证、说明和指导,进而概括和总结成结论性语言。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实践与理论的矛盾现象反映在教学中,势必给《市场经济理论》这门课的知识传授与问题解答带来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需要对其内容进行区分和调整,选择最佳方式方法谋求理想的教学效果。本文试对此做些探讨和分析。
  
  教学内容应涵盖的四个方面
  
  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是我国改革开放的目标。因此,需要打破以往的传统观念,拓宽视野。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所有制的形式和内涵与结构的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产生和运作及其基本经济规律,人们的物质利益在不同所有制形式下的表现以及经济发展等均反映了初级阶段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本质,也是我党制定基本路线的依据。教师讲授这些内容要联系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关于人类社会经济形态的描绘,并与中国社会现实进行比较、论证和分析,才能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及其机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有生命力的运行系统,经济运行从根本上讲要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所以,效益与速度、积累的内在关系问题,运行中的调控、价格、信贷、税制、法律以及国内与国际的联系问题都应逐一讲解。
  经济体制改革的内涵和其他方面的联系关于经济体制改革如何与政治体制改革相协调,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认识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历史遗留问题,部分企业运行困难的原因、出路和对策,现代企业制度及多种改组形式、租赁、承包、股份制问题,经济过热现象及各种原因,通货膨胀与失业,发展与稳定的关系等问题都要进行讲解并做出分析。
  中国的经济发展与战略该部分涉及的内容有,我国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区别,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战略的演变,主要发达国家的经济走向及特征,进口替代与出口替代,我国大陆经济与亚洲“四小龙”经济的分析比较,对外开放与汇率调整的理论依据,发展我国沿海外向型经济的战略意义,我国的人口发展战略,“三农”问题,科技、教育兴国及GDP指标的应用等等。
  上述四部分绝不是孤立分割的板块关系,而是在不同层次、不同角度相互关联的有机结合的整体。这四部分涉及的问题很多,在有限的授课学时中要分清主次与详略,恰当、合理地分配内容。授课前要善于思索、探讨,努力掌握理论、政策的基本观点和知识,并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
  
  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着重研讨改革的理论依据
  
  我国当前的中心任务是加快和深化改革,改革是振兴中国的唯一出路。经济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社会系统工程,至少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运行机制的改革,二是所有制关系的改革,三是对外经济关系的改革。这三个方面都反映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与此同时,还要进行科技、教育等诸多方面的改革,更要进行关系重大的政治体制的改革。所有这些改革都是为了发展生产力,提高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并使全体人民逐步富裕,实现国富民强的目标。因此,改革与发展的有关政策依据是本课研修讲授的重点内容。只有使学生懂得了改革的理论依据,才能增强他们对于改革的信心。
  
  教学方法应提倡授课、辅导与研讨相结合
  
  学生学习本课的目的在于提高自己的政策理论水平,增强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信心,激发其开拓创新精神,排除干扰并抵制各种错误思想。从教学实践反馈的信息看,尽管改革开放已进行多年,但理论宣传教育仍是一个较为薄弱的环节,分析其原因,既有过去“左”的宣传和空洞说教所带来的负面影响的因素,也有社会转型期人们价值观念多元化带来的消极作用的因素。另外,经济理论自身也不够成熟和完善,许多理论观点对于实践的解释还较为肤浅,对于某些问题的诠释还不够科学与准确。而改革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理论的研究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这就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的活动中,在材料的选择和内容的把握上多下工夫。教师对于有些问题,例如,哪些理论是定性的,哪些还处在探讨之中;哪些可以作为正式讲授的重点,哪些观点还有争议;如何对组织研讨活动进行辅导,使研讨不脱离主题等等,都需要进行深入思考,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讲授、辅导与研讨的有机结合。
  
  授课争取做到新、实、深、雅
  
  教学内容的“新”市场经济理论课的讲授,从教学内容上首先应做到“新”,即努力反映经济理论界的新动态、新成果。这就要求教师了解和掌握学术界的前沿信息和发展动态。在授课中要达到“新”,就应在授课方法上克服长期以来理论教学中脱离实际的倾向,克服“理论排队”、“政策汇编”的空洞说教,不回避矛盾,有的放矢,使教授内容有较强的针对性和现实性。对于有争论的内容,教师应进行客观的介绍,而对于一些热点、难点问题,应当组织学生进行研讨。在组织讨论过程中要提倡百家争鸣,形成不脱离主题的活泼、热烈的讨论气氛,取长补短,共同提高,认识、理解和把握问题的主旨。为了体现授课中“新”的风格,教师应当着重讲授理论和政策上的新变化。
  教学内容的“实”市场经济理论课的讲授要达到“实”,即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将理论的讲授和改革的实际紧密联系。如讲到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改革,企业如何适应市场、走向市场以增强竞争力,企业的市场运作同国家的关系,职工同企业关系的变化问题等内容时应进行透彻的分析。讲授企业的经济效益时要联系工人的劳动价值观,这样会集中学生听课的注意力,促使学生参加讨论,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为了突出授课方法上“实”的风格,还要注意准确把握授课主题,始终抓住重点,善于突破难点,不节外生枝,画蛇添足,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使抽象的内容紧扣主题,体现出理论的严密性。
  教学内容的“深”市场经济理论的授课还要做到“深”,即要有一定的深度,在“深”的同时做到深入浅出,讲活讲透。
  教学内容的“雅”市场经济理论的授课还应体现“雅”的风格,即不落俗套。无论讲课的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做到“雅”,因为理论本身有严密的逻辑体系,如果进行一般化的图解或诠释往往会导致庸俗化。教学中的“雅”是一个脱俗的过程,它能显现出教师的授课技巧和独特风格。
  除了做到将授课的新、实、深、雅相联系之外,教师在备课时还需注意两点,一要注意经济理论与经济政策的区别与联系,因为经济科学与经济政策虽有内在联系,却又分属不同的领域。经济理论的研究对象是客观经济规律,它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而经济政策与发展规划等都是人为制定的,不能代替规律。由此可见,前者是后者的依据,政策上的失误往往与理论上的错误有关。二要特别注意理论界的新成果和政策上的新变化。事物是向前发展的,科学从来不会有顶峰,如果满足于已有的理论,就会变得保守、落后,甚至被社会所淘汰。因此,经济理论的教学在马克思主义精神实质的指导下,要想探索真理,关键还是要理解和掌握理论原则及政策的实质。在教学中,既要防止死抠书本名词的本本主义,又要防止事实罗列的经验主义以及单纯的发牢骚现象。经济理论是一门严肃的、政治性很强的课程,所以教师授课要防止主观随意性,要在政治上与党中央保持一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课程无论从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上都需要全新的突破,而这一突破又直接取决于教师的综合素质,包括教师的知识储备和较高的思辨能力以及在教学实践中探索、总结出的表达技巧和长期形成的理论素质。教师要想把该课程讲好讲活,就要广泛涉猎各方面的知识,因为经济科学与政治、社会、文化、心理等诸多方面联系紧密,教师宽阔的知识面是讲好这门课的“第一资本”。与此相联系,较高的理论素质和思辨能力也至关重要。具备了以上两个条件,再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灵活的授课方法技巧,无疑会使教师的授课上升到更高的艺术层次而不单单是传授书本知识。
  总之,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要求从事经济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以全新的观念思索和再认识。思索和认识的方法或角度虽是难以趋同的,但有一点可以求得共识:那就是无论怎样从不同角度或认识方法上思考、选择授课方案,其目的只有一个——求得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者简介:
  董秀娟(1978—),女,河北唐山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学学士、管理学学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教学。
  邢宝田(1953—),男,河北唐山人,唐山科技职业技术学院高级讲师,教育学学士,研究方向为职业技术教育与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