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8期

高职化学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

作者:陈佰桥 张兰英




  摘要:针对目前高职化学教学的现状,从修订教学大纲、调整教学内容、分层教学、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重视实验教学、改革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化学教学;改革对策
  
  培养具有一定化学基础知识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根本性任务之一。在知识经济时代的新形势下,改革现有的高职化学教学,建立适应我国高职教育和经济发展模式的教学体系,是摆在广大高职化学教师面前的一项十分迫切而艰巨的任务。
  
  高职化学教学的现状
  
  化学教材仍有不足随着高职教育的发展,各高职院校都先后进行了化学教材的改革工作,也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编写了一些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化学教材。但仍存在一些不足,有些教材内容偏多、理论偏深、实践性内容不够丰富;有些高职学校使用自编教材,但转抄内容居多,编写质量不高,加工不细甚至存在印刷质量等问题,影响了教材质量。这样的化学教材显然难以满足高职教学的要求。
  教法陈旧,缺少科学手段近几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在校生人数成倍增长,但教学模式陈旧,没有明显的高职教育教学特点,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沿袭传统的教育方式,以教师讲授为主,缺少师生的互动和交流,教学工具以黑板为主,缺少现代教育技术设施。
  学时相对不足高职教育强调学生对相应职业技术的掌握,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操作能力,为此,各高职院校都把教学重点放在专业课的教育和职业技术实训上,在课程计划中给予化学等基础理论课教学的课时一般都不多。据了解,在高职教学课程设计中,化学课教学一般为100学时左右,这与其要讲授内容实际需要的课时相比明显不足。
  学生基础普遍较差,且层次落差大在我国当前普教热的大环境下,职业类学校一般都存在招生难的状况,生源大多是中、低分段学生,化学基础普遍较差,综合素质相对较低,学生普遍存在厌学情绪,使得少数基础好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受到影响。
  学生实验课教学不理想实验课的教学内容几乎都是经典的化学实验,而且基本属于验证性实验,缺乏研究性实验,化学的新发展、新应用极少反映;实验教材对每个实验的实验目的、内容、方法、步骤、记录表格等一应俱全,学生做实验只需按部就班地“照葫芦画瓢”,不用独立思考,这从某种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学生做实验马虎、不重视,操作能力始终得不到提高;从实验设备上看,虽然有所改进,但大多仍属于老设备,实验条件差,特别是目前我国多数高等职业技术院校都是由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改组而成的,教学实验设备、仪器多是为中专教学服务的,改制后受经费所限,一时难以更新,不能满足高职化学教学的需要。
  考核方法陈旧多数学校在学生考核和评价方式方面,仍然沿用传统的方式,依旧是一份试卷,题型依然是填空、单项选择、多项选择、简答题、综合题等等,内容依旧是以记忆为主的概念和理论,脱离了高职教育以能力为本位的本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
  
  高职化学教学改革策略
  
  修订教学大纲,设计应用型教学目标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因此要设计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方案。一方面,可通过对企业用人的调查,了解与学校专业相关的企业对毕业生化学知识掌握程度的要求。例如,在毕业生实习期间,将问卷带到企业,征求企业管理人员的意见,或与企业招聘人员面对面交流,通过了解,初步确定化学教学内容。另一方面,与各专业课教师应密切沟通,详细了解专业课需要哪些化学知识,同时避免化学课的内容与专业课重复(如蛋白质、核酸、糖类等同样的知识,化学课讲,动物、植物生理等专业基础课讲,甚至在专业课里也重复讲授)。因此大纲应明确化学教学内容,对专业不同和水平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大纲,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比例适度,以满足不同层次教学和学生学习的要求。
  调整教学内容,构建应用型教学内容体系教学内容的改革主要体现在教材上。依据教学大纲重新编写出符合各高职专业的化学教材,总的设计原则是“需用为准、够用为度、实用为先”,并突出与所学专业的结合。经验告诉我们,当学生了解了他们所学的化学知识与其专业目标之间的关系时,则更容易领悟这些知识;当所学的知识得到证实、得以应用时,则更乐于学习。以我校农林类专业为例,教学内容突出溶液、化学定量分析、仪器分析、基本有机化合物和重要有机化合物五大块的知识。实验教学改变了过去实验课只是为了验证理论上的知识的做法,去掉验证性的实验,增加应用方面的实验,如定量分析实验内容增多,无机和有机化学实验内容减少,以满足专业学习的需要。
  实施分层教学,落实因材施教学生的原有基础和学习能力是有差异的,随着高职院校招生规模的逐渐扩大,这种差异更加明显。因此,开展分层次教学是高职院校全面贯彻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开展分层次教学必须落实到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节。在备课过程中,教师除应掌握教学大纲的基本要求外,还应根据具体情况考虑对学习情况不同的学生群体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有所区别。教师应熟悉教学大纲对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的要求,严格把握教学内容的范围和难度,使绝大部分学生能顺利理解和掌握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对部分跟不上教学进度或对教学内容有更高要求的学生则可通过其他教学环节进行弥补。练习课应有更大的灵活性,教师可通过控制练习题的内容范围、深度、数量等来达到分层次教学的目的,同时也可采用指定完成、指定发言、自由讨论等多种灵活形式来开展教学,这需要教师事先做好精心的准备和设计。布置课后作业时,教师可根据不同情况给学生布置不同内容、不同深度、不同数量的作业。
  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以及其他教学手段,能够使化学的教与学处于生动形象的环境中,调动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学实践证明,利用计算机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更有利于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并大大增加课堂的信息容量,使教学向深度和广度拓展。另外,由于化学的发展迅猛,新化合物、新的科研成果层出不穷,在各个领域的应用也在不断加大,而过去使用的化学教材,由于学时的限制,对它的实际应用很少提及,传统的在黑板上板书的教学方法,把较多的时间用在板书上,没有足够的时间将化学的最新成果及应用介绍给相关专业的学生。制作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将当代的科技成果,特别是与所学专业相关的内容大量地、及时地在屏幕上展现。
  重视实验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高职作为一种高层次职业教育,培养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是其应有的任务,加之化学又是一门实验科学,切实做好实验教学就显得格外重要,化学实验教学需要全面改革已经成为共识。
  1.化学实验独立设课。长期以来,高职化学实验未能完全突破理论课程体系的制约,不能按照自身的规律进行系统性、科学性教学,处于理论课的从属地位,机械地跟着理论走,评定学生化学课成绩时,主要以理论课的考试成绩为依据,未反映也难于反映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因此,实验课教学和教学研究均不受重视,教师和学生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理论轻实验的思想。另外,实验课的内容设置多为验证性实验,无法调动学生学习化学实验的兴趣和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鉴于这种情况,必须打破现有化学实验课程教学体系,即化学实验不再附属于理论课,而是实行单独考核,单独计分,以一门课的成绩记入学生档案,这就需要建立与化学理论教学相适应,以基本操作技能训练为主,突出能力培养,适当照顾学生个性发展的化学实验课程新体系。
  2.改革实验课教学方式。改变以往实验课教师讲得多,学生做得少及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的现状,强调多给学生动手的时间。具体要做到两点:一是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课前要做好实验报告的内容包括实验目的,使用的仪器及性能,实验的基本原理及公式,自行设计出实验数据表格,为上好实验课做好准备;二是教师上课要精讲实验的重点、难点及操作的注意事项,留出更多时间让学生安装实验设备,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并结合所学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设部分与后续专业学习有关的实验,增加学生对实验的重视,以激发学生做实验的热情。
  改革考核方法,实行综合评估首先要改革考核形式。应建立多元化的学生成绩评价模式,把“全面考核”、“过程考查”等先进理念贯彻到考核活动中,实施全学期开放式、动态的考核管理。考核中要注重考察学生的学习过程,防止学生照搬照抄的现象发生,使最终考核的结果更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和质量。课程考核的形式可以是笔试(闭卷或开卷)、口试、小论文、调查报告、实验报告、实验能力测试等。其次要改革考核内容,除考查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把握外,还应重点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加重对学生利用资料能力、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高职化学教学改革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仍处于探索阶段,需要我们继续努力并不断实践,探索出真正适应高职教育教学发展的教学体系和培养模式,凸现高职教育特色。
  
  参考文献:
  [1]冯洪江.深化教学改革 培养实用型人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2]康新平,等.浅议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化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前景[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6,(1).
  [3]周光勇,宋全政,等.高等职业教育导论[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
  [4]杜吉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