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Wiki在教育教学中应用的“冷”思考
作者:杨 新
关键词:Wiki;教育教学;误区
Wiki概述
Wiki的内涵“Wiki”在国内被译为“维基”或“维客”。作为Web2.0中的一员,它是指人人都可以编辑的网页,类似于一种“共笔”工具。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诠释Wiki:(1)理念上:与Web2.0的核心思想一脉相承,是人本主义精神的外化和彰显。(2)形式上:表现为一个人人可编、可改、可删的超文本系统,但同时又具有IP屏蔽、页面锁定、版本控制和比对等安全保护措施。(3)软件上:Wiki具有多种后台支持系统。如MediaWiki、OpenWiki等。
Wiki的特征Wiki作为一种协同写作系统和共享平台,其特点反映在如下几个方面:(1)平等:参与进来的任何成员都是平等的,都具有相同的责任和权利。(2)开放:可对注册或未注册用户开放编、修、删等任意操作权限。(3)共创:社群的成员可积极参与Wiki系统中的任意主题,共同创作,各抒己见。(4)共享:系统中所有资源和成果能够被社群的每一个成员所共享。(5)安全:Wiki系统具备页面锁定、版本控制和比对等多项保护措施,防止极少数人的恶意篡改。(6)可增长:Wiki页面链接的目标可以并不存在,通过点击链接,可以创建新页面,从而使系统得到增长。(7)可汇聚:多个内容重复的页面可被汇聚于一个,相应的链接结构也随之改变。
Wiki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存在的误区
(一)附庸风雅——Wiki角色定位走入误区
在教育技术发展史上,每一种新的技术或工具的引入并与相应教育教学理论的有效结合,都有可能引起教育技术的新变革。因此,当新的技术刚刚被应用到教育领域中时,大家普遍的反应都是叫好声一片,而很少有人去思考它是否被合理地利用。例如,有人主张将Wiki应用于发布教师的电子笔记、用作教师的教学案例库;还有人提倡将Wiki用于学生作业提交等等。略加思考,我们不难看出,如此这般应用虽有新的技术和理念之名,却不过是附庸风雅,新瓶装旧酒而已。当下日益普及的教育博客、渐趋成熟的网络教学平台等足以担当此任。因此,生搬硬套地将某些应用带上Wiki的面具,只会导致思维认识上的混乱,使人们对其应用方向进行定位时走入误区。
(二)尺有所短——Wiki在实践应用中的力所不及
Wiki虽有新的技术和理念,但其应用不可能面面俱到。然而人们在探寻Wiki应用的某些新途径时,未免显得有些强人所难。从以下两点我们可初见端倪:
建设教学资源发布和共享平台Wiki由于其可增长性和可汇聚性,在进行资源发布和共享时有一定可取之处。但我们应该看到的是,教学资源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不同的层次和属性,只有把它们有组织、科学地集合起来,并提供一个易用、快捷的大众化平台,才能充分发挥教学资源的长处,更有效地为教学服务,如我们所熟知的“K12教育教学网”。但就Wiki的特长而言,因为其在超链接、内容发布以及安全保障等方面的随意性和开放性,必然导致平台整体的结构规划紊乱和控制困难、内容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得不到保障,这些特点都使得它不适合做具有较强专业性和权威性的教学资源发布和共享平台。
用作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主力军或许在萌生这一想法时,人们仅将其对教学资源的理解局限于备课笔记、电子教案、课后习题、教学心得等简单的文本或图片资源上了。Wiki在上述资源的建设方面,固然有其独到之处,如开放共享、师生共建,共创等。但事实上,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是包罗万象的。教育部在2000年发布的《教育资源建设技术规范》中指出,教育资源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九类:媒体素材、题库、试卷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案例、文献资料、常见问题解答、资源目录索引和网络课程。其中,最为人们所重视和推崇的媒体素材、课件与网络课件以及网络课程三项内容的制作必须要借助特定的音视频、动画、图像处理等专业工具软件,而这些软件的功能显然是Wiki所不具备的。因此,Wiki所扮演的角色只可能为网络教学资源建设锦上添花,作为一种有益的补充,而不可能喧宾夺主,成为资源建设的主力军。
(三)欲速则不达——Wiki在实践应用中的急功近利
在教育教学领域中最能体现Wiki优势的应用主要在于协作学习和百科全书的共建两个方面,这同时也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所在。但在实际探索时,却普遍忽视了其应用基础和前提条件,从而导致了现阶段对过高目标不切实际的追求,反而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用作基于网络的协作学习平台:暂无成熟中文系统的支持是其软肋Wiki在开放、共创、共享等方面的特性,使其在为师生搭建网络协作学习平台时,具有Blog、BBS等所不具备的优势。一方面,它能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学生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围绕某一主题的知识共建,发挥群体的优势,实现学习活动中问题的解决,并在问题解决的过程中学会协作、学会学习;另外,它还非常有利于师生、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对话。但是,Wiki在软件建设方面的现状并不容乐观。首先,现有的Wiki平台几乎无一例外地由国外开发,如MediaWiki、Twiki、等。虽然在外来软件中,有一些由于采用了对多字符集的支持,也能较好的兼容中文(如MediaWiki),但在一些重要功能的汉化上还是存在缺陷和不足,如“搜索”功能。另外,在界面的美化和亲和力等方面也亟待提高。其次,国内专业的WSP(Wiki Server Provider,“维客”服务提供商)如凤毛麟角,想要切身体验Wiki技术,主要还是要通过访问国外的站点来实现,远不像使用Blog那样简单易行。因此,在这样的状况下,要将Wiki广泛应用于师生交流、协作共创的探索性、研究性学习平台有如构建空中楼阁,至少以其目前的发展势态而言,不容过于乐观。
用于建设专业学科的百科全书:理念的缺失和推广缓慢是建设的“瓶颈”建设百科全书并非一两个人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工作,而是需要众人“划桨”才能开动这艘“大船”。虽然现在有一些站点正竭力推广Wiki概念和用户使用习惯,但还处于蹒跚阶段。我们来看一些实际的数据:成立于2003年8月的“网络天书”作为一个大百科性质的网站,在3年多时间内积累的总数不过2万余条;“天下维客”,一个开放的电脑知识网站,创建于2005年3月,经过近两年的运作,现条目总数也仅达到7000余条。其他Wiki站点,如“国学百科”、“职业百科”等更是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互联网上最为人所熟知的成功实例除了维基大百科以外,似乎再找不出第二项。不难想象,在目前的教育领域中,Wiki应用的成功案例更是鲜有所闻。但我们也不用过于悲观,由北京师范大学知识媒体实验室主持,现正在建设中的“教育技术百科全书”等都让我们看到Wiki在建设学科大百科领域的曙光。
Wiki应用的定位和新思路
目前Wiki技术在任何领域的应用都很不成熟。因此,对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时应循序渐进,从简单易行而又能充分发挥其特性的应用着手,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着眼。进一步来说,在现阶段应将注意力放在课外,而不是课内,定位于学生的课余兴趣爱好,而不是专业知识教学,由浅入深、由外及内。例如,可以先通过选择下载中文支持较好且功能较完善的软件,如MediaWiki,搭建实际的Wiki应用平台,开展诸如校园文学创作、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头脑风暴”、凝聚学生人气的课余爱好交流俱乐部活动等等。
总之,Wiki作为一种新的交流方式和网络文化,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的应用方兴未艾,前景值得期待。需要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关注、去探索,同时也应注意扬长避短、物尽其用,切实发挥出其在教育教学领域中应用的优势和长处。
参考文献:
[1]王润华,余小艳,杜明华.Wiki及其教育教学应用探讨[J].当代教育论坛,2005,(11):44-45.
[2]谭支军.Wiki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中国远程教育,2005,(5):66-68.
作者简介:
杨新(1984—),渤海大学教育学院教育技术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多媒体与网络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