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职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建筑结构》课程的改革

作者:王 萍




  摘要:课程改革是发展高职教育的核心,应从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考核手段等几方面探讨教改途径,从而实现为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与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关键词:高职;工程管理专业;课程改革
  
  改革教学内容
  
  高职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适应项目实施阶段需要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学生应在具备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建筑结构》课程是高职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其任务有两方面,一是为学生对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及以后专业知识的扩展建立良好的知识平台,二是使学生掌握建筑结构方面的基础知识及有关的构造要求,具备在实际工作中分析和解决一般结构问题的能力。目前,高职院校开设的《建筑结构》课程基本上是由《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抗震》四门课程整合而成的,但很多整合只是简单的排列组合,并没有将这四门课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融合在一起,内容还是包括结构设计原理与结构设计两大块,没有打破原有的学科化内容体系,没有体现高职教育的特色。针对这一现象,我院根据“以就业为导向”的基本原则,分析了学生就业岗位对知识结构的基本要求,构建了面向一线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过程中做了如下调整:
  重新整合课程内容,强化结构构造教学以“必需、够用”为度,打破原有的学科体系,将《混凝土结构》、《砌体结构》、《钢结构》、《结构抗震》四部分内容融合为结构设计方法、结构材料、基本构件、结构设计(简介)、结构抗震设计基础、结构施工图几大块,精简了一些重复交叉的内容和不常用的知识,补充了新内容,突出了各部分内容的内在逻辑性。在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沿用旧的教育理念,重理论,轻构造,花费大量的时间讲述公式理论推导,对构造要求只是简单讲解甚至不讲,这种思路是错误的。根据我院对一线人员所需知识的分析,建筑结构构造知识在很大程度上比理论知识更加重要与实用。针对这种状况,必须改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加大构造课的内容和课时,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适应岗位的必备知识。
  根据培养目标合理确定教学重点高职土建类工程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基层,教学内容要符合学生将来实际工作的需要,突出实用、实效。根据这一思路,确定了以下教学内容为重点:(1)结构基本概念;(2)结构基本构件的设计计算与构造,突出讲解建筑施工中常见的结构计算问题;(3)钢筋混凝土楼盖、钢筋混凝土多层及高层房屋、砌体结构房屋、钢屋盖的构造,重点讲述抗震构造;(4)结构施工图的识读,混凝土结构以讲述平法施工图为主,在学生具备了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识图能力,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紧扣规范,吸收最新成果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紧扣规范,培养学生的规范意识。教学内容引自哪本规范的哪一条,一定要讲清楚,讲解中应注意区分强制性的条文、严格遵守的条文、应该遵守的条文、允许稍有选择或允许有选择的条文等四种条文情况,使学生养成学习规范、遵守规范的习惯。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结构不断出现,教材发展的速度是远远跟不上现实的,因此,在教学中应及时补充最先进、最前沿的知识,保证教学内容始终紧跟建筑业发展的步伐,不脱节,不滞后。
  注意教学内容的衔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结构》课程通常以《建筑力学》、《建筑识图与构造》等课程作为先修课程,后续专业课有《建筑施工》、《概预算》、《招投标》等,授课中应注意这些课程内容的衔接。可以通过一个完整的工程实例将这些课程连接起来,使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概念,了解整个工程从设计到招投标到施工的过程。实践性教学环节在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体现高职特色,实现“零距离上岗”的教育目标上具有重要作用,应该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建筑结构》课程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建筑结构课程设计与工地认识实习,建筑结构课程设计应从过去的重培养学生设计能力调整为以培养学生识读施工图的能力和熟悉结构构造知识为主;工地认识实习可穿插在教学中,主要目的是将学生所学的知识与建筑实物对比,深化学生对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增加感性认识,缩短学习与就业之间的距离。
  
  改革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
  
  采用新型教学方法传统的教学方法强调“三中心”,即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采用“满堂灌”方式,忽视了学生积极性、主动性的发挥,与当今社会强调实用技能,强调知识创新等素质教育是不相符合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需要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也就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师生单向传输的教学模式,实行双向互动式的教学。
  1.案例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是一味地叙述课本上的内容,学生就会对有些条例、规范理解不了,因而感到索然无味。这时就需要进行典型工程案例的教学,通过工程实例的剖析,使教学内容的条文具体化、直观化,案例教学可使教学内容变成工程实际内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可以使学生学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引导型教学方法的一种,是从德国引进的一种全新的教学方法,重点强调对人的关键能力的培养。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项目,如结构课程设计就是一个项目,以学生自己完成为主,教师以引导者的身份出现。这种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单纯地、被动地接受教师讲授知识的学习方式,构建了开放的、民主的学习环境,倡导积极的、主动的探究式学习,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主的现代教育理念。
  3.课堂讨论法。在教学过程中还可以采用课堂讨论法,由教师或学生提出问题,大家进行讨论,可以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讨论,也可以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讨论。通过讨论,大家互相切磋,互相启发,加深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通过讨论,对于学生学习中的疑点,教师得到了信息反馈,可及时纠正学生对概念的错误理解。
  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除了要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革以外,在教学手段上也应打破原来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教材的传统教学模式,利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如采用多媒体开展教学。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增加单位时间的信息量,缓解课时减少、内容增多的矛盾,还可以把工程实例以图片、录像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引起学生的兴趣,极大地提高教学效果。
  广泛吸收间接经验一是阅读专业刊物,间接接触工程实际。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为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应提倡学生阅读专业刊物,间接接触工程实践。二是举办专题讲座。现场工程师具有非常丰富的专业知识与管理经验,是教师课堂讲授所不能替代的。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之处,我院聘请了现场工程师举办专题讲座,讲座内容都是工程实践中碰到的具体问题,非常实用,对于课程内容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
  
  改革考核方式
  
  任何类型的考试都是一定教育思想的体现和产物,传统的考试方法容易把学生引入死记硬背、追求高分的误区,忽视对学生能力的考核。进行教学改革,就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考试方法,合理地运用考试这一杠杆。可以采用笔试、结构设计、设计答辩等方式相结合的手段综合评定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将学生的期末总成绩分成三块:(1)平时成绩(占20%),包括平时作业、出勤率、上课发言等;(2)开放式考试成绩(占40%),包括结构设计、设计答辩等。这是一种间接的考试形式,是对学生分析问题、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是知识的升华和积累。(3)闭卷考试成绩(占40%),这是一种直接的考试形式,以考核学生的基本概念、基本计算能力为主。
  通过改革考试方式,可以改变“为应试而教,为应试而学”的不良状况,可以使学生从应试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为学生潜能的充分开发创造适宜的环境,真正实现为生产一线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具有一定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等技术管理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献奇,陈志良,等.谈高职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教育与职业,2006,(5).
  [2]胡兴福.建筑结构课程教学内容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8).
  作者简介:
  王萍(1974—),女,河北临漳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建筑结构方面的教学和设计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