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作者:王利华 张新安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
高职教育的发展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迫切需要,高职发展规模的扩大标志着我国高职教育面临新的发展机遇,预示着我国高职教育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但越是在发展机遇面前,越应该注重发展质量的问题,发展速度应服从于发展质量。质量是高职院校的生命,是高职院校快速发展的基础。目前,与发展速度最不协调的就是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发展质量与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
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教师队伍急剧膨胀,教师综合执教能力逐步下降全国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由1998年的500万人增加到了2006年的2000万人。以河南省为例,高等教育规模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趋势。2005年,河南省有高职院校38所,毕业生30238人,招生79689人,在校生190153人,教职工17287人,专任教师11209人。学生数量的急剧增加,使教师队伍迅速膨胀,而教师需求的急剧增长,使用人高校无暇认真选择,必然导致教师队伍整体质量的下降。
教师队伍呈现年轻化和高学历化,但执教经验不足据统计,每个高职院校每年新增专业平均为3~4个,新专业每年急需引进大量的专业人才,使得教师队伍迅速年轻化。在高校教师队伍中,40岁以下的教师所占比例全国平均为70%,而河南省达到78%。由于高校教师的收入逐年增加,在全国各行业收入排行中位于前列,因此吸引了大量研究生落户高校。对高职院校来说,教师年轻化趋势更为突出,如在新增专业的教师中,40岁以下的所占比例达到90%,但高学历化趋势不是很突出,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仅占10%。年轻教师教学水平发挥的不确定性与实践经验的不足,导致高校整体教学质量下降。
教师队伍惰性突出,执教能力培养难度大高校教师的惰性主要表现在教学无激情,科研无动力,下基地无信心,在高职院校这种现象尤其突出。分析原因,首先是各高职院校成立较晚,管理模式陈旧,没有推行绩效工资制,教学效果优劣没有与课时津贴挂钩,教好教坏一个样,导致教学无激情。其次是各高职院校大都把资金用在了基础建设上,对科研投入不够,导致科研无动力;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使得年轻教师学习缺少对象,专业技术实践经验缺乏又无人指导,导致下基地无信心。
高职院校教师的执教能力
职业意识能力教师的职业意识能力就是从业者担任教师职业的能力和水平,包括职业道德、职业责任等,职业意识能力是教师执教能力的第一要素。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履行教书育人职责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的总和。基本要求是敬业、爱岗、无私奉献,体现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为热爱教学、热爱学生、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要求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有所提高,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性、身心发展规律、学生作为人的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的职业责任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意识,基本要求是传道、授业、解惑,要求教师激励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
授课能力教师的授课能力是指教师以教学规律为依据,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把教学内容传授给学生的能力,要求具备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备课能力、说课能力、讲课能力等。随着教育规律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要求教师充分了解每个学生、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具备因材施教的能力。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能力与水平差异较大,因材施教能力对于高职院校的教师来说更为重要。
专业技术能力教师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指教师对自己所从事专业的理论知识精通与应用的能力,是教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造型人才的根本保证。基本要求是对本专业的理论知识有深入研究,有较丰富的专业知识应用经验。实践能力强是高职院校教师的基本特征。
教研能力教师的科研能力是指依据教育规律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创新的能力以及对教学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加以研究解决的能力。随着对新时期教育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学生学习主体在教学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在教学中,特别是在高职院校的教学中,会遇到很多新问题,要求教师必须有较强的教研能力。
创新教育能力所谓创新型教师,就是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学成果,将其积极运用到教学中,并且有独到的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师创新教育能力是指教师以自身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等因素,引导、示范、感染、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形成与发展的能力。
人格魅力的影响力教师的人格魅力的影响力就是教师以个人的品格、境界、道德水准以及自尊等内在素质对学生施加影响的能力。教师的人格魅力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基础,是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的必要条件。
高职院校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
培养师德,强化教师职业责任意识,提高高职院校教师职业意识能力教师对师德的认识是师德建设的理性基础,缺乏对师德要求与价值的认识,师德就无法形成。首先要利用学校的宣传媒介(宣传栏、校园网络)或以组织培训班的形式引导教师认识师德的价值与内涵要求,要在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中提高师德能力。其次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增强,要抓典型,重点宣传,形成“我是教师,我要有高度的育人责任感”的校园文化氛围。另外,对于责任心不强,对教学无热情,对学生无爱心的教师要加强教育和教学督导,对于出现教学事故的教师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肃处理。
强化教学督导,提高教师的授课能力要健全教学质量监控、调控体系,重视教学督导工作,只有真正做到严于督,精于导,构建督导长效机制,才能达到抓教风,促学风,着力提升教学质量的目的。要严把新进教师的质量关,对新进教师实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与一票否决制度,对教师晋升职称实行良好效果以下的一票否决制度,从制度上督促教师提高授课能力。应将课时津贴的30%作为活动津贴,与教学效果挂钩,由教学质量调控体系评出相应的级别,给予相应的津贴,实现优劳优酬,激励教师提高授课能力。对新进教师实行教学督导听课制度,实施督导员包干跟踪督导制度,培养年轻教师的授课能力。
校企合作,促进教师专业技术能力的提高高职院校的教学专业性强,授课内容和行业专业技术联系紧密,应推行校企合作,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深入生产一线,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丰富实践经验,达到提高教师专业技术水平的目的。
规范教研制度,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要建立校本教研制度,开展以本校教学问题研究为核心内容的教研活动,制定适合不同层次的教师开展教研和接受教研培训的计划,解决高职院校教学中的实际问题。要建立以课程为载体的集体教研制度,由教研室组织开展集体听课、评课、说课活动,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设计为课题,在召开教师专业研讨会议,组织讨论,提出解决意见,调整教学方案后,再进行实践和课后反思,提高教师群体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提高教师创新能力学校是教师施展创新活动和实现教育理想的重要场所,对教师创造性的发展有重大影响。学校要努力营造创新性环境,实施创新性管理,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对创新型教学和科研予以肯定和奖励,为教师创新性教学和科研提供方便,创造机会。只有具备良好的创新环境和机制,才能激发教师的创新意识,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
引导教师不断调节、充实、完善自我,创造教师完美的人格魅力要使教师认识到人格魅力是一名合格教师的灵魂,也是新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形象魅力是教师完美人格的外在表现,学识渊博与教书育人是教师人格魅力的保证,善良与慈爱是教师人格魅力的灵魂,高尚的师德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关键,履行诺言是教师人格魅力的源泉,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具体体现。在每学年度、每个教学单位,都要根据教师人格魅力的要求在学生中开展“我心目中最具人格魅力的教师”评选活动,评选出最具人格魅力的教师,进行宣传、表彰,给广大教师树立标杆、楷模,为广大教师不断调节、充实、完善自我,涵养完美的人格魅力提供方向和动力。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的执教能力直接体现在教学质量上。高职院校的教师是实施职业教育的主导,认真搞好教师执教能力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得以快速发展、教学质量得以有效保障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2]齐健,李秀伟,王钢成.活动构建——创新教育的教学革新[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3]檀传宝.论教师职业道德向专业道德的观念转移[J].道德教育研究,2004,(5).
[4]龚艳冬.创新型教师的基本素质与培养途径[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0,(1).
[5]彭先桃.人格魅力:新世纪教师必备的素质[J].教育探索,2006,(1).
[6]白益民.教师的自我更新:背景、机制与建议[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