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论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作者:李 英




  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学习型组织理论成为世界各国的研究热点,许多企业已经把它用于实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对于学习型组织理论在学校领域的应用研究,我国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而且主要是关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定义、特点及其构建方面的研究。因此,针对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具体作用进行探讨是很有意义的。
  关键词:学校;学习型组织;教师专业发展
  
  自从美国学者彼得·圣吉1990年发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以来,各国学者便开始了对学习型组织的研究,有的把它用于政府管理,有的把它用于学校或城市的建设。对于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研究则是近几年的事,而且很少有学者对学校学习型组织进行定义。
  
  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涵义
  
  有学者认为,学校学习型组织是指学校内部或外部建立起来的规模不等,以人为本,以学习为中心,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教师(校长)与学校同成长共发展为宗旨的一种教育组织形态。学校学习型组织首先体现为一种管理理念,其次体现为一种组织结构,再次体现为一种学习机制。也有学者认为,学校学习型组织是指学校在开放和动态的管理环境中,为适应时代变革的需要而生成的以人为本,以创新性学习为动力,以体现人的生命价值,追求校长、师生与学校的共同成长与发展为宗旨的学校组织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
  根据学者们对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定义并结合中小学的现实特点,笔者认为,学校学习型组织应该是这样一种组织,在其中,所有教职工和学生都能持续不断地学习,创造新知识,在学校组织成员之间加强合作,使组织成员的学习能力不断得到提升。通过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实现学生学习质量的提高,并且学校的管理要向教师充分授权,让教师实行自主管理,最终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
  
  学习型组织可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新的时代需要新型的教师,教师仅靠在职前接受的教育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在工作中应不断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素质,实现专业发展。同时新的时代也要求教师不仅要会教学,还要会研究,必须成为“学习型教师”。教师要实现专业发展,成为“学习型教师”,必须有一个好的组织环境加以支持。因为一个好的组织可以造就人和发展人,良好的学校环境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条件。学校学习型组织不同于科层制组织,在学习型组织中,不仅强调学习,更重要的是强调终身学习,这一点与教师专业发展必须依靠终身学习作为保障是相通的。同时,学习型组织强调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团队学习。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校长也应是学习型的校长,他不仅要为教师提供学习环境,而且应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带头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组织结构是扁平化的,从管理层到操作层之间层级减少,教师与领导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和信息交流将会更加畅通。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从根本上改变过去学校中存在的各种不良关系,为教师营造宽松、和谐的环境,从而必然能够推动教师的专业发展。
  学习型组织使教师之间的知识传递速度加快关于教师专业知识的研究,很多学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综合各学者的观点,笔者认为,教师的专业知识包括一般文化知识、所教学科知识、教育学科知识。学习型组织是以学习为特征的组织,组织结构是扁平的。在这里,人们将学习和工作融为一体,而教师是一个需要不断学习的职业,更需要把学习与工作融合在一起。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读书会,每人读一本教育名著,而后互相交流,达到共同提高。正如萧伯纳所说:“两个人各自拿着一个苹果,互相交换,每人仍然只有一个苹果;两个人各自拥有一个思想,互相交换,每个人就拥有两个思想。”这样会不断增加教师的教育学科知识,还可以节约时间。不同学科的教师之间通过相互交流与沟通,可以拓宽自己的知识领域,不再局限于本学科狭窄的范围,这是符合课程改革对教师的要求的。对于新教师而言,他们在实际运用学校所学的知识的过程中会发现有诸多的障碍,特别是关于教学法知识的运用更有可能使他们感到困惑,这时就需要有经验的教师给以有效的指导。通过学习型组织,新教师能够迅速地了解教师专业的基本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学校规章和一般教育教学知识。
  学习型组织可以通过教师之间的充分合作提高他们的专业能力教师的专业技能包括教师的教学技巧和教师的教学能力。在学习型组织中,特别强调团体学习和组织学习,同一学科教师与不同学科教师之间可以形成不同的学习团体。在学习团体中,教师可以就教学技能进行探讨,新教师可以从老教师那里学习教学技巧。现代教学不再是“一枝粉笔走天下”了,必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在运用现代教学手段时,不是每个教师都能通过个人自学就能完全掌握的,尤其是中老年教师,在使用现代教学手段时可能需要向青年教师请教。这一切都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才能实现,每一位教师都不可能把自己完全封闭在自己的教室里,必须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达到共同提高。另外,现代教学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科研能力,打破了过去那种教师只管教学,研究是专家学者的责任的局面,要求教师在从事教学活动之余也要从事研究,显然,这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在学习型组织中,可以通过建立校本研修制度,加强教师的研究意识。校本研修把个体学习与组织学习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并且通过建设学习型组织(教师校本研修小组),使组织内的全体成员全身心地投入研修学习,通过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交流与思想碰撞提升集体智慧,完善自我,从而体会到学习型组织中的个体生命和组织生命的意义。
  学习型组织能通过榜样和示范作用让教师形成积极向上的专业态度专业态度包括专业理想、专业情操、专业性向、专业自我四个方面。教师从事教育职业都带有不同的目的,有的把它作为谋生的手段,有的是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而在学习型组织里有一个共同愿景,即在教师个人愿景的基础上会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在它的指引下,每个教师通过学习、工作,不断使自己的价值得到体现,在实现共同愿景的过程中同时实现自己的个人愿景,使自己的专业得到发展。在学习型组织中会鼓励学习并奖励学习,如给教师颁发荣誉证书,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等,这都是对教师学习的一种肯定,可以激励其他教师参与学习,时刻关注自己的专业发展。另外,还可以通过教师做报告的形式,讲述自己的专业发展史,如介绍自己专业理想的形成,表达自己的专业情操等。这些都会对其他教师专业态度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学校学习型组织在关注教师的个人发展时,应把教师看成是一个独立的人,而不是机器上的一个零件,教师会用积极的方式看待自己,能够准确地、现实地领悟自己和所处的世界,对他人有深切的认同感,具有自我满足感、自我信赖感、自我价值感。通过成功的体验,会加强教师的工作动机,使其对教育教学工作具有理智性的价值评价,增强自己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感与自豪感,自觉遵守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做一名有责任感和义务感的教师。
  学习型组织可通过各种措施保障教师的专业自主权学习型组织是一种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在其中,教师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可以根据自己实际所处的专业发展阶段对学习的内容、方法做出自己的选择,而不是被动地接受自身以外的各种培训,这样能使教师了解自己的实际水平及需要努力的方向。在学习型组织中,教师应该自主组织员工发展活动而不是依靠外来的顾问,教师本身就是专家,其自主开展的活动有时比外来顾问的指导更有效。另外,学习型组织还可以通过提供硬、软件方面的条件支持教师的专业发展,如通过校园网的建设,让教师随时接收最新的教育信息,提供时间使教师有相互沟通的机会,让每位教师都能融入整个组织中。学习型组织是鼓励学习的,从一些学校学习型组织的成功经验中可以看到这一点,他们一般都是通过各种激励措施激发教师学习的积极性,既有物质激励,也有精神激励,最重要的是激励要公平、合理且及时。
  总之,学校学习型组织在教师专业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教师的专业发展是创建学校学习型组织的目的,通过学校学习型组织的建设,可以使教师克服习惯性思维,摒弃封闭的思维模式,学会系统思考。随着教师知识的增长,可极大地促进学校知识管理系统的完善。教师共享学校管理的权利,参与学校政策的制定,可使学校的共同愿景深入每位教师的内心,内化为每个教师的自觉追求,使之成为一种内驱力,促使每位教师为之努力,而不是使教师游离于学校政策之外。学校学习型组织可以为教师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营造出一种学习氛围,使教师乐学善教。
  
  参考文献:
  [1](美)彼得·圣吉.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郭进隆,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8.
  [2](美)彼得·圣吉,等.第五项修炼:实践篇——创建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方法[M].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研修中心,译.上海:东方出版社,2002.
  [3](美)Ralph Fessler &Judith C.Christensen.教师职业生涯周期——教师专业发展指导[M].董丽敏,高耀明,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4]孟万金.协作互动——资源整合的教育力量[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5](美)Morris L.Bigge,Samuel S.Shermis.写给教师的学习心理学[M].徐蕴,张军华,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5.
  [6]刘捷.专业化:挑战21世纪的教师[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7](美)Shirley M.Hord.学习型学校的变革——共同学习,共同领导[M].胡咏梅,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
  [8]谢秋运.论中国传统管理文化与学习型组织的互通性[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5,(1):29-30.
  [9]徐琼.试论“学习型组织”理论对学校管理工作的启示[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0(2):115-117.
  作者简介:
  李英(1973—),四川遂宁人,教育学硕士,四川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为教师教育。(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