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探索和思考
作者:程 元
关键词:人才;培养;探索;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快速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需要大量的高技能人才。然而,目前该层次人才十分短缺,这已成为制约国家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我国“十一五”规划明确规定将培养高技能人才作为战略目标之一。这是我国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我们要围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对加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部署和要求,以实现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为社会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高技能人才。
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
当前,从总体上看,我国高技能人才的总量、结构和素质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培养体系、评估、激励、保障机制也不健全,特别是制造、加工、建筑、能源、环保等产业,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等高技术产业以及现代服务领域,高技能人才严重短缺,这些已成为制约国家产业发展的“瓶颈”。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技术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证国家经济快速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西安市机电工业的一项社会调查和分析表明:西安市机电类高技能工人只占该领域10万名工人中的15%,其中青年高级技工只有5千余人,人才结构远远不能满足西部大开发和西安大发展的需要。因此,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是当务之急。“十五”末期,我国高技能人才在劳动者中的比例从“九五”末期的3.5%提高到了4%。“十一五”末期的发展目标是使全国技能劳动者总量达到1.1亿人,其中高技能人才400万。也就是说,要使技师和高级技师占技能劳动者总量的5%,高级工占20%,基本建立起规模宏大、专业齐全、梯次合理的技能劳动者队伍。我院作为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已经充分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根据省、市劳动部门的部署和要求,结合现有培训资源和条件,制定了培训高级工3000人、技师1500人、高级技师1000人的机电类高技能人才培训方案,借以加速对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缓解西安市高技能人才短缺的现状。培养高技能人才,是国家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人才强国战略、调整教育结构、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对于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培养高技能人才存在的主要问题
政府资金投入力度不够高技能人才培养是投入成本较大的教育类型,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达到相应的等级标准,必须有强大的实习训练装备,费用很高。尤其是国家重点技工院校和名牌专业的实习实训,更需要大量的场地、先进的设备和技术以及原材料的投入,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培养目标。改善实习条件与手段,强制淘汰传统落后的实习设备势在必行。但是由于传统的教育理念根深蒂固,政府对此重视不够、认识不足,在资金投入方面偏重于普教、高教,办学经费长期呈现一边倒的态势,对于职业教育既缺少资金投入,又没有强有力的政策支持。特别是西部和其他经济落后地区,长期缺少必要的资金投入,教育经费无法保证,教学基础设施设备十分简陋,无法培养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据悉,“十一五”期间,国家要扩大职业教育规模,将投入150亿元人民币集中扶持一批职业技术院校,加速培养社会急需的高技能人才,这一举措无疑将极大地促进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落实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不到位为了调动高技能人才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实现人才强国、人才强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国家早在两年前就召开了人才工作会议,初步建立了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规定高技能人才可以享受与其他相应专业技术人才同等的工资待遇,即高级工可以比照享受助理工程师级别的待遇、技师可以比照享受工程师级别的待遇、高级技师可以比照享受高级工程师级别待遇。但是,一方面,由于社会的分配机制不健全、不合理,高技能人才激励政策落实不到位,另一方面,又因为受到中国传统文化“重仕轻工”的影响,形成了“重科学、轻技术”、“重知识、轻能力”的观念,使得高技能人才没有得到相应的社会地位和尊重。一些单位,甚至包括一些政府部门在内,在用人政策上,以学历为导向,按学历、文凭的高低确定员工的工资标准和社会地位。这种做法严重影响了高技能人才发挥技术才能的积极性,使他们失去了继续接受职业教育的信心,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导致青年人不断追求高学历,不想学习技能,不肯下工夫钻研技术,不愿到生产第一线当技术工人。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实现“科教兴国”、“技能振兴”战略,就要改变传统观念,全面落实高技能人才激励机制和政策。
与发达国家高技能人才培训信息交流不畅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曾反复指出:21世纪人才应该多方面发展和全面发展,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客观世界。随着新世纪的到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亦随之出现全球化、国际化的趋势。目前,发达国家在培训高技能人才工作方面早已全面发展并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和职业化、市场化、专业化的培训方向。上世纪70年代,提出一个人应该掌握多种技能的新英国职业主义学派出现。法国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则采用了更为科学、更为系统的培训工程学的方法,培训工程学将整个培训工作大致分为若干阶段:收集培训信息;制定培训计划;组织培训;跟踪培训;评估培训效果等。英、美、德、澳等发达国家的职业院校和剑桥、哈佛大学等国际一流大学之间互相沟通、融合和衔接,构建起了世界一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近年来,我国也瞄准国际市场,建立与升格了一批技术学院和技师学院、高职学院,积极开展高层次高技能人才的教育和培养,提升培训层次,开拓培养空间。在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能力训练等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但就水平而言与上述发达国家还相差甚远,职教特色还不够突出,校企结合也不够紧密,开放性办学力量不足,校际、国际交流不够广泛等现象。要想改变这种状况,就要求我们在培养高技能人才的过程中,不断研究国际职业教育发展的动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的培养体制和经验。
进一步加大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力度
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要加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宣传力度,通过宣传和教育,争取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使其认识到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政策支持和舆论宣传,营造崇尚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良好社会氛围和环境,激发广大劳动者立足本职、钻研技术、苦练技能的积极性,推动全社会形成尊重技能、尊重技能人才的时代风尚。
建立与现代技术相适应的师资队伍建立一支高学历、高技能同时具备“一体化”和“双师型”特点的师资队伍是技术院校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支队伍应具备以下条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较高的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能力和较强的管理水平以及协调能力。没有这样一支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就不可能培养出高技能人才。从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还相当普遍,一些传统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仍然根深蒂固,从事传统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的专业教师还相当多,与现代企业建立相应的实习教学基地建设力度不够,只重视师资的学历文凭而忽视技能水平等,这些都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发展。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可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1)加强对理论教师的技能培养,要求他们取得相应的技术等级证书;(2)提高实习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3)面向社会招聘具有生产经验的兼职教师(技师、高级技师);(4)对现职教师进行高新技术培训。
积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
培养高技能人才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管理制度,变学年管理制度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可为高技能人才成长提供一个更加灵活宽松的学习条件,已经成为人们的共识。要提高技术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实行学分制势在必行。教师可以对不同类型、不同水平的学生因材施教,学生也可以根据自身的个性差异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学习内容和方法。这样做,首先,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有利于发挥教师专长,促进教师知识的更新和教学水平的提高;再次,有利于各种教育形式、教育层次之间课程的互认和接轨;最后,有利于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变学年学制为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必须在课程体系、学籍管理、学生管理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构建开放性职业教育的新体制。实行弹性学制能够为不同层次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发展的机会,使他们都能学有所成,满足不同层次学生获得知识和技能的需求,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
然而,实行弹行学制和学分制,应该以充分的教育资源为前提,这就要求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投入,使其尽快适应社会的需求。
我院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探索出了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模式,获得了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对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关键问题还需进一步探索和思考,提高认识、深入研究、使之不断完善。唯有如此,才能够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高超技艺和精湛技能的高技能人才,才能推动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