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食品工艺精品专业的建设简论

作者:余奇飞 杨芝萍 蔡晓雯 郑振峰 黄聪亮




  摘要:高职院校应通过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并完善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实行“双证书”、“多证书”制度、产学结合、“订单式”的创新培养方式等举措,建设高职高专的食品工艺精品专业。
  关键词:高职教育;食品工艺;精品专业;建设
  
  我院食品工艺专业自1984年建立以来,作为福建省唯一专科层次的食品方面专业,已有二十多年的办学经验,并于2001年11月通过了国家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的验收,初步形成了具有高职特色的理论教学体系和以实践教学为指导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对学生的专业素质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坚持以“培养一流技术人才”为目标,以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建设为目的,突出高职高专的特色,精心打造专业品牌。
  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为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我们经常不定期地深入公司、企业调查研究。例如:我们深入到青岛啤酒(漳州)有限公司、漳州金之榕食品工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与一线工作的技术人员、中层领导座谈,了解职业岗位和岗位群的实际要求。建立专业建设委员会,聘请民营企业家、企业技术人员、老总、专家以及退休的老教授作为“专业建设工作委员会”成员,根据他们的经验和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优化理论教学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重视学生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实践教学课时占总学时的比例达到46%以上;三年制必修理论课总学时控制在1550学时左右(少于1800学时);选修课学时保持在150学时以上。同时,优化课程体系,加强课程实践环节建设,提高实践操作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高素质技术人才,以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和需求。
  加强内涵建设 构建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加强内涵建设,理论课程以“必需、够用”为标准,突出实用性和针对性,减少或淡化部分课程内容和教学时数,合并内容相近而又互相交叉的课程。实践课程将学生置于真实的职业环境中,保证他们受到良好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训练,同时,增大与专业能力联系较紧密的实践课的比重,根据专业侧重与方向,形成课程模块,优化课程结构,并结合专业建设的实际,明确各门课程在实现培养目标中的任务和作用,有计划地选择重点课程、加强课程建设。在教学过程中,实施“理论实践一体化”、“模块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先进教学方法与手段,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的教学课程占课时量的60%。为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多样化的需求和学生个性发展及文化素质的培养,增加了选修课,开设了人文和管理方面的课程,如开设了“应用写作”、“食品文化”、“音乐欣赏”、“市场营销”、“公共关系学”等课程,从而构建了高职特色的课程体系。
  内培外引 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我院各级领导十分重视“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积极鼓励教师考研,参加在职或脱产研究生的学习,仅食品教研室就有二名青年教师参加研究生课程的学习,并获得学位,其中一位已经考取博士继续深造;同时,选派骨干教师出去进修或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出国交流,有计划地选派教师到企业实践、考察,让教师参与实训基地的建设,鼓励教师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并考取相关技能考核等级证书,提高师资队伍的“双师型”素质。另一方面,从其他高校或企业中引进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从企业中选聘工程师、技师、管理人员,经过教学业务培训后担任实训教师;从社会上聘任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到学校任专、兼职教师,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
  加大资金投入 完善校内仿真实习实训基地近三年来,我院先后投入250万元建设食品专业实验室。在原有实验设备基础上,购置了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高压均质机、智能冻干机,补充了分析天平、电导仪、酸度计、和面机、远红外食品烘箱、立式杀菌锅等一大批分析仪器和设备。现已建成无机化学实验室、分析化学实验室、有机化学实验室、食品微生物实验室、生化与发酵实验室、食品工艺(烘烤食品、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实验室、食品分析(食品成分测定、农药残留检测、重金属测定)实验室、仪器分析实验室、分析天平室等实验实训室。这些实验室拥有先进的设备,具有较强的仿真性,能够满足基本实践技能训练的需要,实验课开出率为100%,实验室教学用房建筑面积达到1580m2。
  与企业联手 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校外实训基地是与社会相联系的一个很好的平台,也是学生学习实际操作技能的最佳场所。因此,我们非常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与福建紫山集团、信华食品有限公司、进发食品工业(龙海)有限公司、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闽安漳州有机食品有限公司、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乐丫丫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金三角食品有限公司、漳州市立品食品有限公司、漳州防疫站、漳州质量监督站、裕得食品有限公司、天虹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等大批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并不断扩大实训基地范围,利用校外实训基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联合办学 采用“订单式”模式培养适用人才积极推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在改革中,我们积极主动地与企事业单位联系,力求以企事业单位的人才需求为导向,与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专家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从“生产式”向“订单式”的全面转变,力求消除学生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脱节的现象,减少用人单位人力资源建设成本。从2001年起,我们与全国十大罐头企业、福建省十大民营企业之一的福建紫山集团进行联合办学,随后,又分别与东方食品有限公司、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进发食品工业(龙海)有限公司、闽安漳州有机食品有限公司等十几家企业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初步形成了“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加强实践教学 培养创新型人才加强实践教学。首先,调整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使其达到总学时的46%,保证足够的教学时间。其次,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根据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的需要,选择实验课的内容;将生产中和社会生活中的课题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加强课程实习和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将职业技能鉴定融入实践教学中,带领学生参与科研活动,建立能够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实际工作能力和职业素质以及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
  加强与生产科研单位的合作,积极推进产学研结合我们分别与福建紫山集团、漳州津味食品工业有限公司、外贸冷冻厂等企业联合申请应用技术研究的市级科研项目,参与福建农林大学的省级科研课题。近三年来,本专业共承担了27项省、市和校级科学研究项目,其中校级以上教改项目4项。撰写教育教学、科技论文10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近10篇。科技服务和教改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提高了教学水平。
  积极推进技能鉴定 实行“双证书”和“多证书”制度近年来,我们积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与有关部门合作,充分发挥本专业教育资源的优势,积极推进技能鉴定,实行“双证书”、“多证书”的教育制度。我院于2002年建立了职业技能鉴定站、开展职业资格证书的培训和职业技能的考核工作。现在本专业设有国家劳动部职业资格中、高级食品检验工鉴定站,学生可以通过考试获取中、高级食品检验工资格证书,将专业的相关职业资格认证考核融入教学过程。目前已开展了“食品检验工”、“公共营养师”、“冷藏工”、“HACPP内审员”、“计算机等级”等职业技能的培训与鉴定,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高,为将来的职业生涯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学生在校期间获得相关专业职业资格证书率达到100%。
  二十多年来,我们已经为福建省特别是闽南地区培养了近千名食品方面的应用型人才,毕业生遍布全省。由于我院食品工艺专业毕业生符合岗位、岗位群应用能力的要求,普遍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部分企业反映我校毕业生理论基础扎实、动手能力强,并且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能够吃苦耐劳,许多企业纷纷招聘我校毕业生前去工作,毕业生一次就业率达95%以上。该专业许多毕业生已经成为生产一线的车间主任、部门经理、厂长、经理、总经理等业务骨干;部分毕业生经过多年实践,积累了大量经验,自己创业办厂,成绩突出,为地区经济建设做出了贡献。食品工艺专业也因此成了具有高职高专特色的专业品牌。
  
  作者简介:
  余奇飞(1962—),男,福建漳州人,讲师,研究方向为食品工程、食品质量检测及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