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职业教育中ERP课程的定位与培养方法

作者:张 敏




  1.初阶ERP实验以单据的正确流转为目标。由于学生缺乏管理企业的实际经验,所以,对ERP软件的初次摸索就要通过各类单据的流转验证企业管理的信息流向。目前,开展职业教育的各高校采用的ERP软件通常都为企业版,和常规教学软件相比,这种软件模块多,环节细,具有“全而真”的优势。但是,学生在使用的时候,很容易陷入繁琐的操作,迷失方向。因而,在实验中,必须抓住企业运营的主要单据,将企业运营的关键流程和数据体会一遍。ERP的基础资料详尽而繁琐,必须告知学生:ERP建设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十二分数据。如果导入的是垃圾,无论项目规划如何先进优秀,得到的肯定是毫无用途的不真实的信息,数据的翔实和准确是实施ERP的企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在此基础上通过单据的填制、引出,使学生理解企业中真实的信息传递情况,领会相关部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联系。
  2.中、高阶ERP实验以模块重组、业务创新为目标。各类报表的填制方法是企业事务性、程序化的工作。为了适应具体企业个性化的要求,必须在领会这些基础表象的基础上积极思考,不断创新。应该要求学生具备全面的管理知识和独特的管理视角,强调学生的开放意识、创新能力和商业道德,不能把ERP实验简单地视为一种验证性的实验,应该把它视为一种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平台。在中、高阶ERP实验中,应该鼓励学生在固定的数据流程模拟之外,不断尝试模块的组合运用与流程的重新设置,模拟不同管理思想所带来的价值流的变化,体会ERP为何能在不同的管理模式中创造效益,以及企业管理理念与ERP思想整合的重要性。
  建立ERP教学基地或实习基地经管类学科实验通常只是在实验室中模拟企业环境,这种模拟环境虽然提供了一些数据,但这些数据过于简化,缺乏一套系统的、真实的企业生产数据,实验结果的可验证性较差,整个实验过程缺乏可发挥创造的空间,学生多数情况下只能被动地接受和模仿,对某个操作难以产生感性认识。这种情况使得学生对生产运作环节了解过少,进而很难理解ERP涉及的流程任务,实践时只是机械地“依葫芦画瓢”,实践结束后对ERP仍然是一知半解。鉴于以上情况,建立ERP教学基地或实习基地迫在眉睫。各类开展职业教育的高校可以和ERP软件供应商建立教、学、研基地,也可以由软件供应商在实施单位中推荐、协商并与校方达成合作协议;或在已有的实习基地中选择合适的企业提供真实的模拟环境;也可以鼓励学生自主创业,或组建校办企业,为学生尝试ERP的真实运作情况提供一切机会。
  
  作者简介:
  张敏(1975—),1996年毕业于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2003年毕业于武汉大学商学院,硕士,现任武汉科技大学中南分校讲师,研究方向为ERP相关理论和实训。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