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浅谈技校中的基础理论教学
作者:王海明
关键词:中职学生;理论基础教学;灵活多样;实践活动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迅速更新的今天,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学习、运用知识和提高技能离不开学校的基础理论教育。技工学校为这些学生开辟了新天地,为他们的未来打开了一扇希望之门。但由于他们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给技校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自己的业务水平朝着更新、更高、更好、更全面的方向发展。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工作实践,笔者认为中职理论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不断加以改善。
确定教学要求 实施分层教育确定教学要求是学校整个教学过程中的首要前提,是每节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由于技校学生对基础课的掌握程度不尽相同,因此,应该在教学大纲的基础上,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提出教学要求,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
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在要求他们掌握基本教学内容的同时,还要对他们提出更深、更高层次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只要求他们掌握最基本的教学内容即可。否则,就会给他们造成学习负担,使他们学习失去学习兴趣,以致产生厌学情绪,甚至放弃学业。比如《机械基础》课程中第七章有关其他的变速机构内容,要求基础较差的学生按照字面意思理解什么是有级变速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以及有级变速机构和无级变速机构的定义即可,无须死记硬背。例如,无机变速机构中的“无”字,意为“没有”,“级”即“级别”,无级就是没有级别,任意的。无级变速机构就是在一定转速范围之内,可以获得任意一种转速的机构。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要求他们掌握、理解有级变速机构通过改变机构中某一级的传动比得以完成,无级变速通过改变摩擦轮的回转半径得以实现。同时,还要结合滑移齿轮变速机构和塔齿轮变速机构说明有级变速机构的机理、结合锥轮—端面盘式无级变速机构和分离式无级变速机构来说明无级变速机构的机理。
教学内容简单精炼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应明确技工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熟悉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在全面了解学生实际水平和理解能力的基础上,根据技工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大纲的要求,确定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技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一技之长、操作熟练的中级技术工人。这就意味技校学生不需要学习很深、很难的理论知识。因此,教师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安排教学内容,使之既能符合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些教师为了让学生学习更多的知识,总是不分主次地安排很多教学内容,且面面俱到,虽然讲课时十分投入、认真,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比如,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由于学生接触到的实物很少,又缺乏绘画基础,因此,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很差,很难理解三维立体向二维平面转化过程。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利用橡皮泥制作模型,进行实际训练,找到空间与平面相互转换的形体,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在制图教学中,让学生根据三视图用橡皮泥制作基本体和各种模型,并且借助模型进行正确的补图、补线。有些图线能够直接按照投影规律补作,有的则必须根据已知的不完整的视图想象出其立体形状。例如,分析压块的三视图:主视图左上方的缺角是用正垂面(p面)切出的;俯视图左端的前、后缺角分别是用两个铅垂面(Q面)切出的;左视图下方的前、后缺块,则是分别用下平面和水平面切出的。通过以上分析可知,压块的外形是一个长方体,是被几个特殊位置平面切割后形成的。由于用橡皮泥做出的模型,再补充画线就变得容易了。通过以上训练,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得到迅速提高。在一定的阶段,橡皮泥模型能够起到“一点通”的作用,这种特殊作用是实物模型或挂图等无法实现的。
教学方法灵活多样提高教学质量是教师主要的任务。教师要想通过课堂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并使之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作为保证。良好的教学方法,不仅能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还能使学生学会自己钻研知识。教学方法并不是绝对的、唯一的和一成不变的。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对象、条件确定或调整。教学方法必须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过程中,对于简单的问题,应采用“启发—提问—答疑—总结—提高”的教学方法。通过这些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通过质疑加深学生对这些问题的印象,最后,通过总结形成新的知识。对于复杂问题,应采用“分解—综合—总结—看实物图”的教学方法。通过分解,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学生容易理解;通过综合,将几个简单的问题归纳在一起形成新的知识,使学生容易掌握;通过总结,使复杂问题的解法条理化,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看实物图,让他们一目了然,使他们知道该实物在实践中的作用。比如,在《机械基础》第九章中,基础较差的学生不理解什么是液压。笔者通过提问的形式,让学生集思广益,发挥想象力,通过现实生活中最简单的例子——打针,使学生清楚地了解什么是液压传动,知道打针的过程就是一个液压传动的过程,利用液体(药液)为工作介质通过液体产生液压。教师只有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才能使学生更容易接受,掌握的知识才能够更牢固,从而卓有成效地完成教学任务。由此可见,教师千方百计地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的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对于完成教学任务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挖掘学生的潜能教师要让学生明白书本的思路、课程内容的逻辑结构和思路,不能死记硬背现成的结论性的知识,教师只需要画龙点睛地讲解有关开阔思路的方法即可,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思考,教导他们在学习中既要善于独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还要独立检查结论的正确性。不盲从、不依赖、不轻信,凡事要问为什么,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分析问题,做到既要勤学,又要善思。课堂上,要让学生进入教师提出的问题中,并且进行积极主动地思考,力争做到想得快、想得对。培养他们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暴露自己的不足,从而为他们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基础。
鼓励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实践活动是思维的源泉,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直接体现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实践的检验,学生能更准确地运用理论知识。比如,在《机械制图》中,仅仅依靠观察模型和完成书本作业是学不好这门课程的,还必须联系实际,在实践中熟练、准确、规范地表达图样,借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实践是理论知识能力的综合体现。比如制图测绘是实现这种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特点,在讲授理论基础课的过程中,应留出时间让学生动手拆装、测绘一个简单的装配体、分析装配体的工作原理及主要零件的结构、性能,确定它们的表达方案。最后,通过手绘和机绘,完成一张装配图和若干张零件图。在测绘过程中,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和动手能力都得到了充分训练,同时,还培养了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和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为顺利走向工作岗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简介:
王海明(1966—),男,1991年毕业于黑龙江省矿业学院,现为黑龙江技师学院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