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9期

谈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教学设计

作者:陈 玲




  摘要:本文从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内涵和特征入手,阐述了行为导向教学流程,并通过案例来说明行为导向教学设计的操作方法。行为导向教学在职业教育教学实践中体现出积极意义,并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
  关键词:行为导向;教学流程;教学特征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建立在行为主义理论基础上的学习模式,“行为”意为“所作所为”,“导向”意为以“行为”作向导。在职业教育中,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以行为或工作任务为主导方向,通过对学习目标、内容、方法和媒体等因素的重组,创设师生互动交往的教学情境,把教与学的过程视为一种社会的交往过程,这个过程期望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发生改变,从而适应工作行为。由此可见,行为导向教学法与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是吻合的。
  行为导向教学法是一种职业教育教学策略。学习的成效使学习主体得以持续发展,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重现与锻炼,最终形成综合职业能力(包括本专业知识能力,多项适应工作的能力、跨专业学习知识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与他人及集体相处的能力、负责能力等)。因此,在行为导向教学法的实施过程中,同样要求教师处于主导地位,要精心设计教学。
  近几年,项目教学法、引导课文法、角色扮演法等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的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已逐渐渗入我县职校各专业课教学中。理论匮乏、方法单一、技术落后等问题已得到较大程度的解决,中等职校的课堂教学呈现出新面貌。但是,笔者在教学调研时发现,当教师将行为导向教学法引入课堂时,虽然运用了张贴板、卡片和多媒体等教学媒体,也尽可能地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却往往出现教学时间安排不紧凑,教学效率不高,课堂教学较散乱,教师表现得无所适从,茫然无助的情况。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由于缺乏教师必要的指导,学习盲目性较大,学习效率较低,在实践教学中行为导向教学法并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优势。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是由于教师运用行为导向教学法时,对其内涵、教学流程和基本特征缺乏全面认识,在教学设计过程中仅考虑知识框架,而忽视了将知识应用于教学实践设计即设计教学材料和互动的教学活动。如果教师能重视课堂教学中的各要素,体现“双主”理念,即以教学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就能形成优化的、有效的教学设计,就能充分地体现出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价值。
  
  专业课教学的行为导向教学流程
  
  在行为导向教学设计过程中,笔者认为应重视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学活动是一种信息活动过程,教学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教师和学生都是信息源,又都是信息的接受器。
  第二,在教学系统的信息活动中,包含着各种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有两个子系统,一个是教师教的系统,一个是学生学的系统,这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相互联系。教师教的系统处于先导、预设地位,学生学的系统处于主体、生成的地位。
  第三,教的活动流程包含目标导向、学习指导、反馈互动和过程评案四方面,学的活动流程包含接受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和自我评估四方面。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构成行为导向教学统一体。
  “双主”理念指导下的行为导向法教学流程如下图所示。
  
  行为导向教学设计的案例
  
  行为导向教学流程是由目标导向(学习任务)、学习指导(分组职业活动)、反馈互动(成果展示)、综合评价(自我评估)等四个方面组成的,教师备课时应思考上述四方面的方案设计,使其在学习任务、分组职业活动、成果展示、自我评估的学习流程中体现出来。下面,笔者以《机械制图》中的“半剖视图画法”为教学内容,略谈行为导向课的教学设计。
  学习领域:机件半剖视图的画法。行为能力目标:专业能力:能用半剖视图方法表达对称或基本对称机件。社会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方法能力:在完成学习任务过程中逐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设计:
  第一,专业目标导向和学习任务的设计。专业目标导向,即根据本次学习领域的目标要求,建立这次学习任务的框架,并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将之分解细化为若干个目标导向(按照难度等级细分),针对各个目标导向内容,设计与之相应的各级学习任务,以逐步达到目标。因而,本次教学根据学生已具备的知识、能力水平与特点,将目标导向细化为两个层次的内容,并设计了两个相对应的学习任务。(见下表)
  
  第二,学习指导和分组职业活动的设计。为使每个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都有机会、有能力参与学习活动,教师的学习指导必不可少。因此,在学生进行分组职业活动之前,教师要根据本次教学内容简明扼要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思路,而具体的方法由学生在职业活动中自主发现并应用掌握。本次课的学习指导内容主要是向学生说明半剖视图的形成、作半剖视图机件的剖切范围及适合用半剖视图表达的机件特点等,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借助多媒体演示、直观教具等媒体说明上述知识点。
  分组职业活动不是多个学生简单聚集起来讨论,不同于传统的集体讨论,而是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由全组成员共同承担工作任务,由组内成员策划人事分工,由学生自主设计和调控工作过程的阶段。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的行为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知识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因此,分组职业活动形式往往以小组合作方式进行,为使小组活动不流于形式,教师要综合考虑学生的性格、能力、成绩等方面,并挑选一名自律性强、组织能力强的学生为组长。笔者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以6~8人组成小组单元,每组配置1~2个教学模型,并以学习任务书(见图1)的方式让学生明确本次职业活动的内容与要求。通过分组职业活动,使学生实现行为能力目标。
  第三,反馈互动和成果展示。反馈互动通过学生的成果展示来实现。本次学习过程中有两个任务,任务一是本次课教学的基础目标,相对较简单,任务二是基础目标的拓展,学生完成的结果可能呈现出多样性。由于教学时间的有限,成果展示不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这就需要教师在学生进行职业活动过程中巡回指导,全程掌握学生的学习动态,让各组学生将本组结果汇总、分析后选派代表分两次进行成果展示。第一次成果展示后让学生讨论半剖视图的图形特点及让他们试谈改画半剖视图的体会;第二次成果展示后让学生试归纳画半剖左视图的步骤,教师作最后总结。通过展示,强化学生的社会能力目标,落实方法能力的培养。
  第四,综合评价。传统教学采用的结果评价方式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知识目标是否实现,笔者认为应将结果评价和过程评价两者结合,才能综合反映行为导向教学的效果。因此设计了本节课的学习评估卡(见图2)。
  
  
  行为导向教学法基本特征
  
  第一,行为导向教学是从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这一目标出发,实现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索。
  行为导向教学关注培养学生的关键能力和综合职业能力,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它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改变原来单纯接受式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学习方式。
  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内容的设计和教学用具的选择都要以促进学生独立思考与操作,鼓励学生互相合作,保证全部学生学会、部分学生提高为中心进行。学生在教师所创造的某种特定环境或“情境”中自主选择学习方式,自主调整学习进度。行为导向教学使每个学习者有施展个性能力的机会和舞台,将自我学习与自我发展密切结合起来,使学生自己逐渐具备会学习的能力。
  第二,行为导向教学是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实现知识与实践的统一。
  “先理论教学后实践应用”的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学生的依赖性较重,禁锢了学生思维的开拓和创新,不利于其综合职业能力的形成。行为导向教学往往以“工作任务”为载体,学生通过完成若干个具体的“工作任务”,从做中掌握知识与技能,同时使关键能力、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培养,实现全面素质的提高。例如在机械专业课《机械制造工艺》中教授“制定工艺规程的步骤”时,确定目标导向——解决制定典型零件工艺规程的问题,设计学习任务——让学生设计与填制某一轴零件的工艺卡片。学生为完成这一任务,分小组分工协作搜集资料,首先确定工艺卡片的各项内容及形式,然后确定该零件的工艺规程,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第三,行为导向教学法在教学和教育中能产生积极意义。
  职校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薄弱,对学习的自信心不足,易产生厌学、学习恐惧等情绪。实践表明,行为导向教学法对于社会技能的形成、解决学生不良的学习情绪和行为问题都具有积极意义。它能系统地深入学习内容,通过调整进度和强化学习来激发和保持动机(见图3)。
  
  第四,行为导向教学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综合能力和教学机智。
  行为导向教学需要大量的教学准备工作,涉及的学科知识面较广,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质提出较高要求。因此,专业教师要不断丰富、更新自己的学科知识,将生产工艺经验与教材内容整合,重构原有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具备获取相关学科知识的能力。同时教师还要具有教学机智,即要具有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必备的教育科学能力,对教学过程有较强的调控能力,对出现的种种问题及时进行指导,能灵活处理教学中出现的各种情况。
  
  参考文献:
  [1]唐晓杰,等.课堂教学与学习成效评价[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2](美)Bruce Joyce,等.教学模式[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
  陈玲(1974—),浙江省宁海县教育局教研室职教教研员,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