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分析中职教育现状 探索发展创新之路

作者:陈水生




  目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上,缺乏培养创业型或创造型人才的紧迫感,而且大部分学校都失于急功近利。要改变这种现状,首先必须始终坚持与社会各方面、多层次的人才需求相适应,与社会的产业结构、人才结构、就业结构相匹配。在培养目标上,必须转变传统学历教育的思想,牢固树立教育终身化的理念。要适应社会终身学习的需求,实行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还要牢固树立具有创新精神的教育观念,要把过去以知识继承为主的人才培养观转变为具有创新精神、较强实践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培养观。
  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是促进中职学校发展的基本原则。我们要以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的培养方案;要以“实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要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坚持实验、实习、实训相结合;要把学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作为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为保证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我们还要积极推行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以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为重点,充分利用学校、企业、科研单位等多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把以语言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取实际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实践有机地结合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的教育形式。
  
  管理体制保守,应尝试学分制
  
  目前多数中职学校由于学校自身条件差,设备技术含量低以及教学内容、方法陈旧,造成教育质量不高。很多学校还缺乏必要的实习、实验设备,缺乏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与职业教育的发展,与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不能适应。于是,建立和完善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制度便势在必然。
  实行学分制必须建立配套的教学管理制度,这是实行学分制管理的前提条件,也是进一步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基础。学分制的特点是通过选修课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体现出来的,因此抓好选修课是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中心环节。学生在选课指导小组或导师的指导下,在规定的选课时间(一般应在期末考试前)里,自愿选择设置充裕丰富的选修课“套餐”,完成选修学分。
  实行学分制,取消年级界限和升、留、转、退等制度和取消课程的考试、考查之分。考试不及格不能取得学分,但可参加下一届或几届的同一科目的考试,考试成绩及格者方可取得学分。但修学年限应根据各校的情况加以控制。学习优秀、能力较强的学生提前修完学分,可以允许其提前毕业。一般提出免修的可参加免修考试,成绩合格即可取得该课程的学分。
  实行学分制以后,教师对学生的个别辅导、答疑、实践环节的指导必然加重。因此教师不仅要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还要掌握相关专业的边缘学科、交叉学科的知识,以满足学生扩大知识面的需要。因此,要鼓励教师多开课,开好课,建立相应的评估和奖励制度,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师资水平。学分制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教学管理模式从传统走入现代。
  总之,在新世纪的改革和发展中,中等职业教育正面临着一场深刻的变革和考验,挑战与机遇并存,创新与发展同步。我们要抓住机遇,激流勇进,努力提高中职学校办学质量,保持并扩大办学规模。中等职业教育需要超越常规进行跨越性的发展,它要求管理者要克服因循守旧的思想,具有不怕失败,勇于突破创新的精神。我们应该充分利用本区域的优势资源,建立市场与学校的紧密联系,把中等职业学校办成培养应用型、技能型的实用人才基地,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为中职教育探索出一条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余祖光.调动办学主体积极性,消除供需错位,转化潜在需求[J].教育与职业,2001,(1).
  [2]姜振山.高职教育实施学分制的设想[J].教育与职业,2003,(7).
  [3]蒋夫尔.一条越走越宽的职教创新之路——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办学模式纪实(一)[N].中国教育报,2003,(6).
  [4]叶子飘.高职教育的区域性与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2,(3).
  作者简介:
  陈水生(1973—),广东省东莞市威远职业高级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职教育。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