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关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若干思考
作者:王海兰
关键词: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模式
由于中国传统的国际贸易专业教育一直存在着重理论轻实务、重宏观轻微观、重传授轻参与的问题,物流管理专业作为它的一个引申学科也存在着相应的问题。产生的直接影响是:本专业学生不仅对实践工作缺乏感性认识,而且还缺少团队合作的精神和经验,因而在毕业工作后,很难在短期内发挥作用。
在学生通过系统的专业学习掌握了相关理论与实务的同时,如何培养他们的组织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分析决策能力、竞争能力以及处于逆境而激发旺盛斗志的精神,是我国高校长期以来不断探索的问题。案例教学经过国外教育的长期实践,证明是解决上述问题的一种非常好的方法。
物流管理专业的特点和培养目标
(一)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经济学、法学、管理学、运筹学、统计学等多个学科的跨学科专业。同时,物流管理专业又是一个理论性和实践性都较强的专业,因此除了系统地进行理论学习外,还要重视实践性的锻炼和训练。物流本身是一个特殊的服务业,其服务的内容是物的流动从始发点到终点。通过计划、执行、控制的过程,把物按质、按量、及时、快速送到目的地,并最大限度地节省物流动费用,特别是物的流动资金的占用。此外,物流管理专业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与现实生活和实际工作的联系非常紧密,各种国际经贸问题在不断地发生和发展,因此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尤为重要。
(二)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
我国目前有二百多所大专院校设有物流管理专业,尽管每个学校的培养目标有一定的差别,但是基本都包含以下内容:本专业培养从事现代化物流产业中信息处理与管理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要求学生掌握本专业所必需的基本理论与知识,学习了解物流过程各环节的功能、技术实践,能从事物流过程中信息的处理与管理工作,在校期间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组织的培训和考试,取得物流师系列职业资格证书。可见,本专业毕业的学生不仅必须掌握国际经贸的基本原理、知识、方法和技能,更重要地是应该掌握分析和处理实际业务问题的能力,以确保社会经济效益的顺利实现。这样就要求在教学中采用更便于达到培养目标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模式
(一)实施案例教学法,开展案例讨论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经实践证明可以大大提高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源于1917年的美国哈佛大学,当时有许多工商管理人员走进课堂,向学生展示自己在管理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并写出了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诸多方法。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设身处地地从实际的场景出发,设想可能遇到的困难,从而增强解决问题的能力。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开展案例讨论进行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中的“案例”有特定的内涵。就“案例”的概念而言,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权威的定义,但从用于教学中的案例及有关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成果来看,可以定义为:教学案例是一个描述或基于真实事件和情境而创作的故事,它有明确的教学目的,学习者经过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后能从中有所收获。
案例教学就是教师以案例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处于当事人的位置,引导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思考和讨论案例中的问题,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处理方案,从而培养学生多种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当然,并不是在教学中使用案例进行教学就是案例教学方法,我们要把它与举例法、个案研究法及范例教学法区别开来。它们的相同之处是都要引用实例,但区别在于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地位以及师生之间的关系。
从客观实践的角度来看,由于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特点以及案例教学的优点,使得案例教学成为本专业教学方法改革的一个很重要的选择。同样,从教育理论的角度来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学习的质量是学习者建构意义的能力的函数,而不是学习者重现教师思维过程能力的函数。建构主义提倡的是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主动建构者),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建构帮助者)。而案例教学法很好地体现了建构主义的这一思想。
(二)开展模拟教学,使学生设身处地地进行模拟操作
就物流管理专业本身而言,教师主要是传授给学生各项物流知识,如运输与采购、配送管理、ERP原理、供应链管理、物流成本管理、第三方物流管理、物流系统规划等等。尽管在介绍完各项知识以后,我们也进行了案例介绍,但是学生仍然普遍感觉难以理解,学生对于怎样与客户开展实际业务,怎样进行实际操作仍然不甚清楚。因此,在学完各项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开展计算机模拟操作,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模拟操作,进行仿真练习是非常有必要的。教师在此阶段主要起指导作用。这种方式教学效果良好,大家普遍认为经过实训后的学生能很快地掌握物流操作的主要技能。
(三)开展双主体互动式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
物流管理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很多的做法都没有标准答案。我们在教授学生基本原理和操作规则的同时,也要教会学生不要盲目地、一味地相信这些书本。这就需要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努力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思考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教师只是起引导、组织和规范作用,引发学生对知识产生深刻的兴趣和认知需要,激发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特别要避免课堂教学变成“满堂灌”。如果学生的活动只是为了配合教师的活动,留给学生的时间和空间都太少,学生没有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机会,就会使学生的头脑成为装载知识的容器。
在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该教会学生从总体上观察学科的知识体系,把握各学科知识总体之间的关系和本质特征,特别是物流管理专业,各门课程之间往往有重复、交叉的现象。只有从整体上进行融会贯通,才能更好地掌握物流管理学科的精髓。事实上,从某种意义上说,知识的更新整合就是一种创新,而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我们在新形势下的培养目标。
(四)运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效果
据调查统计,现代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教学效果从总体上看完全优于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效果。原因在于运用多媒体教学能够使学生在学习时眼、口、耳、鼻等多种器官同时感受到外界信息的刺激,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使人难以忘怀。多媒体技术能够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以图形、图画、动画、视频画像、声音等形式全方位地展示教学内容,使学生身临其境,从而获得生动形象的感性材料。特别是在进行案例教学时,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将声音、动态图像与案例讨论充分地结合起来,一方面加大信息输出量,另一方面充分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效率。
(五)建立进出口实习基地,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由于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性很强,要求学生“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应当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在培养计划中开设认识实习、专业实习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可以将与物流公司联系,建立实习基地,或者由学生自行联系实习单位这两种方式相结合。通过实践环节,使学生对物流操作的全过程的履行有更深的印象,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流管理专业的各学科,特别是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总之,新形势下要求教师也必须具备创新素质。教师除了具备大量的学科专业科学知识,大量的跨学科的科学知识,广泛的社会实践经验以及与时俱进的终身学习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包括创新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等,要善于吸收最新教育科研成果,并将其能动地运用于教学。同时要有独特见解,能够发现行之有效的新教学方法,并将它运用于实践,从而培养出创新型的新一代物流管理专业人才。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案例教学、模拟教学、互动教学、多媒体教学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这与传统的教学中过分突出理论教学,强调单向交流的方法不同,它体现了教学论的人本论思想和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认识论思想,适应了学习者建构知识,接受知识的内在规律,符合人在社会化的进程中不断增强和发挥自身主体性的客观规律。通过把新的教学模式引入物流管理专业有关课程的改革,给学生提供了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模拟实战机会,使其专业思维能力和技能得到了充分的训练,提高了他们对理论联系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更好地掌握了基本概念和原理,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了自信心和培养了团队精神,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参考文献:
[1]钟杏云.充分利用案例教学法以提高学生的吸引力[J].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1).
[2]黄朴.教师在案例教学中的角色定位[J].中国成人教育,2005,(11).
[3]文理,季星,杨善林.“在管理中学习管理”的教学法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05,(10).
[4]张均兵.双主体互动式教学过程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J].教育探索,2005,(12).
作者简介:
王海兰(1964—)女,天津市河西区职工大学,副教授,硕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