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对汽车类专业教学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作者:甘 路




  摘要:文章结合实践,就如何在职业教育汽车类专业的教学中运用一体化教学和行为导向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汽车类专业;一体化教学;行为导向法;课程内容;选择与安排
  汽车类专业如今发展迅速,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作为汽车类专业的职业教育的培养,应注重培养人才综合素质的提高,以达到社会行业的要求。但这一目标的实现,在现实的实施过程中却存在着种种困难。例如,汽车专业技能的培训时间在没有变化的情况下,学习内容和技能培训项目的增加就意味着各个课程学时的压缩,而短时间内的培训效果只能是强差人意,谈不上更深层的发展。又如,作为专业课程教育要向高、尖方向发展,在汽车类专业教学过程中就难免需要运用较为复杂的理论知识,如物理基础、流体力学、计算机原理等,而这些又是职教学生较弱的一面。于是有人提出应该运用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和行为导向法的创新想法。笔者就如何运用这些手段谈谈自己的认识及看法。
  
  正确运用一体化教学模式
  
  由于社会及行业的要求,汽车类专业学生培训目标的提高促使汽车类专业职业培训做出相应的调整。作为职业教育机构,当教学内容增加而课程学习时间没有发生改变时,就必须考虑教学效率及课程压缩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一体化教学可能是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职业教育机构培养的是适应社会的高、尖型技术型人才,考虑的重点应该是技术技能的培养。因此,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应该比普通教育更为丰富多彩,更为灵活多样。在设备的配置方面,由于职业教育讲究学生技能方面的培养,必然需要用到教学的设备,但对于设备的费用,有可能成本较高而不可能购置很多,因而作为职业教育机构,必须作到充分合理地利用有限的设备,使其使用效率提高。相对与传统教学模式,一体化教学模式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该模式将理论与实际操作结合在一起,在课程安排上与交替方法的教学一样,但结合更多的理论知识,交替周期较长。例如,以汽车维修中级工构造类课程进行分析。汽车构造类课程应注意学生感性认识的培养,不能照搬理论进行教学,要让学生多动手、多观察。因此,在教学模式上的运用,应注意内容与实际操作的结合,对照传统教学的各种缺点,必然要求教学模式的改革。像汽车构造类课程,应保证理论与实操课程的时间。通过轮流交替的模块式教学模式,按照一定的上课交替周期对学生进行分组教授,交替指导。在教学内容上注意课程的有效分类,力求能做到充分利用实习场地,在讲完相关理论知识后,能马上对相关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运用,保证知识运用的新鲜感。避免课程搁置过久(如在第一学期讲汽车发动机的构造,第二学期才进行发动机的拆装练习),造成讲授内容的重复,浪费学时。具体实施过程可参考表1:
  
  注:表中英文字母代表一个班级,班级根据不同的周数时间,不断游走于各个模块的教室。保留公用课室作为协调及考试用。
  当然,一种教学模式未必适用于所有职业教育专业的教学模式,具体的实施关键在于是否选择适合当时环境的教学模式。而环境因素包括场地的大小、学生的人数、师资人数、师资水平、教学的专业类型、学生素质、设备的相关情况等几个方面。只有根据实际的情况选择正确的教学模式,才能真正提高教学的效率。但作为一体化教学这种新型教学模式,在当前的职业教育中能较好解决实际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特别是对于职业教育机构中具备可操作性的专业比较有效。因此,笔者认为,在环境配合的情况下,应该将教学的模式有步骤地转变为一体化的模式,而在师资和场地条件相对缺乏的发展前期,也应该发展起理论与实际操作交替进行的模块式教学模式,并逐步向一体化模式转变。
  
  注意行为导向教学法的正确运用
  
  职业教育定位在培养技能型的人才,而其教学对象又具有特殊性,因此,作为职业教育的教学方法应注意教学的可操作性及注重教学的直观性,做到化繁为简。
  当今流行的行为导向方法可以借鉴,但要落到实处。作为行为导向法,注重将教学的重点从教师转移到学生,而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类型是项目教学法。该教学法对教学的要求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书本知识教育,需要做到摆脱书本、课堂的制约,学生自由分组、合作,在教师的指导下共同实施某个项目,小组成员团结、协作,师生关系发生根本的变化。教师是指导者、协调者,整个教学活动中学生都处于积极参与的状态,而不是被动的接受。当然,项目教学并不是说要忽略教师的讲授,但应该注意对教师讲授的过程把握好。
  以汽车类电气一体化实训阶段课程为例,在课程开展时,可让学生分为几个学习组,并选出负责人负责组内与组间的协调工作(负责人可每隔一定周期换选一次),课程的讲授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任务下放,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达到预期的目标,过程由各个学习组自行安排。
  具体流程如下(参见下图):(1)理论基础讲述。对照实物分析汽车灯光的组成及各个部分的功用。教师应注意学生对专业基础能力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为后续实训做好前期指导工作。(2)功能演示,教师做示范。先对其中一辆汽车灯光演示设备进行接线示范,该演示设备作为样板。接线完毕后,让学生思考所接线路应具备何种功能,意在给学生感性认识,为后期实训过程中学生的操作提供衡量的标准。(3)关键点讲解。教师讲述实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与安全重点。注重实训过程的安全操作,防止意外的发生。(4)教师布置实训任务。如灯光与控制台的线束连接。明确课程重点,提出考核要求及考核方向。(5)学生自我研究。学生根据教师先前做示范的演示设备自行进行研究,制作线路图,确定零件位置。并由组长确定组员之间的分工。提供学生自行学习的平台,并促使学生间的互助与知识交流。(6)学生分工实施。学生根据自行研究的结果对汽车线路进行连接。此时,教师应注意对学生在实施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必要的解答,并注意鼓励学生。该过程属于控制纠偏阶段,在强调学习的自主性的同时,注重纠正的学生错误,起到强化认识过程的作用。(7)项目完成率估计。对学生分工合作的项目进行评估,看是否达到实训目的,并对过程中出现的常见错误进行归类,作为反馈信息,教师应在最后讲评时重点提出。(8)总结讲评。教师对实训过程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犯错原因,增加学生的认识。注意课后练习的布置,强调反复练习的作用。
  
  经过实践,行为导向法表现出以下几个较为明显的特点:(1)场地使用利用率极高,设备集中,方便教学及操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2)理论与操作的时间分配较为弹性,能适应不同水平的学生的情况,使学生学习效率得以提高。(3)课程所需时间比传统课程相比有较大压缩,且能保证效果,减少了不必要的重复讲授。(4)学生可以即学即用,实践性较强。
  除运用行为导向法之外,课程的讲授还应了解学生的遗忘规律。通常,授课的前20分钟学习的效率为90%,随着时间的推移,学习效率不断降低,因此对于课程的目标及重点,应在课程的前20分钟内点明。在随后的教学中,教师不应急于进行讲授,应当让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自己发现问题及不足,在学生开始寻找解决的答案时,教师再进行必要的指导。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并注意鼓励学生,提高学生的信心。此外,还应注意学生的水平的不同,充分利用分组后的学习组,采用学生互教学生的方式所取得的学习效率比单纯教师的教授效果要明显,虽然可能会出现偏差,但只要注意后期纠正即可。
  
  注重课程内容的选择与安排
  
  由于现有国家考试大纲规定的职业教育考核标准主要是为适应全国技能的不平衡分布而制定的,针对的是最为基础的技能,所以缺乏先进性(例如,汽车类课程考核标准还需要考核化油器的拆装,但现在由于废气排放标准、国家政策等因素的要求,化油器汽车的市场占有量已经几乎为零)。
  通过对汽车类专业理论课程及实习课程的亲身体会与研究,笔者认为,作为专业类课程的选择与安排,不应单单依据国家统一的考核办法进行选择,应注意与社会的发展潮流相适应。因此,课程的安排在满足基础能力培训的基础上,应适当增加相关较高技术等级技能的培训,保持超前的意识。
  以汽车检修类课程为例,具体安排设想如下表所示。
  
  注:具体安排应根据实习场所的数量规模及设备数量进行安排。
  其中,基础能力课程应根据国家考核大纲进行安排,主要讲述相应层次的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但不能作为职业教育机构的相关考核重点,因为所要求技能不能较全面地适应社会的需求,所以该类考核的时间适宜安排于较早阶段,为以后进阶课程内容的开展做好前期的准备。进阶能力课程应注意与社会情况的接轨,运用“校企合作”与企业的联系,在企业中吸取企业所需要掌握的技能及要求,对学生进行高一层次的培训。上表进阶课程中,其实部分属于汽车维修高级工人员的培训课程,用于中级工学生的培训,目的其实也在于此。此外对于课程的安排还应注重课题组的交流,对社会需求的技能能作出快速的反应及应对措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
  通过运用上述的方法,笔者在两年多的一体化实施探讨过程中,领略到其中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轻松,学生的积极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提高。笔者相信,通过对行为导向方法的更深入的了解及运用,配合适当的教学模式,其对于汽车类专业的教学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作者简介:
  甘路(1980—),广东省广州市冶金高级技工学校教师,研究方向为交通工程、车辆工程、物流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