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关于高职化工类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构建
作者:张本杰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践性教学;改革
高职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是高职院校基础能力建设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不断增强服务经济社会的一项综合性、长期性的基本建设;是学校抓内涵、抓质量、上台阶、上水平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也是学校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之一。
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应注重对学生综合实验能力的培养,即不仅要对学生动手能力加以培养,而且要对学生的实验观察分析能力和科研素质进行全面培养,要着眼于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教师在实验实训的教学中,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知识和使学生学会操作,更重要的是向学生传授获取知识的方法和思想,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科学品质,使学生具有潜在的发展能力(继续学习的能力,表述知识的能力,知识的运用和创新能力)。因此,加强高职化工专业学生实践能力是化工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个主要方向。要使实训达到预期的效果,必须认真对待,抓好各个环节,强化质量。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确保实践环节
构建实践教学体系建立以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模块式教学,包括以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为理论基础的教学模块、以专业课为业务素质的教学模块和以实验、实训、实习和设计等操作能力培养为主的实践性环节教学模块。同时规定各模块相应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教学方式、教学手段和考核方法,从而改变过去以学科知识为体系,忽视学生应用能力和动手能力的教学模式。
强化基础化学实验,夯实基础在工科化工类(化工、材料、药学、应化、食品、环境和医学等)专业实验课程体系与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中,应在牢牢把握化学系列理论课程在化工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地位和支撑作用的同时,强化实践能力、创新思维与意识的培养,拓宽基础,淡化二级学科界限,突破原四大基础化学实验课程及化工多门实验单独设课的课程体系。传统的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及物理化学等都有实验课,实验内容既重复又缺乏联系。通过实践,推出“基础化学实验”课,将上述几门课综合,以培养学生实验室动手能力为目标,重点介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原理和方法,注重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培养和训练。内容包括化学实验基础知识、化学实验室基本操作技术、基本测量技术、分离技术、基本仪器使用、基础实验、提高实验和研究性实验等几部分。同时,将实验课独立设课,单独考核。这样既加强各门课之间的联系,又提高教学实践性环节的连贯性,为有限课时下充分利用时间,提高教学效率提供新的途径。
调整课程,合理搭配教学与实践在保证理论知识够用的前提下,适当减少理论课的课时,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课时。在实践性教学模块中,实验包括基础化学实验(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和分析化学)、专业课实验、综合实验和三性实验。实习包括认识实习(一周)、生产实习(两周)和毕业实习(三周)。设计包括机械制图大作业(一周)、化工设备课程设计(两周)、化工原理课程设计(两周)和毕业设计(十周)。实训主要安排化验操作技能培训(三周)。在学生中广泛推行“一种文凭多种证书”、“一专多能”,使学生毕业时成为有多种技能的人才。同时,将课程分为“必修课”、“限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三种类型,学生可根据社会需求和个人发展需要选课,这为实现学科间的知识渗透,合理组织和优化学生的知识结构创造条件,从而使人才培养的规格由单一型向复合型发展。
改进实训方法
改进实训形式采用参观见习、模拟仿真训练、岗位实训、毕业设计等形式。参观见习目的是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做到课堂理论教学与化工生产实际相结合,提高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这种方式使学生初步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常用设备构型、常见工艺参数的检测与控制方法、原材料和产品的检验与分析方法等教学场合。根据见习内容的多少,确定见习时间长短。模拟仿真训练主要针对化工类企业的高危险特点,利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一定的生产实践操作,增加见识,丰富知识,为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岗位实训是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其实质是岗位技能模拟训练。这种方式适用于详细了解化工产品的生产工艺流程、典型设备构型及使用方法、典型的检测仪表及分析仪器的操作方法等教学场合。学生在完成全部理论课和实验课的学习后,进行毕业设计,将毕业设计与就业结合,到企业、实验室等生产实习基地实习,由实习基地的工程师、工艺师等校外特聘实习教师指导,参与生产单位的实际生产工艺操作与管理。同时,由实习教师与理论教师共同根据生产实际问题为每个学生确定毕业设计课题,使见习工作与毕业设计内容统一,学生可以以论文、心得体会、解决问题的方案、措施及设计项目为毕业设计内容。
实训基地建设模式结合行业背景、专业特色,走全新的“产学研”之路,建立具有高职特色的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即车间教室合一,就是将教、学、做的场所一体化。基地建设充分考虑了化工生产与专业教学的结合。如装置间留有较大的空间,便于教师组织教学,方便学生观察、操作、学习和探究; 实训室内布有黑板、投影、台凳,便于教师和学生在车间教室合一的场所内互动讨论、研究和学习等。教师师傅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教学一体化。要做到这一点,师资队伍建设是关键。应实施“三双”师资培养工程,即培养“双师”、“双证”、“双语”师资队伍。学生学徒合一,就是将知识、技能、技术学习一体化。它改变了传统的学习方法,在实训室内学习,学生既是一个专业技能学习者,又是一个合格产品的生产者。作业产品合一,就是将练习与成果一体化。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在完成既定作业的同时,又在生产合格的产品。教学科研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构建“结合教学搞科研,搞好科研促教学”的平台,实现教学和科研一体化。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实训基地中的创新实验室,结合教学、技术服务和精细化工研究所产品开发主攻方向,科学选题、立项,共同开发化工新产品。服务创收合一,就是利用实训基地资源开放、共享,实现社会服务和创收一体化。学院充分利用化工实训基地,在培育人才的同时,又能根据需要为行业、企业提供人员培训、技术和智力服务。
建立质量评估体系,确保实训效果实训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化工生产基本操作规程的熟悉程度,因此实习考核应重点放在考核学生的技能上。考核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在实验课的考核中,采用化整为零的考核方法,分实验前的预习评分、实验中的操作评分、实验后的数据处理和实验报告的质量,最后进行实验的理论考核和操作考核,操作考核采用抽签决定考核题目,限时完成实验,当堂写出实验报告。平时和最后考核各为50%。实训考核分三部分:实训结束前现场考核,让学生讲解工艺流程,分析设备结构;卷面考核主要包括工艺原理、安全知识等;实训结束后还要写出详细的实训报告,包括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毕业设计的考核包括设计态度即平时纪律、设计材料及答辩情况,综合考虑学生的敬业精神、工作作风、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并且建立相应的评分标准。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环境意识是环境行为的先导,影响和指导着人们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环境意识是环境教育的核心,对防止环境恶化和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通过采用化学知识来分析说明环境问题,使学生了解环境问题的前因后果及相应的解决办法,让学生了解、关注这些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的环境忧患意识的目的。同时,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要力求利用最少的实验药品,减少废弃物;实验完毕,启发学生利用已学知识对废弃物进行正确处理,使学生养成自觉保护环境的行为;实验教学与绿色化学联系最为紧密、最为直接,在实验教学中贯穿绿色化学思想;在课堂上,把可持续发展思想与化学教学中的德育结合起来;在学校内,可以让学生通过检测学校的环境,对学校的环境状况(空气质量、水质情况、垃圾处理等)做出评价,并将其与自己的利益和行为联系起来。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在重视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加强实践教学,配备较强的、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师资队伍,更快更好地培养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相当实干能力的实用型人才,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应有的贡献。实践证明,通过以上措施构建的高职化工类实践性教学体系,效果明显。从毕业课题看,由学生结合就业自我选题,题目类型广泛,既有应用研究,又有工艺革新,范围包括应用化学、印染、橡胶、医用高分子和环保等很多领域;从毕业生就业、工作情况看,各用人单位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表示欣赏。但是,目前的教学体系还不够完善,还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使之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陈炳和.以四个合一六个结合新理念构建高职化工实训基地建设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4,(30):52-53.
[2]刘葵,黄王乐,唐明明,等.高职化工专业实习方式探索[J].职教论坛,2002,(4):47.
[3]丁海玉.化学教学中的环境教育[J].甘肃农业,2005,(8):134.
作者简介:
张本杰(1964—),男,山东省威海人,硕士,讲师,现于威海职业学院从事化学、高分子材料的教学和科研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