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论新形势下大学生诚信机制的建立

作者:蒋小花




  (二)加强诚信教育,构建诚信校园
  第一,拓展诚信教育的渠道,使诚信教育深入人心。
  首先,要充分发挥“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在诚信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让诚信教育走进教材、走进课堂,把培养学生的诚信意识和诚信行为作为“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的重要内容。注意“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与诚信教育的有机结合,根据“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特点,确定诚信教育内容的侧重点。如思想品德修养部分可侧重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等角度,对学生进行诚信意识教育;法律基础部分可把法律诚信作为重点加以讲解,教育学生知法守法,树立守信意识,做诚信之人。同时,把道德与法律相结合,从道德规范和法律约束的层面,对学生进行诚信约束力教育。
  其次,高校应利用校园网的资源优势,建立诚信教育的专题网站或网页等,发布相关信息和正面资料,让网络成为倡导诚信教育的渠道。告诫学生务必遵守网络道德,共同维护网络这一优越便捷的“诚信”教育园地。同时,充分发掘各类课程的诚信道德教育资源,高校各门课程都具有育人功能,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把诚信道德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诚信道德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过程中,自觉加强诚信意识,养成诚信习惯。
  再次,学校应将诚信道德教育贯通和渗透到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中,通过各种有效的方式开展丰富多彩的诚信教育实践活动。如诚信征文活动、社会调查、举办图片展览、讲座,组织主题班会、报告会,观看专题教育片,设立专题橱窗,入学教育、军训实习、毕业教育等。学校还应与学生家长保持畅通的联系,让家长知道自己的孩子在大学里到底学了什么,干了什么。
  第二,完善规章制度,构建评价体系,增强学生守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在发达国家,建立个人和企业的诚信档案已经成为一种社会制度。每个人和每个企业都有详尽的信用记录,如果存在失信记录,就会影响其今后的社会活动,因此,全社会都非常重视并注意维护自己的信用记录。我们应借鉴发达国家的信用档案制度,建立大学生信用档案和信用评价指标体系。诚信档案的主要功能是记录失信行为,对失信者做出恰当和科学的评价。信用评价体系应科学并具有可操作性,评价的内容应该是那些常规性、重要性和可视性的信用行为和信用问题,如考试作弊、无故旷课、借贷不还、蒙骗欺诈、私自毁约、隐瞒重大事件真相、伪造证件等等。信用档案要真实、可靠、透明,师生随时可以查阅,并有权提出疑义。可在每学年对每个人的信用指数做一次评估,作为参加各级党团组织和社团、评优选模、晋级、商业借贷等的重要信用依据。对不讲诚信的行为和个人,不仅要记录在案,还要给予惩罚。如不能参与评优、不能担任学生干部,情节严重的要给予校纪处分等。把这些制度纳入整个诚信约束和惩罚机制,让“硬制度”和“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共同发挥作用。
  第三,树立诚信立教的教师行为准则。
  近年来,许多高校都提出了“教学为立校之本”、“科研为强校之路”的口号,却很少有人强调“诚信立教”,“诚信为师德之本”的教师行为准则。人们把校园看成塑造人类灵魂的殿堂,是坚守诚实守信道德理念的净土,教师是人类的灵魂工程师。在学生眼中,教师是人格健全、知识渊博、道德高尚的人,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然而,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猛烈冲击下,校园已非诚信的净土,教授、博导学术抄袭、科研作假等不诚信行为时有发生。诚信立教已成为全社会对教育界的迫切要求,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必须做到“两个统一”:言与事的统一、言与行的统一,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诚实守信的榜样。
  (三)发挥家庭在诚信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影响孩子诚信品质发展的三个因素中,家庭教育的影响最大,持续的时间也最长。家庭是孩子生活和接受教育的第一个课堂,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的显著特点是寓教育于点滴生活之中,家长以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教育影响着子女。要想教育子女诚实守信,父母必须率先做到,并时刻检点自己的言行,从日常生活中的小事做起,为孩子树立诚实守信的正面榜样。从法律意义上,大学生已经是成年人,应该为自己的言行承担责任,但是,由于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存在的弊端,很多大学生并未真正成为成年人,对家庭的依赖还很大,其世界观、人生观正在形成时期,可塑性很大,因此,家庭应配合学校做好诚信教育,共同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参考文献:
  [1]杨剑梅.法律诚信与大学生诚信品德教育[J].中国农业教育,2003,(6).
  [2]王帆宇.大学生诚信教育的几点思考[J].教书育人,2006,(7).
  [3]郝晓敏.关于构建社会诚信体系的思考与建议[J].河南金融干部管理学院学报,2006,(4).
  作者简介:
  蒋小花(1972—),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讲师,法学硕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与经济法学。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