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0期
校企合作培养化工人才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张荣华 项东升
关键词:化工园区;高职院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
江苏省盐城市抓住发达地区化工产业转移的机遇,吸引国内外化工客商来盐城投资兴业,从2002年起开始规划建设海滨化工园区。截止2006年,园区已引进上海、浙江、苏南等地单个规模在2000万元以上的产业转移项目一百多个,累计入园企业已达200家,总投资近68亿元。化工园区的建设已使盐城成为江苏省重要的化工基地。专业特色突出的化工园区核心产业不断做大做强,但同时也遇到制约园区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瓶颈”问题,大部分企业缺少岗位操作专业人员。如2006年产值达到50亿的裕廊化工有限公司随着新建项目投产,急需150名操作工,不得不招聘当地的初高中毕业生进行短期培训上岗,以解燃眉之急。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作为盐城唯一拥有化工专业的职业技术学院,应围绕园区化工产业调整专业设置,与园区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实用型化工人才。校企合作培养化工人才,对企业来说,可获得企业发展急需的人才和后备人才;对地方高职院校来说,可以扩大办学规模和办学效益,是一种双赢的合作。但由于多种因素影响,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与盐城化工园区企业的校企合作还处于磨合期,还有许多需要思考的问题。
加强校企双方沟通,增进校企互信了解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是2004年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化工专业虽有近二十年的办学历史,但在2000年由于市场原因曾中断过化工专业的招生,以前的化工专业毕业生大都在苏南企业工作,所以在本地的影响力较小。升格为高职院校后,在进行化工专业设置论证时,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和专家论证,最终恢复了化工专业招生,并且生源丰富,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地化工企业预订毕业生人数快速增加,市场影响力迅速扩大。盐城化工园区企业从2002年开始兴办,入园企业多是引进的外地转移化工企业,对盐城本地院校的了解不多,其主要技术人员大部是随迁外地人员,简单操作岗位招用经过简单培训的本地人员,存在人员不稳定和专业技术不过关的严重隐患。因此,园区化工企业急需与本地高职院校进行充分交流,进行多模式、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合作,以实现校企共赢。
建立完善的人才引进激励机制,造就一支稳定的员工队伍盐城化工园区地理位置偏僻,远离城市,生活环境较为艰苦,不利于青年职业技术人才队伍的稳定。因此,园区化工企业要改善化工人才成长环境,坚持以项目吸引人才,以事业留住人才,积极推行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制度,充分发挥绩效工资制和人才培养选拔等激励机制的作用,建设一支骨干青年人才队伍。同时,企业人才本地化也是稳定员工队伍的重要措施。因此,要加强与本地院校的联系、合作,以优惠的政策、宽松的环境大力吸引本地培养的专业化工人才。现校企合作正通过人才招聘和就业指导,介绍园区企业的优势,吸引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
利用高职院校的师资力量和培训条件,加强在职员工化工培训教育盐城化工园区企业发展历史较短,建设和生产任务繁重,还未能拥有一支职工培训队伍和完备的培训条件,而企业对具有专业素质的员工既有量的需求也有质的要求。因此,园区化工企业正与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化学工程系合作,利用学院师资对在职员工分批次进行专业知识培训,保证每个员工每年不少于7个工作日的专业技能培训时间。
强化就业为导向,开展“订单式”教育就业率是高职院校办学的生命力。只有学生就业畅通,学校才有可能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效益。“订单式”教育是学生就业的最有力的保障措施。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要充分利用化工园区内200家化工企业的优势,开展企业化工人才资源专项调查,及时摸清化工人才现状,了解化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情况,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需求计划,并把计划转化为企业人才需求订单。今年学院招生已和园区内企业落实了三个化工专业120人的就业订单,并在学生进校后由用人单位和学生签订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学生在培养过程中将进入签订订单的企业进行临时性顶岗实训、有计划的带薪实习等,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教育的零距离对接。“订单式”教育的开展可以确保园区化工企业和学院共同获得可持续发展。
服务企业人才技能需求,推进课程体系教学改革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培养的技能型化工人才最终是为化工园区企业服务的,人才培养水平的高低、人才质量的好坏最终由企业来检验。学院应积极开展化工类专业的课程体系改革,调整文化课教学目标,文化课教学以“必需”和“够用”为原则;在企业专家和学院学科带头人的指导下,突破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界限,大力推进课程整合与内容更新,加强校本教材建设,引入现代化工技术的新内容,尝试把园区生产化工企业的实际情况作为教学实例,提高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加大实践性课程比例,使之占总课时的45%以上。实验教学一是强调操作的规范性,强化安全意识。化工企业安全生产是第一要素,否则不仅会给企业造成巨大损失,也会对学院化工专业招生带来负面影响;二是设计开放性实验,在加强学生技能训练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生产见习、实习等下厂实践性环节,学院和企业一起设计实践内容,由企业经验丰富的员工带岗见习、实习,做到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衔接,体现高职院校办学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这一理念。
依托园区企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推进产学研合作项目园区聚集的大批化工企业为学院化工专业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提供了便利条件,但要注意选择校外实训基地企业的典型性和关联性。校外实训基地要创设一种教与学双向互动的职业情境,在浓厚的职业氛围中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校企双方明确校外实训基地实训项目4个,学生将按照实训计划,由企业负责在这种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学生的爱岗敬业精神,形成对企业文化的认同,产生为企业奉献的精神。产学研合作是学校提升科研能力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壮大的需要。产学研合作项目的推进应根据学院的科研能力和科研条件,着眼于解决园区企业生产、技术改造中的具体问题,由学校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和学生共同参与的原则设置。目前已落实滩涂生物柴油提炼等技改项目3项,共同申报功能性地坪涂料专利1项。通过深入开展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成为自觉合作的共同体,在培养学生、锻炼队伍和发展地方经济上成为利益共同体。
蓬勃发展的工业园区急需大量的技能型紧缺人才,对高职院校来说,这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任务,同时也是求得发展的一次重要机遇。企业和学校进行全方位的合作,“校企合作,校企双赢”是校企双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周济.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6:1-20.
[2]王润孝,王一鸣.高校与企业互动“合作”提高学生全面素质[J].中国高教研究,2001,(8):54-55.
作者简介:
张荣华(1960—),女,江苏盐城人,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主要从事职业技术教育教学与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