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探索网络环境下如何实践研究性学习

作者:崔小云




  学生学习方式:自主性、合作化网络为学生个体探究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使学生能够独立自主地进行探究活动。学生根据学习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合学习内容的网上资源,为探究活动准备必要的资料。学生不再是为教师演示教学内容而存在,而是为解决所研究的问题自觉地、主动地选择学习、探究手段。同时,网络在研究性学习中又为学生之间的合作提供了交互平台,小组成员中的个体可以将在学习过程中探索、发现的信息和学习材料与小组其他成员共享,可以采用对话、商讨、争论等形式对研究的主题进行充分论证。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个体的自主探究与小组的合作学习往往是围绕具体的问题而结合在一起的,因而计算机网络又将个体探究者和小组成员联系起来,学生在进行自主学习的同时也在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共同分担学习任务,问题也变得比较容易解决了。
  学习评价:对话与协调,批判与支持基于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评价,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评价的区分性(优差等级)、评定性(终结性结论)、承受性(学生者只能全部接受)的弊病,明确的体现为五个特征:一是评价的目的不是单一的评价,而是在评价中寻求转变性发展的因素;二是评价的基本活动方式不是简单地对某一观点的单一确认,而是就讨论的观点进行双向的对话;三是评价不是教师单方面的控制,而是协调各成员关系达成有效地合作;四是评价的手段最终要通过学生的自我反思来实现;五是评价还体现为既是一种批判性,又是一种支持性两者相结合而形成的开放性评价。无论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评价,还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评价,其出发点是为了学生更好的全面发展。在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商讨不是对与错的是非选择,而是哪一个更好的选择。因此,网络环境下研究性学习的开展,给学生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可持续发展的空间。
  基于网络环境下开展研究性学习转变了学习观念,培养了自主学习能力和交往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对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资源管理、学习评价等许多问题还需要我们不断地深入探索。
  
  参考文献:
  [1]钟启泉.综合实践活动:涵义、价值及其误区[J].教育研究,2002,(6).
  [2]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与意义[J].教育研究,2002.(4).
  [3]刘儒德.信息技术与教育相整合的进程[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7.(3).
  [4]霍益萍.研究性学习教师导读[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作者简介:
  崔小云(1967—),女,河南人,讲师,主要从事办公行政工作和教学工作,研究方向为中文类教学及研究。
  (本栏责任编辑:周秀峰)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