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中职《经济基础知识》校本教材的开发探究

作者:梅江建




  摘要:结合本校办学的理念,开发适于本校学生需要和当地社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校本教材作为国家统编教材的补充,以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使课程教学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
  关键词:中职;经济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开发
  
  校本教材是指学校根据自己的办学理念,在对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系统评估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通过自行研讨、设计或专业研究人员或其他力量合作等方式编制的教材,对于突出学校的办学特色,向学生提供最迫切需要的教育有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就中职《经济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如何与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的问题进行探讨,以期凸显本门课程的职业教育特点。
  
  中职《经济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开发的背景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经济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采用国家统一的规划教材《经济与政治基础知识》。教材从社会的发展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需要的实际出发,注重对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书本知识的更新总是落后于现实的发展速度,而且教材中缺乏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鲜活内容,理论知识过于“学院化”,给学生是“远距离”、“高层次”的“瞭望”感觉。广州市地处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成就显著,广东省也是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速度最快的省份之一,有许多典型的数据和实例学生都比较了解,在《经济基础知识》课程的教学中运用学生生活中熟悉的环境和材料,可以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使这门课更具时代感和实效性。将本地域各行各业发展的事实编入校本教材中对于指导学生求职就业也将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中职《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依据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指出:“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与当地经济发展的需要相适应。”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牢牢扎根于本地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土壤之中,培养出合格的中初级技能人才。中等职业学校培养出来的人才只有适应地区经济建设的需要,才更具有竞争力,更受社会欢迎。
  中等职业学校要想具有生命力,专业设置至关重要,但是反映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设置及教材内容更为重要。我国著名职业教育家黄炎培先生曾经有过这样精辟地论述,“职校从其本质说来,就是社会性;从其作用说来,就是社会化”;对职校的专业设置,“完全须根据那时候当地的状况”;教学内容要“切近于将来服务的需要”;“总之,职业学校的基础,是完全筑于社会的需要上。”这些论述对于我们正确认识职业教育,开发具有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特色的《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中职经济基础知识教学中,国家统编教材作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对学生掌握经济知识、提高认识经济现象的能力不可或缺。而校本教材则根据中等职业学校具体的学情、教情,进行本土化、校本化的研究与开发,从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出发,将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有机地整合在一起,发挥本课教学在指导学生深入当地的经济生活和提升学生综合职业素质能力的重要作用。
  
  中职《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开发的特色
  
  (一)校本教材内容与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经济基础知识》校本教材共分四个单元,每个单元都融进了体现本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内容。
  例如,在第一单元“生活中的经济学”中,为了使学生理解“价值规律的作用”内容,选取广州“老字号”南方大厦的倒闭材料,说明优胜劣汰是企业能否生存下去的无情法则。由于学生或其家人大都有过到广州“老字号”购物的经历,对这些事情非常熟悉,比起一般的“情景”材料更具感染力和说服力。
  在第二单元“企业生产与经营”中,以广州市江南西路被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确定为全国首批“购物放心一条街”为例,说明诚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是企业赢得竞争胜利的法宝。同时向学生介绍企业的发展与企业文化的关系,重点介绍我校学生实习就业的重要企业“广州本田汽车有限公司”的企业文化特点,即“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美化环境、贡献社会”。使学生明白企业文化代表了企业的精神,一个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其规范化管理以及员工的素质有密切的联系。一个自私、狭隘、缺乏公德和爱岗敬业精神的职员绝对不会受到企业的器重,一个缺乏自主、合作精神的人在企业中也不会有发展前途。
  在第三单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为了使学生更准确地掌握“混合所有制经济成分”内容,教材编入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经营的广东大亚湾核电站资料,说明合资企业的经营方式。像目前大亚湾核电站70%的电量供应香港,30%供应广东这种教学资源既让学生学会了理论知识,又使学生感受到香港和祖国大陆的经济互补性,增强了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
  在第四单元“经济全球化与中国”中,教材编入“第100届广交会”的有关数据和美国“耐克”落户广东河源龙川的事实,说明世界经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联系,互通有无。特别是近几年我校每年都派出百名学生参加春秋两季的广交会服务,通过选取广交会的材料,不仅说明“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在中国参与世界经济全球化中的重要作用,而且使学生切身体会到参与本地经济发展的喜悦与自豪。
  (二)校本教材强调学生参与探究社会经济活动的实践
  中职《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编写力求突出“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在教学的组织上要求体现中职生走入社会、参与社会经济生活探究的教材观。因此,在每一单元教学中都设计了“综合探究实践活动”的内容,重点探究职业学校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怎样与本地经济发展相适应的问题。
  例如,从调查我校毕业的学生入手,设计“广州市中职毕业生月平均收入基本情况”及“我校学生月平均消费水平基本情况”的探究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形成理财意识。设计“我的人生我做主”创业模拟活动探究,要求学生就创办怎样的公司有较好的市场前景以及自己创业需要什么职业素质等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对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意识的教育。设计广东的“民工荒”调查,让学生调查“民工荒”背后所反映的技术工人紧缺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的现象,而这个现象又从另一个角度说明职业学校的学生只要扎扎实实学好基础文化课和专业知识,在以后的就职择业中就会有用武之地。设计“汽车专业学生的就业前景展望”活动探究,让学生调查近三年广州市每百户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的增长情况、广州市汽车维修市场基本情况、汽车维修从业人员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规范等,使学生不仅看到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广州市支柱性产业——家用小轿车行业的市场竞争力日益提高,更使学生看到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家用汽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汽车维修业的大好就业前景,从而促使学生立志学好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为以后的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就是要培养学生学会四种本领,即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生存。这意味着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学会求得知识,发现问题,探究知识以及建构知识,从而具备继续学习和生存发展的本领。《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不仅考虑教师“怎么教”的问题,而且考虑学生“怎么学”的问题。通过合作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更多地掌握学习方法,找到获取知识的途径和手段,培养学生适应未来职业生涯的能力。
  (三)校本教材图文并茂,可读性强
  职业学校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如果过分强调《经济基础知识》课程学习的理论性和系统性,难免脱离学生接受能力的实际。校本教材的开发坚持以科学的世界观为统领,以学生的知识需求为准线,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力求文字生动易懂,每页内容控制在350个字左右,插图一至二幅,使学生能读得下去、学得进去。校本教材在育人的标准上不降低要求,在理论的层面上不拔高要求,在学生能力的水平上不放松要求。在职业教育“以综合素质为基础,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思想指导下,在用好用活中等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的基础上,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中职《经济基础知识》课程的校本教材,可以更好地适应职业教育教学改革、职校生就业和本地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要。
  总之,中职《经济基础知识》课程校本教材的开发,以科学性为基础,以本土化为主线,以实践性为生命,重在体现职业教育特色,特别是将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融入其中,使中职经济基础知识课的教学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
  作者简介:
  梅江建(1961—),女,法学学士,广州市白云行知职业技术学校教师,中学一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