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成长的途径探讨

作者:徐宗敏




  摘要: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是专业建设的关键,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专业课教师的途径,一是选拔成长全面、技能过硬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二是通过个体支持,促进教师群体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三是举办技能比武,为专业课教师搭建展示自我与互相交流的平台;四是以评促教,充分发挥评价后反馈的激励作用;五是大胆培养新人;六是使专业课教师与专业技师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专业技能提高与专业化成长的共赢。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专业建设
  
  2005年11月,《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在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及职业院校实施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方面提出了较高的要求。2006年3月,教育部根据国务院文件的要求,制定了《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明确了加强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身兼专业知识讲授与专业技能示范两项职责的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应如何适应新模式,走专业化成长发展的道路,这是需要职业教育管理者思考与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我中心在教学管理中,对此进行了初步的探讨与实践。
  榜样引领:选拔学科带头人,发挥其表率作用身教重于言教。多年来,我中心一直按照标准,选拔敬业爱岗、为人师表、具有中级或工程师以上职称、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强、教学业务熟练、专业技能强且具有团队精神的骨干教师担任学科带头人。学生在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到企业实习时,由能力全面的专业课教师担任实习指导教师,到企业生产一线参与顶岗实习,让他们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锻炼自己的技能,然后择优评选出骨干教师,在符合条件的骨干教师中选拔学科带头人。同时,选拔、推荐青年教师中成绩突出的专业课教师参加省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出国研修,或参加以“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为内容的“四新”专业培训。在广大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心目中,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一言一行、工作态度、敬业精神是一个标杆,他们的表率作用会直接影响到青年教师的成长。
  个体支持:促进教师群体教学水平整体提高在教师培养工作中,中等职业学校管理者应该根据教师间存在的个体差异“因材施培”。各教研组应重视对教师的个体支持,即定期评估每一位教师的专业教学情况,了解其技能的熟练状况、专业强项及需要帮助的方面,给予适时指导。评估的方法可以采取学生评价包括问卷法、定期访谈等方式,也可以有目的地开展教师操作技能展示、说课、汇报课等,这些手段均有助于教学管理人员更深层次地了解每位专业课教师的培训需求。在此基础上,各专业教研组可采取个别辅导、集体备课、小组试讲等方式,给予适时的、有针对性的指导。例如,电子电器专业的教师在上电器维修课时,可组织本教研组教师听课,授课教师进行电器实体维修的操作展示,由参与听课的教师具体指出不足之处,如内容如何安排才更有助于学生理解,操作时动作技巧的运用及注意事项,电器维修中一些故障的发现和及时排除的方法等等。这种共同“会诊”的方法,不仅可使授课者的水平得到提高,也会在听课的专业课教师中产生取长补短的效果,直接或间接地提高教师群体的教学水平。
  技能比武:搭建教师自我展示与交流的平台罗杰斯的人本主义学习观认为:通过实践,教育对象可以获得更加显著的学习效果,当教育对象有责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促进其学习。中等职校的专业课教师经常参加教学基本功及专业技能比赛,可以促进其成长。教师参加每年一次的基本功比赛和技能操作比武,在这一平台上,无论是教态、教案准备、多媒体手段的运用,还是实际动手操作,教师都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既是角逐,又是交流。这样的活动不仅可以锻炼每位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可以增强其教好学生的自信心。每次比赛后,都会有一批教学能手、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学校积极推荐这些教师参加县、市组织的专业课教师教学和技能比赛,可极大地激励专业课教师的工作热情。
  以评促教:充分发挥评价后反馈的激励作用现代教育观念认为:教育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育改革,改善教育管理以及为教改决策提供依据。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者要坚信每位教师都愿意尽力做好教育教学工作,同时应加强教师在观念转变和角色转换方面的教育。教师必须重视学生对其教学活动的评价,对学生的评价意见进行反思,作为改进教学方法的依据。如此,教学评价才能积极发挥发现问题、持续改进的作用。我中心根据相应的评教标准,在每学期期中、期末两次对专业课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效果进行评价,分为学生评价、同事评价、专业部评价三部分,各项满分为100分,分别对各项评价设置50%、30%、20%的权重,对成绩排在前5名的教师给予表彰,并授予“学生喜欢的教师”称号;对成绩靠后的5名教师,由专业部与其本人共同分析学生的意见,共同探讨改进措施。综合学生及同事对每位教师的评价,将学生及同事提出的优、缺点及时反馈给每个教师,促使其反思,从而体现出评价反馈的激励作用。
  培育新人:让他们尽快实现社会角色的转换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人有自由意志,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因此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他们就会力争达到某些积极的社会目标。我中心每年都有一批刚从高校毕业的学生走上专业课教师的岗位,要帮助这些新人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专业部的管理人员从“皮格马利翁效应”中得到启示,即对新人的期望值越高,越信任他们,越支持他们的工作,新人就会表现得越优秀。因此,一方面,我中心大力实施“青蓝工程”,试行导师制,采取“老带新”的方式,开展“一帮一”结对活动,无论教学技能还是操作技能,老教师从听课开始,对新教师的独立授课、独立操作都要“扶上马,送一程”。另一方面,根据新教师的个人爱好与特长,有目的地训练其专业技能,尽快地让他们熟练运用本学科的教学设备设施;在教学上,安排新教师专心于一门专业课的教学,且必须连续任教两年后方可更换;在学生进行技能考核时,安排新教师与学生一起考试,一起评分。这些举措有利于新教师的教学水平与学科专业技能的快速提高。
  实现共赢:使专业课教师与技师培养有机结合无论课堂教学还是在生产实习一线,均要求专业课教师能够透彻地理解专业理论,准确地传达给学生,准确熟练地示范专业操作技能,并能运用评判性思维技巧与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学生在技能操作中出现的问题,这是专业课教师必须具备的核心能力。例如,电子专业的学生组装收录机时,教师应在学生装配过程中加以指导,对出现的问题要帮助学生判断原因,加以解决,要求专业课教师的技术水平达到相当高的程度。“双师型”教师应具有“教师资格证书”和“专业技术职务证书”,为此,在专业课教师的培养中,应按照《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方面的规定与要求,不仅要加强教师课堂教学技能的培养,更重要的是要积极引导和组织他们参加劳动部门、行业部门主办的职业资格证与岗位执业资格证的培训与考核,有条件的教师可申请评定第二专业技术职务,早日成为本学科的技师,达到“双师型”教师的标准。中等职业学校应加大“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力度,使教师在教学水平、专业技能及自身专业化成长诸方面实现共赢。
  专业课教师的培养是专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专业课教师队伍的建设水平决定着职业学校专业建设的水平。近年来,我中心电子、计算机专业部经过全体管理人员及教师的共同努力,立足校本培训,采取有力措施,大练专业基本功,在专业课教师的培养、培训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一大批专业课教师迅速成长,为示范专业的建设与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了基础,电子电器技术、计算机应用两个专业分别被评为省、市级示范专业。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66-68.
  [2]吴志宏.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5.
  [3]陈敏.皮格马利翁效应[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53.
  [4]陈志强.教师专业化及其实现途径的探讨[J].职业技术教育,2002,(16).
  [5]胡惠闽.从实践的角度重新解读教师专业发展[J].上海教育科研,2004,(8).
  作者简介:
  徐宗敏(1965—),男,江苏徐州人,教育学硕士,江苏省铜山职业教育中心教师,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学校教学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