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从示范校师资建设方案看“同期互动”的高职教师成长途径
作者:应金萍
关键词:高职教师;成长;示范校;同期互动
从教育部公布的首批28所示范校的师资建设方案来看,每个示范校都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虽方式方法各有不同,其中有一点却是共同的,即“同期互动”是高职教师成长的途径。“同期互动”有多种内涵,同期的含义是:引进与培养同期进行,教师个体培养与团队建设同期进行,企业经历的增加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期进行,专职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期进行;互动的含义是:学校与企业、行业互动,管理与教学互动,产学互动。
引进与培养同期进行是高职教师队伍建设的基本策略如天津职业大学三年建设方案中,培养、引进了15名能够把握专业技术改革方向且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为“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形成了各个重点建设专业均有专业带头人的格局;培养、引进了骨干教师50名,使骨干教师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具备实践教学能力。经过培养,使各重点建设专业全体任课教师都具备了“双师型”素质。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示范建设中实施了“高层次‘双师型’人才引进和培养计划”。高层次“双师型”人才主要是指在本专业及相关领域造诣高深且有较大影响力的行业领军人物;在职业技术应用方面具有精湛的专业操作技术和开拓性业绩且得到同行公认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或“行业专家”;在高职教育人才培养“金字塔”居于高端的省级以上名师。通过设置以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命名的“行知教席岗位”,采取特殊优惠政策,重点引进和培养了23名在本专业领域造诣高深且有较大影响力的“技术大师”、“工艺大师”作为专业带头人;有计划地引进和培养了61名“双师型”骨干教师;引进和培养了23名高水平专业带头人,61名专业骨干教师。可见,培养和引进是师资队伍建设的基本途径。高职院校只有引进和培养同时抓,才能更快更好地搞好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个体培养与团队建设同期进行是高职教师成长的有效途径教师专业成长包括两部分,一方面是教师个体的专业成长,另一方面是教师团队的专业成长。教师个体成长可以为团队建设提供有利基础,团队建设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个体成长。天津职业大学的教师团队是按专业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业教学团队,将专业带头人和课程负责人纳入学校岗位聘任、考核系统,设立岗位津贴,并根据该团队的校企合作及专业建设成效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与年度评优与职称评定挂钩。番禺职业技术学院提出了以培养“双师”素质和建设“双师”结构为核心,以建设优秀教学团队为目标的师资队伍建设方案。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形成了由专业带头人、省级以上骨干教师、校级骨干教师、系(部)级骨干教师构成的素质精良的专业梯队,着力打造了5个优秀创新的教学团队。邢台职业技术学院建设了一支750人的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型”教师和从行业企业聘请的技术专家、能工巧匠构成的专兼结合的教师团队。2007年,教育部在一次例行新闻发布会中指出:“双师型”教师队伍应该有两层含义,过去大家理解比较多的就是从数字方面,现在不仅是数字,还有两个含义,一方面是既具有理论教学素质,也具有实践教学素质。另一方面对整个教师队伍来讲,应该从结构上是“双师型”的。因此,示范校的师资队伍建设十分重视个体与团队建设同期进行。
企业经历的增加与教学能力的提高同期进行是“双师”素质的有力保障高职院校在师资建设中十分重视企业经历与教学能力的双重培养。无锡职业技术学院认真落实教师定期到企业实践、锻炼的规定,同时注重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使“双师型”教师的比例达到90%以上;天津职业大学注重强化教师的企业经历,每年都制定并落实重点建设专业教师轮流下企业顶岗培训计划,鼓励试点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在合作企业中兼职,参与大型企业决策;实行顶岗实践制度,专业带头人3年中安排1年时间集中到本行业有代表性的企业挂职实践,骨干教师3年中安排半年时间集中顶岗实践,参与企业实际技术工作,以保证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能够紧跟专业发展方向,提高专业实践技能。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做出了“专业教师每3年应有不少于6个月的时间到企业进行专业实践研修”的规定。教师具有较强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是提高职业教育课堂教学效果,强化学生能力培养的重要举措。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注重加强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通过开展教师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培训,提高教师的职业教育课堂教学能力,到2007年7月,95%的教师都通过了职业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与测评,所有教师都通过了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掌握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
专职与兼职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期进行是高职师资建设的现实基础《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中指出:要制定“双师型”教师培养和专兼结合专业教师队伍建设的支持政策与办法,聘请一批精通企业行业工作程序的技术骨干和能工巧匠兼职,促进高水平“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教师队伍建设。天津职业大学从企业聘请了相对稳定的4名技术人员与能工巧匠担任顶岗实习指导教师,对下岗待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中的能工巧匠,由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聘用,签订聘用合同,实行合同式管理,担任校内生产实习指导教师,发挥他们实践技能水平高、实践经验丰富的长处。辽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兼职教师数量达到了专业教师数量的30%以上。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实施“专任教师工学动态组合计划”,吸收了企业第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到校兼课。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在“双师型”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计划中把引进兼职教师的方案纳入整个师资引进培养之中。
学校与企业、行业互动是高职师资建设的支撑点密切与行业、企业在人才培养与技术开发应用等领域的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支撑点。与企业、行业的互动更有利于建立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式,更有利于教师贴近行业与企业。南宁职业技术学院通过走校企合作的专业建设道路,与企业紧密结合进行技术项目的合作,尤其是利用学院的科技优势积极为企业提供技术改良、技术开发服务,解决生产技术问题。黄河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建立了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计划管理、教学运行管理和学生学籍管理制度,主动适应并规范校企合作,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作机制,建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定期修订制度,不断将市场对人才的技能要求回馈到人才培养方案之中。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类专业成立了由汽车相关专业的行业、企业专家和院内专业教师组成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以及汽车服务与营销两个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根据汽车类专业的发展,2007年还要成立汽车电子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并修订制定了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和管理条例,坚持每年召开工作例会,对人才的培养规格、专业培养方案、专业改革与建设、课程改革与建设、产学研结合、实训基地建设等进行咨询,提出意见和建议,参与审定教学计划和人才培养计划,并推荐技术人员和专家到学校任兼职教师,完善师资结构。山东威海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把企业引进学校,让师生走进企业。在与威海天海机电仪表有限公司合作投资600万元成立了威海天信电子有限公司,与威海新东方模具公司合作投资1100万元成立了模具制造公司的基础上,通过校企合作,规划建设了金属焊接技术、汽车运用与维修技术等4个项目,基本上使每个专业群在校内都有一个具备典型工厂特征的生产性教学工厂。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参与学院建设,成立了由各合作企业参加的学院顾问委员会、董事会,参与学院重大问题决策;在与力帆集团联合创办“力帆汽车售后技术培训中心”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展与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合作,联合创办培训实体,建立各种形式非学历层次的职业培训机构,共同开发“订单式”人才培养合作项目,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双赢。通过与企业、行业的互动,高职院校更加贴近企业和市场,获得相应的环境、机制与平台促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成长,在为企业发展服务中成长。
管理与教学互动是高职教师专业发展的立足点学校管理与改革与教师日常工作越贴近,越有利于促进教师的发展。管理与改革互动分为整体、局部、个别三个层面。学校的管理与改革会改变教师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和职业角色定位。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学校管理与改革肯定会在改变学校面貌的同时促进教师的发展。浙江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基于CBE模式的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中澳合作项目实践和研究,结合中国国情和中国高职教育的特点,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主线,开发了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和外贸单证员等3个国际贸易岗位的教学包/培训包,确立了相应岗位的能力标准、教学标准和培训标准。这项改革促进了教师的开发能力,同时对教师的评价指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专业群和课程建设势必影响到专业和教师的整合。管理与教学互动,可以让新教师在过渡阶段就参与到创新和实验阶段及专业教学阶段的改革,教师会很快地渡过谋生阶段、调整阶段,迅速迈向成熟阶段。
产学互动是高职教师自我更新的发展机制产学合作是高职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产学合作可以促使教师自我更新。天津职业大学全面开展产学合作,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攻关、产品研发,为企业培训技术人员。合作开发了具有工学结合特色的课程体系,建设了体现岗位技能要求、能促进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的优质核心课程与配套教材、课件,培养了专兼结合的、能担任课程主讲的教师和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宁波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研发中心,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研发,开展技术服务。在重点建设好现有的科技创新中心及化工材料研究所、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研究所的基础上,计划再建立3个研究所,形成一批具有标志性意义的科研成果。河南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主动与企业联合申报科研课题,参加项目设计,构建了“访问工程师”模式,安排教师到专业对口企业挂职顶岗锻炼。
参考文献:
[1]叶澜.教师角色与教师发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应金萍(1970—),教育学硕士,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教学。
(本栏责任编辑:王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