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SWOT分析及对策研究
作者:吴地花 唐高华
所谓威胁,指的是由于环境因素的变动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不利或限制。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面临的主要威胁有以下几方面。
严峻的就业形势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压力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力度的加大和职业结构的不断变化,就业人数陡增。一是高校扩招后大学毕业生数量猛增,2006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413万,比2005年增加75万,此外还有研究生向下挤占大学毕业生位置;二是由于国有企业改革,下岗工人增多,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凸显;三是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加大了对城镇就业机会的竞争。三大就业人口高峰同时出现,而就业市场容量并没有增加,使得劳动力就业市场不堪重负,就业市场供大于求。
用人单位的高学历追求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带来的挑战近几年来,由于毕业生队伍的不断扩大,使得招聘“行情看涨”,一些用人单位片面追求高学历人才,这种重学历文凭、轻素质技能的用人观,无疑抬高了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门槛。
偏颇的社会心理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带来的伤害中国古代就有“学而优则仕”、“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这种传统观念一直存在于国人的潜意识中。大多数人认为只有学术教育才是正统教育,而高职院校培养的是工作在生产第一线的技术人员,更多的是属于“劳力者”的范畴,仕途暗淡。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一度成为时代的“失宠儿”。人们用思想观念筑成一座隐性的心理堡垒,给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设置了一道心理障碍。
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对策
制定对策的基本思路是:发挥优势因素,克服弱点因素,利用机会因素,化解威胁因素;运用系统分析的综合分析方法,将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各种环境因素系统分析,加以组合,可以得出一系列有利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可供选择的对策。
SO对策:发挥优势,利用机会SO对策就是依靠内部优势抓住外部机会:(1)加强与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加强“订单式”培养的深度与广度。由于竞争激烈,企业为了求生存、求发展,需要学校为之培养“量身定做的专业人才”,因此,要抓住这一机遇,加强与企业的合作。(2)树立理性就业观。要拥有阶段性就业的理念,即不要想通过一次就业就找到理想的工作岗位,而应是分阶段从低级向高级理想岗位迈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在初次就业时不要一味地追求高薪,要在日常工作中学会忍耐和积累,要在职场中获胜,必要的经验储备是必不可少的。(3)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强化竞争优势。从理论上讲,专业技能应是高职院校毕业生的看家本领,而这种技能的获取主要来自高职院校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传授与技能训练,高职院校毕业生能否适应市场的需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毕业生的专业技能是否具有时代价值,是否能满足社会市场发展的需要。学校的专业设置对毕业生就业影响很大,俄新社观察家奥莉加·索博列夫斯卡娅尖锐地提出:“如果全国紧缺高级技工,而与此同时高达60%的大学毕业生又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那么,高等教育的意义何在?”④面对时代的“日新月异”和就业形势的“风起云涌”,高职院校必须审时度势,根据国家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就业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灵活务实地设置专业,加强专业设置的针对性、时效性与前瞻性。
ST对策:利用优势,避免威胁ST对策就是利用优势回避、转换、削弱甚至消除不利因素的影响:(1)加强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多的实训机会。普通高校偏重理论教学,高职院校注重实践操作能力的培训,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发挥这种优势,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2)以过硬的职业技能弥补学历的不足,以能力对抗学历。“技术和技能是职校生的看家本领。”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进一步加强技术技能训练,以消除在学历上不如普通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威胁。(3)加强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创业教育,以创业促进就业。1998年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发布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宣言》指出:“为方便毕业生就业,高等教育主要培养创业技能与自主精神,毕业生将愈来愈不再仅仅是求职者,而首先将成为工作岗位的创造者。”⑥创业不分学历的高低,高职院校毕业生应抛开文凭弱势,利用自身技术技能的优势和吃苦耐劳的品性,独立创业或合伙创业。
WO对策:利用机会,弥补弱点WO对策就是利用外部机会弥补、改善内部条件的不足和基础的薄弱:(1)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需要大量技术工人,而许多普通高校的毕业生一心想进大公司、大企业,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应调整就业心态,不放弃进小企业、民营企业就业的机会。(2)加强职业道德的培育,用良好的职业道德与个性修养弥补文化素质的不足。当今企业越来越重视职业道德、团队合作精神等非技能、非学识性因素。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通过对用人单位的调查,发现用人单位对大学毕业生的评价实际上包含了工作态度评价和工作能力评价两个方面,用人单位普遍认为大学毕业生最欠缺的是敬业精神。⑦因此,高职院校毕业生要顺应当今企业文化的发展潮流,加强职业道德的培养,养成诚实的品性、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这些职业技能之外的因素也能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成功就业。(3)获取多种职业资格证书。在就业竞争面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学历低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一时无法改变,但可以利用一些用人单位看重毕业生职业技能这一契机,进行多种职业技能培训,获取较多的职业资格证书。多一种职业资格证书,就多一份就业竞争的筹码,也就多一线就业成功的机会。
WT对策:克服劣势,化解威胁WT对策就是通过克服劣势减轻威胁,寻求突破,应对不利因素的影响:(1)打造学校品牌,提升学校知名度。用人单位在招聘时看重的几种因素是:工作能力、学历、专业、学校的知名度和地位。学校的知名度是隐性的就业筹码,能为毕业生“镀金”。(2)完善高职院校网络信息服务系统。据调查发现,与2004年相比,2005年毕业生通过“网络招聘”求职成功的比例上升了2个百分点,而通过“招聘会”求职的成功率则下降了5个百分点。⑧这表明网络在求职招聘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因此,应大力构建就业信息网络体系,探索建立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上联盟,进一步整合网络资源,促进部门、行业、高职院校等毕业生就业服务信息网络的互联互通,使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随时在网上查询就业服务信息。(3)利用各种人脉关系,为自己的就业“搭桥铺路”。人脉关系包括血缘关系以及亲戚、伴侣、同学、朋友、同事、邻居等各种关系。高职院校毕业生可以利用人脉关系提供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甚至直接找到工作岗位。激励大师安东尼·罗宾指出:“我所认识的全世界所有成功者最重要的特征是‘创造人脉,维护人脉’。”有人说,21世纪的成功哲学是:20%专业能力+40%观念想法+40%人脉=100%成功。拥有良好的人脉关系,就能使人左右逢源,事半功倍,这也是高职毕业生就业时弥补内部劣势、减少外部威胁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需要指出的是,SWOT分析是一种静态分析方法,尚不能结合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做出综合判断。然而,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也是动态的,因此,必须审时度势,适时调整策略,促使高职院校毕业生更好地实现就业。
注释:
①(美)John A.pearce II,Richard B.Robinson,Jr.战略管理——制定、实施和控制(第8版)[M].王丹,高玉环,史剑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140.
②(美)Robert D.Lock.把握你的职业发展方向[M].钟谷兰,曾垂凯,时勘,等,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6:53.
③游钧.2005年:中国就业报告——统筹城乡就业[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5:237-239.
④杨金土.中国职教发展的政策环境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5,(9).
⑤蒋建华,赵学敏.2005教育中国[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6:169.
⑥彭振宇,马必学.高职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探究[J].中国高教研究,2006,(1).
⑦曾湘泉,等.变革中的就业环境与中国大学生就业[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96.
⑧晓方.毕业生求职手段呈现多元化趋势[J].成才与就业,2006,(281-282).
作者简介:
吴地花(1976—),女,浙江庆元人,浙江丽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在职研究生,现主要从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研究。
唐高华(1974—),男,湖南永兴人,华东师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所2004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培训与就业。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