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关于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的设想

作者:潘 毅




  摘要:介绍了楼宇智能化专业产生的背景、发展现状以及该专业的发展对人才的需求,进而结合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点,讨论了关于在中职类学校开设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一些设想。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楼宇智能化专业;发展现状;人才需求;设想
  
  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产生背景
  
  随着社会与科技的进步与发展,楼宇自动化系统所提供的建筑环境已经无法适应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并满足人们对建筑环境信息化、智能化的需求。1984年1月在美国康涅狄格州Hartford竣工的City Place大楼的宣传材料中,第一次出现了“智能建筑”一词,标志着“智能建筑”概念的形成。随后,智能建筑与“建筑智能化系统”蓬勃发展起来,其中以美国和日本最为突出。我国智能建筑起步较晚,直到20世纪80年代末期才有较大的发展,但其发展势头令世人瞩目。近几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相继建成了一批具有相当水平的智能建筑,例如北京的发展大厦、上海的金茂大厦、深圳的天安数码城等。楼宇智能化专业正是为了顺应建筑行业和物业管理的需求而产生的。
  
  楼宇智能化专业的发展现状
  
  楼宇智能化专业是2004年国家教育部和建设部共同发布的建设行业四类技能型人才紧缺专业之一,社会需求量很大。目前,全国只有少数几所高职高专院校开设此类专业。因此,仅仅依靠少数高职类院校承担培养这类技能型紧缺人才的艰巨任务,与目前高速增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很不相称,与现实需求更是相距甚远。这种状况导致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相当匮乏,现有从业人员基本上由电气、电子、通讯技术类人才转行而来,这些人员缺乏建筑及建筑设备等方面的专业背景,未接触过拥有建筑智能化自主知识产权和建筑智能化核心技术的研究开发,进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建筑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因此,加快培养该类人才成为摆在广大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紧迫任务和现实课题。
  
  楼宇智能化技术的发展对该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
  
  根据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的统计分析,楼宇智能化行业发展迅猛,究其原因是最近几年建筑行业发展迅速,目前在建或者待建的住宅或商业性建筑都不再只是能够遮风挡雨的房子,而是向功能型、效益型、节能型、信息化等方面发展。按照智能化楼宇的概念,楼宇智能化技术是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以自动化技术为骨架的综合性技术,所以对专业性人才的要求自然也高一些。我国目前的专业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显然无法满足需求。
  另外,根据国外媒体的预测,近期在中国兴建的大型建筑将占全球的一半,在21世纪,全世界的智能建筑将有一半以上建在中国,这使很多外国公司看好中国的市场,2003年霍尼韦尔亚太总部移师中国大陆,施耐德收购瑞典的世界著名楼宇自控公司TAC并且宣布重视发展中国市场。西门子楼宇自控科技成立了奥运项目部负责配合北京和青岛的比赛场馆建设。除此以外,国内的海湾科技、TCL、浙大中控等纷纷成立楼宇自动化事业部或者分公司。众多的跨国公司和国内知名公司的行动表明,楼宇智能化行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已经到来。与此配套的楼宇自控、智能建筑方面的设计、施工、维护及销售等各方面人才的需求不可估量。因此,楼宇智能化技术人才在今后较长时间内将保持非常广泛的就业空间。为适应就业市场的巨大需求,中等职业教育也应该加入到人才培养的行列中来。
  
  楼宇智能化专业建设的设想
  
  专业建设是一个学校重要的基本教学建设,专业水平是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专业建设工作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格局与质量。为了主动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新形势,应该努力搞好学校的专业建设工作,提高学校的专业建设水平。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点做好这方面的工作。
  (一)专业建设要明确定位
  专业定位很关键,在专业定位中,要考虑到开设的专业应符合中职教育发展的规律与趋势,符合学校的定位与发展规划,紧紧围绕中等职业教育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专业建设必须坚持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定位,即:我们培养的是具备楼宇智能化专业理念,能从事现代化建筑计算机网络化管理、现代化建筑小区电气设备安装、检修、运行维护,建筑电气工程系统的施工与调试,具有综合运用计算机应用技术、信息通信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和建筑技术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要突出技术和技能这两方面。
  (二)课程建设是专业建设的基础
  课程建设是在专业定位的指导下,具体实现培养目标的基本措施。专业人才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而课程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科专业的人才培养。
  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要增强课程的灵活性和实用性,使其更具中职教育特色;理论教学内容体系要尽快摆脱“学科型”体系的束缚,必须打破原有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三段式模式,加大课程整合的力度,使之与职业能力培养紧密结合。实践教学环节则围绕职业能力培养,建立以能力培养为目标的模块式实践教学内容体系,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结合,形成以能力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新体系。
  要使专业建设具备以上特点,课程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学文件的准备是重点,而其中教学计划的制定更是具有指导意义的过程。
  教学计划的最大特点体现在专业实习课题模块,该模块将楼宇智能化技术这一整体分为七个专业课题模块(见下表),让学生通过一个个模块的学习去理解,最后通过综合布线将单个模块连接成一个整体,从而理解楼宇智能化技术的特点。
  
  (三)师资队伍建设是专业建设的人才储备
  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师资队伍建设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要培养一支能适应技术应用型、操作技能型中级专门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注意专业主干课程教师梯队的培养和构建。可以从两方面采取措施:一是根据现今学校的师资多数从电子、电工和计算机专业转行而来,对楼宇智能化技术了解不很透彻,若要开设此专业,需要加大对现有师资的培训力度。一方面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另一方面加深他们对楼宇智能化技术概念的理解,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提高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的工程技术与经营管理人员到学校任教或担任实践教学的指导教师,提高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四)实习、实验基地的建设是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
  实验实训是职业教育教学活动的核心,是实现以就业为导向的根本途径,加强实验实训也是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关键。所以在专业建设过程中只有下大力气增加这方面的投入,搞好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才能使职业教育真正实现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
  实习、实验基地建设是一个学校专业建设的硬件条件。它的建设需要从以下两方面来考虑。
  校内实习、实验基地的建设首先要充分利用好学校现有的专业实训室,如电工电子实训室、PLC实训室、变频调速实训室、单片机实训室等。其次,在此基础上充实综合布线实训室、CAD/CAM实训室(工程绘图实训)、消防及安防实训室、建设供配电实训室、智能建筑(小区)实训室、楼宇设备及其控制实训室、安装工艺实训室等。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充实实训仪器设备,提高仪器设备的现代化科技含量,使之成为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训中心。
  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可以选择一批设备工艺先进、管理水平高、适合学生顶岗实习,又有利于发挥学生创造力的骨干企业作为教学实践基地。学校应该创造条件积极寻求与企业进行合作,让企业全面参与到职业教育的全过程。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学校充分利用企业的工程项目和工程技术人员等可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校企合作的人才培养能动机制,优化楼宇智能化专业的专业结构,同时学生能在真实的工程项目中得到锻炼、巩固知识。而且通过学习也可以了解到更多的关于楼宇智能化方面的新技术、新知识,并将在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带回学校,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从而形成开放式的教学局面。重要的是可以解决目前中等职业教育中普遍存在的场地和设备投入严重不足的矛盾。另一方面,企业通过与学校的合作,并依照“订单”方式优先录用合作学校的毕业生,解决了企业专业技能型人才不足的问题,又节省了新进人员再培训所消耗的时间和大笔费用,从而达到互动双赢的目的。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树立了学校和企业共同承担培养责任,为实施学校、企业双主体教育的新理念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沈瑞珠.楼宇智能化技术[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
  [2]张振昭,等.楼宇智能化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钱卫东,等.楼宇智能化技术概论[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潘毅(1974—),女,四川泸州人,广州市高级技工学校教师,长期从事电气技术专业课的理论和实习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