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试析写作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

作者:周建姿




  摘要:在写作教学中,联想能力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写作必不可少的能力,学生的联想能力差是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来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文章就写作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对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写作教学;联想能力;培养
  
  从心理学角度看,联想是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是横向思维的一种形式,它可以缩短两个事物概念、意义上的距离,把它们结合起来,产生新的设想和新的匹配关系。联想通常表现为时空接近联想、特征相似联想、对比联想和因果联想四种方式。这几种方式各有妙用,几种联想也可以灵活综合运用,以拓宽学生的思路,训练学生的复杂思维能力,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知识积累,并将课内知识延伸到课外社会生活。
  
  写作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培养的理论依据
  
  (一)语文教育理论
  “大语文”教育思想的核心就是“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课不应是封闭式的,而应是开放式的。张孝武先生说:“语文与生活同在。”由此看来,学校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指导学生在生活中观察、积累、体验,引导学生沟通学校活动与社会现实、知识学习与日常生活的联系。
  作为一种创造活动,写作是一项复杂的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往往是一篇作文成败的关键。而思维活动的灵活与否主要取决于能否掌握并运用联想。学生的联想能力差是写作教学效率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写作教学中,联想能力自始至终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是学生写作时必不可少的能力。所以,联想能力的培养既是语文教师在实施“大语文”教育过程中的一种方法,又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之一。
  (二)心理学理论
  几个人对某个事物或观点的讨论分析,甚至争论,能使人们对这一事物或观点的了解与印象更深刻、更全面,甚至可以启发新事物、新观点的创造。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之为碰撞效应。在写作过程中,一方面每个学生个体的联想是多方向的,在不同方向的联想过程中会产生碰撞,在联想的碰撞中学生经过比较、分析,往往会悟出新观点。另一方面,全班几十个学生审题过程的联想流程又是不一样的,教师若能运用碰撞效应的原理,引导学生互相交流,重视学生之间语言方面的切磋、观点方面的交锋和思想上的碰撞,那么,学生的思维就会向更广更深的领域突进,就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联想思维能力。
  
  写作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培养的相关策略
  
  (一)学生准备阶段的写前教师指导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指导工作和学生的准备工作都是为整个写作教学打基础,重点是通过写前观察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首先,要培养联想的习惯。教师必须指导学生留心观察事物,广泛接触和了解社会生活,观察、积累、尝试、体验,积累丰厚的知识底蕴,这是写好作文的重要前提。在细心观察事物的基础上,更重要的是指导学生运用各种联想,并在联想中用自己独特的视角去捕捉事物的特征,才能写出“人人眼中皆有,个个笔下皆无”的新意。
  其次,要有正确的联想途径。联想是一种创造性的心理机制,联想技巧中的关键要素是将人们所要认识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焦点”并围绕“焦点”进行联想,即以某一种思路为“轴心”,将若干想像活动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有层次、有过程并且是动态的思维活动。所以,联想并不是无目的、无规律的胡思乱想,而是根据事物发展的联系性特征和动态性特征,运用具体思维技巧的科学的思考。常见的联想途径有从易到难、由表及里、由一般到个别再到一般和由感性到理性再到感性,只有沿着正确的联想途径,联想才不会离题万里,才能避免风马牛不相及。在写作时,应有一个明确的、正确的中心——“焦点”,再围绕这个中心展开联想,决定材料的取舍,这样写出来的才会是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好文章。
  (二)学生写作阶段的写中教师指导
  这个阶段是写作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指导命题、审题立意、选择材料、谋篇布局、形象表达,这些都要借助于联想。
  首先,要选择有利于学生展开联想的命题方式。
  一是情境命题。情境命题是近年来常见的一种训练方式,就是由教师设计并提供一种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如一件未完成的事、一种值得关注的现象、一组正在展开的矛盾、一个需要思考的问题等,要求学生运用分析、推理、联想、想象,根据所提供的材料的内容或思路来展开。这种命题的方式给学生提供了较广阔的联想天地,而且是定向联想,不易出现偏差。
  二是一题多作。由教师出一道具有多种含义的题目,让学生自由审题立意,从不同角度各自去写一篇作文,然后进行比较分析。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横向联想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在各种角度的对比中,择取与众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和分析事物,获得对事物的新认识。
  三是自由拟题作文。教师平时就要有意引导学生关注社会,让学生面对现实生活有感而发,畅所欲言,随时写下点滴感受。这种训练方式将写作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培养学生的命题能力和取材能力。
  其次,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联想方法。
  在联想方法上,要注意联想的发散与联想的归纳的辩证统一。既要引导学生围绕观点进行联想发散,又要在发散的基础上进行联想归纳。这样,学生才能作出恰如其分的分析与评价,联想才能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进行发散联想,唤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进一步开拓思维。那么,怎样展开联想呢?在写作中,常见的联想方法有以下几种:(1)接近联想,往往展开事物间的链式联系,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景入情。(2)相似联想,是联想的最常见形式,就是由话题出发,联想到与话题同类或相似的事物,从而确定写作内容。这种求同思维有助于归纳推理。(3)对比联想,展开反向思维和辩证思维,或烘托映衬,或旨在求异,或总体把握。(4)因果联想,往往是由果及因、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地向事物的纵深展开思维,或由因及果、由材料推结论、由规律探预见,训练学生思维的深度。(5)内敛式联想,就是给一些宽泛型的话题添加一些限制成分,缩小话题的外延,使写作对象、写作范围等更加明确。
  另一方面,在发散联想的基础上,还要进行联想的归纳。思维的归纳过程也就是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这一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写自己熟悉和能够驾驭的内容。学生的生活阅历还不是十分丰富,从各种媒体得来的间接经验也十分有限,认知水平、思想深度乃至语言表达能力还有局限,最好不要选择那些一知半解的事情作为自己的写作材料。通过联想的发散和联想的归纳,一篇文章的表现内容最终得以确立。这一写作心理技能,我们在平时的写作教学中就要有意识地进行训练。
  (三)学生总结阶段的写后教师指导
  这个阶段是写作教学的深化,包括批改和讲评两个环节,其中,讲评环节尤为重要。在这一阶段也不可忽视对联想能力的培养。
  首先,教师要善于点拨、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全班几十位学生,他们在写作过程中的联想流程是不同的,但每个学生的思维量总是有限的。在讲评阶段,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交流,可以使学生改变联想方向,继续发散其思维,在交流和碰撞中,结果往往是富有独创性的,从而提高学生的联想能力。
  其次,教师还要指导学生进行总结。把每次作文中发现的闪光点,从立意、构思到语言表达等,都记载在自己的材料库中,丰富材料库的内容,长期积累,积少成多,最终会促使学生的联想能力得到提高,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教学中联想能力培养应遵循的几条原则
  
  (一)循序渐进原则
  在写作教学中,学生联想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练习。联想能力培养要注意切合班级总体的联想能力水平,在写作练习时,联想要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内容上可以从片段练习到成文练习,由单一到丰富,由肤浅到深刻,循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的各种联想能力。
  (二)发散与归纳相统一原则
  在写作过程中,联想既要发散,又要归纳。在写作内容上,发散指文章的表现内容具有无限的可能性,在落笔成文之前,要考虑到尽可能多的写作内容;归纳指表现内容的确立过程。在写作技巧上,发散即旁征博引;归纳即围绕中心进行写作。联想的发散与归纳是相统一的。
  (三)深度与广度相统一原则
  联想求深,往往影响面的铺开;求广,往往影响点的深入。这看似是对立的矛盾,其实两者是可以统一的。那就是:在求广的面中去选点,在求深的点上去带面,在写作时既要使联想的知识面宽广,又要使对问题的分析认识透彻清楚。
  综上所述,联想是写好作文必不可少的思维方式。若联想恰当、准确,就可以丰富文章的内容,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深化文章的主题。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里概括得尤为形象:“文之思也,其神远点。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故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进行各种联想思维训练,才会卓有成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1]潘新和.高等师范写作三能教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2]阎立钦.语文教育学引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4]高中联想和想象能力训练:形象解析,巧妙联系——概念联想法写作训练[OL].http://www.ruiwen.com.2006-03-20.
  作者简介:
  周建姿(1969—),女,硕士,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语文教学。(本文责任编辑:杨在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