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激活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段德群




  摘要:职业学校的语文教学应注重教学过程,更新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语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语文教学;学习兴趣;作用
  
  当前,各级各类职业学校正深入地进行教学改革,职业教育语文教学也成为改革的具体对象。在语文教学改革过程中,探讨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有着较为特殊的现实意义。这不仅能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而且还能促进学生更全面地掌握专业知识。
  
  将语文教学融入生活
  
  语文是一门文化基础学科,它对中等职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近几年来,学生普遍认为只要学好一两门技术,毕业后找份不错的工作就可以了。因此语文教学过程不尽如人意,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越来越多的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了兴趣。那么,如何激活语文教学,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素质与能力呢?显然,依据传统教学的套路是不行的。语言文学离不开生活,只有在具体的生活中进行实践,学生才能对所学知识欣然接受。
  笔者在讲授《口语交际——采访》一课时,首先让学生知道口语交际是语文学科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学生的情况,笔者采用了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角色扮演法和引导课文教学法来进行教学。在教学中,笔者努力营造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引导学生互动、交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采访,培养学生的倾听、表达和应对能力。在教学准备阶段,笔者把全班学生分成五组。每组由组长负责组织本组同学阅读《采访》的有关内容,了解采访的要求,并练习采访。最后各小组分别上台展示,他们采访的内容丰富多彩,有的采访班长“关于班级管理的问题”,有的采访班上学校广播员“关于广播站每天工作的情况”,有的采访本班运动会中1500米冠军获得者“关于参加本次校运会的情况”,还有采访了班级同学“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和“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学习体会”等。最后班长还现场采访了观摩教师,围绕了大家比较感兴趣的话题——关于行为引导型教学法的实施、效果、体会。整堂课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在实践中获得了知识。
  教师应倡导学生“阅读中学习阅读,习作中学习写作,听说中学习听说”,这样教学的重点不再是知识的单向传输和生硬接收上,而是学习方法的传授和掌握上,以此提高教学效率,使被动接受性学习转变为主动探究性学习,逐步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最终达到自我提高的目的。
  
  灵活机动地驾驭和使用教材
  
  教材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学生是获取语文知识的主体。教师的任务是如何能让学生从教材中获取知识,语文教师应在学生与教材之间起到“桥梁”的作用,这样,才能让学生走进教材,与教材交流。教师要解决学生与教材交流时出现的障碍,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教材。教师不能把自己对教材的认识强加给学生,同时要正确处理学生对教材理解的差异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对教材的兴趣。教师应当从减轻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压力上入手,要让学生感受到阅读教材是一种享受,而不是沉重的负担。教师不能让学生感到阅读就是为了回答问题而做程式性的分析,而要充分挖掘教材中学生发现不了或感受不到的艺术美和思想美,使学生感到教材不仅是知识的载体,而且是艺术、思想的结晶,让他们从教材中感受到艺术和思想的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还应重点教给学生理解教材的方法,让学生运用这些方法获取知识。
  笔者在讲授《雷雨》一课时,采用了“讨论—辩论—点拨—归纳总结”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的启发、诱导贯穿始终。上课时,笔者没有立即拿教材来讲课,而是给学生播放了话剧《雷雨》的精彩片断,利用剧情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思考:作者为什么要以“雷雨”作剧本的题目?学生分析、讨论,明确其作用后,再让学生弄清“周朴园对鲁侍萍究竟是真情还是假意”,并以此作为切入点,来分析周朴园性格的特点。因为这个问题,既让学生比较感兴趣,又能反映周朴园性格的复杂性。在学习中,让学生学会研究和分析问题的方法,以学生的讨论代替了教师的讲授,让学生动脑、动口,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的学生的思维。在讨论中,无论学生持何种见解,要求学生都必须紧扣剧本,从人物对白中、舞台说明中去寻找自己的理论依据。最后教师根据课本内容对教学内容作全面的小结,使学生对教学内容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知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
  显然,教师如果能全面熟练地驾驭教材和使用教材,语文课堂教学就会“活”起来。否则,教材就会变成死板的说教材料,让人生厌,使课堂沉寂。要想激活语文课堂教学,首先要制定好语文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目标不仅决定语文课堂教学的方向、过程、内容和方式方法,而且还关系到语文课堂教学的全局,它是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的先决条件。教师必须体会大纲要求,理清教材程序,了解认知前提,摸清学生心理,然后制定出科学的语文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中要突出自学能力的培养。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要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就要着眼于学生的学,在教法中渗透学法,用教法指导学法。教师还应该认识到,学习是一种个体的智力活动,它固然要遵循一般规律,但每个人的学习又必然有自己的特点。因此,在教给学生一些科学的、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同时,还应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方法,主动地进行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发挥教学艺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艺术源于教学,而又高于教学,是对教学的再创造。凡是成功的教学都是艺术化的教学,而只有艺术化的教学,才是成功的教学。因为,教学艺术是教学方法的升华,是提升教师吸引力和魅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好方法。“活”的语文课堂教学离不开教学艺术的支撑,教师要精确设计每一堂课乃至每一分钟的教学,拟定每堂课的教学目的和预期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在课上的学习和认识活动达到最优化。因而,教师必须想方设法,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年龄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语言训练为主要内容,以灵活运用方法为手段,去努力增强学生的参与兴趣。只有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变枯燥的“填鸭式”教学为生动活泼的“主体教学”。
  在讲授《出色的主持人口才》一课时,笔者把学生分成五组,每个小组负责组织实施、模拟主持一场精彩的活动:第一组展示“举办服装秀活动”;第二组展示“巴士奇遇结良缘”;第三组展示“对明星的了解”;第四组展示“由星座谈性格特点”;第五组展示“辩论早恋的问题”。五个小组分别展示了五种风采,他们把课本知识融入到生活中,模拟主持各种各样的活动,而且组织得有声有色,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学习兴趣盎然,课堂气氛异常活跃。不仅使学生了解到了主持人在常规情景中展示语言的非常魅力,而且还确立了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了学生积极思维的品质。
  “活”的语文课堂教学还要讲究语言艺术,并能很好地运用有声语言和无声语言。语文课堂教学语言应具备以下特点:一要规范,教师要用普通话,切忌将方言、土语、口头禅带进课堂;二要有科学性,教师对问题的分析和认识要完整、严密,对所教内容要准确无误,切忌含糊其辞;三要富有美感,语文教师上课时要适当选词,善于修辞,巧妙组合,口若悬河,出口成章;四要抑扬顿挫,同时要注重体态语言的运用。教学中,教师的举手投足,都应带着鲜明的感情色彩,学生置身于情感氛围中,不自觉地就会受到熏陶和感染。
  
  发挥语文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教师应该努力强化语文课外阅读和其他课外活动,加强语文教学同各科教学和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联系,创设良好的语文环境,变封闭式为开放式语文教学。比如,笔者主动承担着学校学生记者团的辅导任务,经常指导学生写作,并帮助他们修改稿件,有时还参加记者团开展的教育活动,鼓励他们深入学生班级挖掘学生中的好人好事和典型先进事迹,并组织学生编写成记叙文、散文和诗歌等形式,使学生的写作水平不断提高。这不仅培养了学生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从中受到教育。因此,每学年学生记者团中都会有一些区、市级优秀学生干部和“三好学生”。平时,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推荐或帮助学生选择一些课外读物,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兴趣自愿选择和阅读读物。同时,还可定期组织学生举行相关的语文知识竞赛、课文朗诵、演讲比赛等活动。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学习、读书的积极性,又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
  我们应以创新语文教学方式、发挥语文教学在实施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为教学重心,充分利用语文教学和学习的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个性、创新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作者简介:
  段德群(1962—),女,广西石化高级技校讲师,主要从事语文教学工作。
  (本文责任编辑:周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