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1期
推进前堂后台相结合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王诗文
关键词: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内涵;举措;特色
高等职业教育应当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为宗旨,强化实践动手能力,体现产学研结合。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正是依托行业、依托市场、依托自身建立的理论与实践“零距离”接轨,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交叉互换的一种新型职教模式,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起到启发、借鉴和指导的作用。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涵
前堂,即课堂,指课堂理论课教学。后台,即课堂理论课之外的其他教学成分,分为校内台、校外台和社会实践平台三部分。校内台指学院的电视台、广播电台、大型演播厅及各专业实验室和网站、院报等实验实训场所。校外台指全国各省、市、县电视台(站)、广播电台(站)、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卫星地面站。社会实践平台指各报刊社、通讯社、网络公司、动漫公司、广告公司、影视制作公司、影视拍摄基地、电影制片厂以及其他实习实训场所。“前堂后台”正是以校内实习基地和广播影视传媒行业的雄厚资源为平台,以培养应用型、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零距离”接轨为原则,以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交叉互换为手段,以校内台与专业台一体化融合为产学研载体,构建模拟加实际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运行模式。实现前堂与后台有机地结合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实践技能。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举措
构建校内办模拟电视台的运行模式依托学院演播大厅、学院电视台、电台、编辑制作室和各类实验室的平台,让教师与学生角色交叉互换,构建一面是教师与学生的课堂学习网络,一面是教师与学生分别担任台长与编辑、记者与主持人的工作实践网络,让教师和学生在半工半读的平台上交叉学习实践。以专业教师和骨干学生为两台一厅(即电视台、电台、演播厅)的框架,按两台一厅工作流程编制部门和工作人员,成立新闻部、专题部、综艺部、制作部、采编部、技术部、播出部,让教师和学生分别担任台长、副台长、主任、副主任、策划人、制片人、记者、主持人等。定时间、定任务、定岗位、定职责、定要求、定奖惩,确定访谈类、专题类、综艺类、新闻类、竞赛类为节目制作范围,按照专业电视台的工作运行机制,定期制作节目,定时播出节目,定期讲评节目,成立节目评审小组,将优秀节目向省市电台、电视台送播送评,形成前堂学习理论知识,后台进行综合技能训练,前堂与后台紧密结合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
构建校内办模拟公司、模拟报刊社的运行模式,按照企业公司运营方式模拟工作流程模拟公司是指人为创造的工作任务、经营活动的仿真模拟环境。学生在其中可经历全部业务运作过程,了解和清楚其各环节之间的联系,而不必承担任何经济活动风险。根据产品和服务项目的不同定位,学生在此可以进行营销、财务、贸易等业务过程的模拟活动。在模拟过程中可以按照现实经营活动中通行的做法设计和运作。由此可见,模拟公司其实就是一种有效的实践教学法。影视艺术系根据其动画、广告、节目制作、摄影摄像、人物形象设计等特色专业成立模拟影视制作公司、广告动漫公司、婚庆礼仪公司等。新闻系根据广电新闻、网络新闻等专业成立模拟新闻报刊社、新闻DV俱乐部,让教师与学生分别担任公司的经理、副经理、策划人,分别担任报刊社的社长、副社长、总编、副总编,让他们一起进行由模拟到实务,从务虚到务实的实践锻炼,在产学结合中提高技能。
构建校内办广播电视频率频道的模拟运行模式播音主持系根据播音主持专业的特点,将专业课教室建成音频工作站和视频工作站,也就是一个个小型电台、电视台,形成模拟电视频道、模拟广播频率的运行机制,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零距离地在专业课教室里学习和制作节目。让他们自采、自编、自导、自播、自制、自评,反复演练,循环实践,从而达到提高专业技能的目的。
构建校内办模拟教学工厂和模拟协会的运行模式信息工程系根据电子类、工程类、信息类专业的特点,发挥现有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作用,将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融为一体,进行零距离教学,按照“超市教学法”向学生开放实验室;成立电子协会和网络俱乐部,让教师与学生分别担任会长、副会长和俱乐部负责人,建立协会章程和俱乐部规则,成立电子制作小组、家电维修小组和技术开发小组,开辟网站,提供无偿服务。形成校内办模拟电子协会,模拟网络俱乐部和模拟教学工厂的运行机制。
构建与专业电视台交叉融合的一体化运行模式学校利用装备一新的700平方米演播大厅这一载体与省市电视台以及社会上的影视公司、演艺公司进行台院合作,台公司合作,让教师和学生直接融入专业台和专业公司,担任副编导、副制片、副摄像、副经理等,直接参加专业电视台和影视公司的节目制作,实现教学、管理、生产、经营,产学研交叉融合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与传媒机构和企业联合办学的模式实行校外生产性实习,校内教学模块整体置换,采用订单式和学分制培养形式,形成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循环学习链,通过现场教学的方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构建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行为导向式的项目课程教学模式 要求各专业以现场作业流程为导向开设课程,实行“宽基础,活模块”的课程结构,强化知识向技能的转化。项目课程是一种以专业技能课为基础,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其目的在于加强课程内容与工作之间的相关性,整合理论与实践,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效率。其操作步骤是由教师设计项目任务书,学生根据项目任务的要求进行信息收集、计划制定、任务实施、产品制造,最后由教师和学生对项目完成的过程及产品进行综合评价。项目课程教学将实际工作过程、职业活动的真实场景直接引入到教学内容中来,实现了学习与就业的同步,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使学生的职业能力、社会能力、生活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特色
前堂后台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广播影视传媒类高职教育的特色,形成以校内为主,向校外辐射,以自办节目为主,向专业台、专业公司交叉延伸,以专业教师和骨干学生为主,向所有教师和全体学生拓展的学习工作真实场景;形成以点带面,模拟到实务,理论到实践的立体交叉的教学实践循环网络。在前堂后台的模式下,理论与实践得到了紧密的结合,学院与电视台和社会市场实现了零距离接轨。通过自办电视台、电台,自办广播电视节目,自办模拟影视制作公司、影视广告公司、动漫公司,自办模拟教学工厂、协会和俱乐部,实现了教师与学生双重角色的交叉互换,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零距离”教学,实现了半工半读的有效结合,实现了教学、生产、管理、服务产学研的一体化融合,实现了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
参考文献:
[1]谈松华.人才培养模式变革与教育制度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06,(16).
[2]薛喜民.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3]严雪怡.论职业技术教育[M].上海:上海科技文献出版社,1999.
[4]张秉钊.校企合作“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作者简介:
王诗文(1956—),男,安徽怀宁人,安徽广播影视职业技术学院院长,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及新闻传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