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职教育体验式单元课程的教学设计

作者:高 苑 张海鸣




  摘要:高职教育课程设计是高职教育课程开发与实施的重要环节,单元课程与体验式课程是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新鲜事物,对此可以从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具体项目情境设计、体验活动设计、考核方法设计等五个方面加以考察。
  关键词:高职教育;体验式单元课程;教学设计
  
  单元课程是在具体的专业课程中相对独立的课程,是具体专业课程的一部分。体验式课程是指学生深入职业现场或在仿真模拟职业现场的环境中通过职业培训、岗位训练、顶岗实习等方式进行学习的课程。这类课程的教学是以自主职业体验的形式,使学生在实际工作中或自己动手、动脑,或与人(同学、师傅)合作,观察、体验、处理职业现场遇到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人际关系问题,获得职业专门技术能力和职业关键能力,得到职业经验的积累的过程。这种课程范型适用于毕业班的学生,重在培养职业综合能力。我们将体验式单元课程的内涵扩展为包括参观、访问、毕业设计乃至学生文化生活、技能比赛的活动课程。这样的课程不仅适合于毕业生,也适合于各个年级的学生。体验式课程按照体验内容的针对性又可分为主题式体验课程与复合式体验课程。
  体验式单元课程的教学设计总体框架包括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具体项目情境设计、学生体验活动设计、体验活动进程设计、体验活动考核方式设计等。
  
  具体项目体验目标设计
  
  单元课程分解为模块化课程后,每一个模块都对应着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教学设计中目标设计主要是针对具体项目进行的。而具体的项目或任务又可以有体验的侧重点,如制图中的立体表象、磨床操作的时间知觉等,这样的侧重点是各种专门技能形成的关键,体验目标的设计就是要围绕项目或任务中所蕴涵的关键加以设计,主题式体验课程因为具有明确的体验目的,所以目标设计可以围绕体验主题进行层层分解、细化。复合式体验课程因为体验的内容与技能的培养、知识的获得是整合在一起的,所以体验的目标应着眼于任务、作业、产品、服务的完成质量的综合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
  
  体验式教学方法设计的思想来自实践性教学,其原则是积极促进学生情境知觉、动手操作和动脑思考紧密结合。不仅要激励学生的自我反省、自我指导和自我激励,而且要充分发挥教师与学生、教师共同体、学习者共同体的相互反馈作用。必须做到动手操作时有思考题,理论学习时伴以情境观察与操作,教师应具有动手与动脑的习惯和技能。
  国内外高职教育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以下几种重要的实践性教学方法。
  要素作业复合法即按照操作技能的掌握总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原则,通过对生产劳动过程的分析,将某项工种分解成若干相互衔接的简单工序即作业要素,让学生在熟练掌握这些要素的基础上,进行复合应用,形成简单作业,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新的工序,与已学工序形成复杂作业,从而使学习成为一个由简到繁、循序渐进的过程,使学生的技能不断提高。
  任务驱动教学法即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项目的教学方法,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在技术领域,几乎所有的产品都可以作为任务,任务驱动法与项目教学法的教学思想是一致的。
  引导课文教学法奔驰公司于20世纪70年代开发出的引导课文教学法,是借助一种专门的教学文件,即“引导课文”,通过引导问题、工作计划和自行控制工作过程等手段引导学生独立完成学习和工作任务的教学培训方法,是项目教学法的完善与发展。学生要通过自学的方式,从书本的抽象描述中刻画出具体的学习内容,并由此建立起具体的理论实践的对应关系,培养学生独立解决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实践经验,系统地培养学生的组织计划能力及处理问题的灵活性。引导课文的种类包括项目工作引导课文、工作岗位引导课文、知识技能引导课文等,是由引导问题、学习目的描述、学习质量控制单、工作计划、工具、材料需求、时间计划、专业信息等部分组成的一整套教学方案,适合于各专业高级能力的培养,但占用时间较多。
  项目与迁移性培训方案德国的西门子公司和联邦职教研究所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性培训方案,是一个系统培养关键能力的一揽子方案,是以实际工作为出发点和导向,以迁移和应用为目的,通过项目方法培养学生关键能力的系统化教学方法。该方案把四十多种关键能力分成组织与完成生产联系任务、信息交流与合作、应用科学的学习与工作方法、独立性与责任心、承受能力等五大类及再现、重组、迁移和应用等四个等级,再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程序,以小组作业或独立工作的方式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关键能力的培养。这是一种与现代劳动组织方式相适应的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方法,虽然该方案实行起来较为复杂,但毕竟使关键能力包括部分职业道德的培养变得可以具体操作,因此,对于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具体项目情境设计
  
  情境的创设具体项目或任务一般是指案例或故事、艺术或文学作品、现场情景、言语描述的情境或模拟情境,如模拟设备、模拟客房、模拟病房、模拟商店、模拟公司等。特别布置的场景需要考虑场地的选择与布景的选择,如舞台、音乐、灯光等,仿真的情境可能是实验室、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现场的情境可能是生产加工装配车间、工业生产线、拍摄和播放职业场景和操作录像等。组织这些活动自然比课堂教学复杂,但如果精心联络和设计,效果要比单纯的课堂教学好得多。
  情境的优化即在全面考察和分析工作活动过程与情境的基础上,把其中的基本要素精心组织在一起,为学生创造出接近真实职业劳动现场和便于教学组织的情境。这是对体验式课程的情境化贯彻,是为了满足学生多种学习活动并行或交替的需要。如让学生在一次课上既可以接触工作情境,又可以动手操作,还可以通过表演、阅读、听讲或讨论理解操作情境与过程,多功能教室就应发挥这种作用。也可以通过教室、实验室和工作间的功能组合搭配,达到体验式课程的要求。
  
  体验活动设计
  
  参观依据参观地点的不同,可以分为校内参观和校外参观。校内参观主要是在实验中心、实训中心、网络中心、多功能教室等,校外参观主要是到实习基地、订单培养的企业和合作办学的企业等。在参观之前,应给每个学生一份观察内容作业书,要求学生按作业书的要求仔细观察,把整个活动内容写成作业,对相关的管理制度、工作内容与特点、生产设备等印象深刻的东西加以记录,活动结束后,组织学生座谈,由学生描述自己的感受,并进行整理。
  实验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前必须接受企业员工制度培训、职业道德培训、设备操作规程培训、安全保障培训并通过结业考试,方能进入实验中心。学生进入实验室必须着工装或穿防护装备,打卡,遵守严格的考勤纪律以及实验室的管理规定和制度(如实验室物品存放取用规定、实验室安全防护规定、标准化作业规定等)。对违反规定的学生要记录在案,并不准进入实验室。实验室应装有视频监控设备以及联网的计算机投影设备,对实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进行实时监控并存储,在实验结束后的总结过程中回放并做成课件,供讨论及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用。每个学生必须对自己承担的角色有清楚的理解,可以用解说的口气描述自己在生产实验现场的职责。在开始实验前,先播放课件,仔细观察对象的行为,讨论评议角色在实验过程中的违规行为,做好记录,讨论评议的方式可以采用正、反方辩论的形式,以利于深入理解角色的规范和行为准则。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