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关于职业教育学研究范式等
作者:佚名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二十五期余婉娜,饶异伦《职业教育学研究的未来范式——以问题为中心的跨学科研究》
关于中职硕士培养
作为新生事物,中职硕士的培养还处于探索阶段,因此难免在培养的诸多环节中出现矛盾,影响培养质量。中职硕士的培养主要存在十大矛盾:(1)学位:专业性与学术性的矛盾;(2)目标:统一性与多元性的矛盾:(3)招生:同一性与差异性的矛盾;(4)课程: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矛盾:(5)教学:针对性与灵活性的矛盾;(6)管理:集中性与分散性的矛盾;(7)学员:工与学的矛盾;(8)导师:“厚此”与“薄彼”的矛盾;(9)毕业:“去”与“留”的矛盾;(10)模式:国外借鉴与中国特色的矛盾。
摘自《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二十五期刘晓《论目前我国中职硕士培养的十大矛盾》
关于中职教育
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教育结构取决于国家和地区的产业结构,现时的产业结构调整需要职业教育培养大批的技能人才。不能因为初中毕业生数量减少了,为了填补高中生源缺口而牺牲中职。因为初中毕业生人数减少而决定取消中职的论点是站不住脚的。中职教育要想继续发展下去,出路有三个:第一,办职教集团;第二,面向中西部招生,开展合作办学;第三,大中城市政府要做出政策调整。此外,还可以面向进城务工人员进行职业培训。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二十八期芒刺《数量再少也不能取消中职——对话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姜大源》
关于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内涵
国际上对职业教育的解释是:一种综合性的专业或技术教育,其中包括普通教育课程、技术课程(包括技术以及和技术有关的科学)与有关各个经济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中各种职业的知识和技能的课程。因其教育目标宽阔而有别于职业培训。国际上对职业培训的解释是:目的在于向受训者提供必要的技能、知识和态度,使其能有效地从事某一具体职业或承担某一具体工作的一种活动。一般职业培训的课程内容不包括普通教育的科目。在我国,一方面是把职业教育当作一个综合术语使用,包括职业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两部分;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一般作狭义理解,即职业学校教育。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上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是个统称,既包括职业教育,也包括职业培训。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的解释与国际上的解释是基本一致的。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三十期孟景舟《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关系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
关于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
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不同点:(1)最终培养目标不同;(2)教育战略不同;(3)教育实践重点不同。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相同点:(1)共同主张教育过程的延续性;(2)共同主张教育内容的职业性;(3)共同主张教育空间的社会性;(4)共同主张教育目的的双重性。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1)职业教育与终身教育具有一致性;(2)职业教育是终身教育的一部分;(3)职业教育贯穿于终身教育之中;(4)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摘自《教育与职业》2007年第三十期禹明华,刘智群《终身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探讨》
关于职业教育的终结性
在传统的教育制度体系中,职业教育的终结性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较低层的教育缺乏高延性。从作为一种教育自身的发展角度来说,教育过程不具备正常的发展功能,不具有体系内部应有的较低层次向较高层次教育的延伸性,表现为一种“断头教育”。(2)较高层的教育缺乏前接性。高等职业教育对于中等职业教育、中等职业教育对于初等职业教育均不具备正常的接纳职能,因而不具有体系内部应有的较高层次教育对较低层次教育的带动性,表现为一种“无身教育”。(3)特定阶段的教育呈现空白性。其典型表现就是对以体育竞技、艺术表演人才为代表的“特殊技能人才”的学校教育的缺乏,传统的培养方式使他们成为“普及教育”、“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实际失学者,这一领域也成为我国现代社会中义务教育阶段仍然存在的“盲点”、“空白”。
摘自《职教通讯》2007年第九期张振元《论职业教育从终结性向可持续性的转变》
关于职业教育的交易成本
交易成本的概念也可以运用到职业教育领域中来,职业教育的交易费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职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成本,即合理配置职业教育中的人、财、物等有形资源造成的资源合理流动的费用。(2)职业教育中的人员组织、监督与管理成本,即管理、激励、使用、培训等方面的费用。(3)职业教育的信息成本,即获取与教育相关的信息的费用。(4)职业教育活动之间、职业教育组织之间以及职业教育组织和其他组织之间的社会协调成本。(5)职业教育制度的运行与维护成本。组建职教集团,能够更好地达到降低职业教育交易成本的目的。
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7年第二十九期杨柳,夏金星《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的经济学分析》
关于大学生诚信公示
诚信公示对大学生诚信就业具有促进作用:(1)诚信公示方便了用人单位了解大学生的真才实学,增加了大学生弄虚作假的难度;(2)诚信公示通过提高失信成本,抑制了大学生为贪眼前利益铤而走险的内心动机;(3)诚信公示有利于大学生在全面了解用人单位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提高求职的针对性和准确性;(4)诚信公示有利于教育广大大学生和用人单位重视诚信,提高全民的诚信意识和契约意识,为大学生诚信就业市场的形成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摘自《职教通讯》2007年第十期邹开亮《诚信公示与大学生诚信就业》
(逸公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