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大学高职院三维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作者:罗海丰 陈泽龙
关键词:大学高职院;三维教学体系;构建策略
为了适应21世纪经济现代化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需要,《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指出:“部分本科院校可以设立高等职业技术学院”,以此增加高职办学途径,拓展和充实高职教育。在此背景下,我国出现了大学高职院这一高职教育新模式。不同的教学体系适用于不同教育模式,那么,何种教学体系才能真正体现大学高职院的特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呢?在对大学高职院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进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三维教学体系,并着重探讨其构建策略。
大学高职院三维教学体系的构成
教学体系是由构成教学系统的诸要素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变,教学体系也将不断变革与完善。学校的办学定位及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教学体系的构建。因此,在构建反映大学高职院特色的教学体系时,首先必须明确自身的办学定位及培养目标,这是构建教学体系的逻辑起点。
大学高职院既不同于其所依托的普通高校,也不同于一般的高职院校,具有其独特性。一方面,与普通高校相比,高职院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更重视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以体现高职特色。普通高校的主要任务则是培养科学型人才,发展科学技术。但两者的区别是相对的,处于同一屋檐下的两者既可以在一定层次上进行分流,又可以进行交叉。与大学共享雄厚的师资、设备、经费和各种无形资产的优势,能够使高职院有效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与规格,有利于部分高职专业向高层次延伸,在一定意义上实现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相互沟通。另一方面,大学高职院与普通高职院校相比,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办学层次和人才培养目标上。当前,对高职教育的办学目标已基本形成共识,即高职教育要以社会需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坚持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技能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较高素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与这一目标相适应,其办学层次以专科为主。大学高职院的重要特点是办学层次多样性,不仅仅停留在专科层次上,还可向本科甚至研究生层次延伸。特别是在经济发展较快的沿海地区,大学高职院的重点是发展本科层次的教育,其目标定位应围绕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培养能够使用现代高科技设备的技术操作人员。
不同办学定位与人才培养目标将会产生不同的教学体系。大学高职院办学定位的多层次性和人才培养目标的提高,使得建立一个独具大学高职院特色的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和高职教育,充分反映大学高职院本质特征的教学体系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根据大学高职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我们认为,单纯强调理论、实践或能力的教学体系都是不适合的,应建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同时涵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三维教学体系。具体而言,大学高职院三维教学体系是以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强调理论教学体系的基本性、实践教学体系的针对性,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培养知识厚、技术全、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级技术型人才,由职业能力、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三个维度为主体构建而成的教学体系。其中,职业能力是三维教学体系的核心,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都围绕它进行运作,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服务于大学高职院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构成具体如下图所示。
值得注意的是,三维教学体系并非是一个由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中的各个环节简单组合而成的静态体系,而是一个既有系统性又有灵活性的动态体系。各个专业要根据培养目标、专业特点等实际情况,围绕培养职业能力这个核心,合理安排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且有计划、分步骤、分阶段地加以实施。
大学高职院三维教学体系的构建策略
(一)引入可持续发展理念,促进三维教学体系的协调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是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一个新概念。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取得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可持续发展强调人与自然、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和谐、持续发展,这一概念使用到今天,已不再局限于环境学和生态学领域,其和谐与发展的核心理念已成为众多社会领域的行动指南。我们认为,可持续发展也同样对大学高职院三维教学体系的不断协调与完善具有指导意义。职业教育不是终结性教育,它应该为人的一生不断接受教育、接受培训提供各种可能的机会和条件。尤其在知识、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技术更新换代的周期不断缩短,职业教育恰好能为人们适应新形势、不断换岗、转岗提供知识、技术及能力上的支持。我们应根据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反应并灵活地进行自我调整,从而不断完善、发展三维教学体系。同时,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引下,三维教学体系中各组成部分之间应该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各要素的和谐发展,有助于教学体系的自我完善和良性循环的形成。
(二)准确定位职业能力,为三维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在三维教学体系中,无论是理论教学体系还是实践教学体系,都是建立在对某一具体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分解的基础上。因此,对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体系的分解是否准确,将会影响和制约三维教学体系的建构。一般来说,职业能力包括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和心智技能。但这只是概念上的划分,具体到不同专业,由于其所对应的职业岗位或者岗位群不同,职业能力将具有不同的内涵。那么,又该如何准确定位职业能力呢?有研究认为,在分析、解剖某一职业岗位或岗位群职业能力的过程中,主要有三个途径:一是各专业成立专业建设委员会。邀请专业建设委员会的专家和行家分析、解剖被确定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二是邀请部分业务骨干作为兼职教师,协助学院分析、解剖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三是对毕业生进行跟踪调查,通过毕业生的信息反馈,完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职业能力分解。①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定位职业能力,将为三维教学体系的构建提供理论依据。
(三)优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更为广阔的平台
职业能力培养是一个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局部到整体、由生硬到熟练再到自如的训练过程。大学高职院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必须遵循这个基本规律。强化实践教学环节,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内容,将会为职业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个更为广阔的平台。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在强化实践教学方面,首先,要增加实践性教学课程在整个教学计划中的比例。除基础课外,理论课与技能课比例应达到1∶1,以便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践教学。其次,要改变实践教学依附于理论课教学的传统模式。设立单独的实践课程,并进行单独考核。再次,要充实实践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用性,为提高实践性教学环节提供质量保证。最后,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通过参加科学实践,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毕业后从事创造性的工作打下良好基础。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走出校门,参加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为社会服务。
适当调整理论教学内容理论教学的重点是解决好知识的无限性和学时的有限性的矛盾,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和先进性。具体而言,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坚持必要的基础理论课。基础理论课不应盲目追求基础理论的全面、系统和深度,应针对区域经济与行业发展的特点和要求,确定理论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并及时对各门课程特别是基础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筛选、补充、更新和重组。其次,要加强专业课的应用特色,根据专业服务方向,设置职业性课程,特别是与专业主干学科有关的应用理论课。再次,适当拓展选修课的广度。扩大学生选修课的范围,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最新动向,迅速将最新科技成果引入课程,发挥选修课灵活性强的优势,为实践教学改革服务。最后,在理论教学中,要注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所学知识具有综合性、交叉性和前瞻性。这是因为,许多知识的新生长点,往往存在于那些学科相交叉、结合和融会的领域,如果仅局限于某一个狭窄的知识领域,会使得在对知识的把握上囿于“见木不见林”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取和能力的提高。②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