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中理论与实验的整合

作者:苗向阳




  摘要:以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作为研究载体,提出了穿插形式、课内课题形式及项目小组形式三种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形式,并结合课程内容重新设计了教学方案。
  关键词: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理论与实验;整合
  
  目前,在高职教学的研究中,一体化教学、项目教学等教学模式是研究的热点。但大多数高职课程仍然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模式。本文以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作为研究载体,提出穿插形式、课内课题形式及项目小组形式三种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形式,并结合课程内容重新设计教学方案。通过实践发现,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使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能力有明显改善,对教学评价的满意率有大幅度提高,而不满意率显著下降。
  
  高职《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实践设计
  
  当酸碱滴定教学开始时,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还没有养成,采用设计型或者综合型整合方式不够现实,而采用穿插式整合可以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配位滴定采用教师给课题和研究方向的做法;氧化还原滴定采用学生找课题、立项目、设计方案的做法。
  “课内课题”不同于通常意义上的研究课题。首先,该课题研究范围局限于课程中“配位滴定法”这一章。研究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配位滴定的原理及其应用,让学生从事这样的课内课题研究是为教学服务的,而不是去发现或者探索某个未知的领域。其次,这个课题的研究时间也有限制,要求学生在两周内完成。课内课题的来源不需要学生寻找,而是由教师直接布置,在教学前完成课内课题任务书,在教学中有课内课题实验,在教学后完成课内课题的结题报告。
  “项目小组”一词中的“项目”来自“项目课程”与“项目教学”。项目组织者根据选题情况将全班学生划分为三大类项目方向,即高锰酸钾法方向、重铬酸钾法方向及碘量法方向。在每个项目方向中再根据全班的学生人数分为三个平行的项目小组,选出每个项目小组的组长。
  
  实践研究及其效果分析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对象定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微电子工程系2004级精密电子电路技术专业的两个班级。这两个班级的基本情况见表1。
  
  (二)研究方法和材料
  实验设计采用双组前后测设计。其中30412P班级是实验班,在这个班级实施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方案。30411P班级是对照班,进行常规教学。前测采用的是一年级《工程化学》课程的结业成绩。后测采用的是《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结束后作者编制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问卷就整合教学的协同度、学生课堂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动手能力、与人合作等方面展开调查。
  实验中的自变量是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形式。因变量是教学效果,调查问卷为测量依据。实验中处理控制变量的方法是:(1)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授课教师都是课题组成员,没有刻意地宣扬研究计划,事先未告诉学生要进行此项研究,按照设计的方案教学。(2)从教学内容角度来说,实验班与对照班相差不大。实验班比对照班多了一个酸碱滴定法的考核实验,理论教学时数少4课时,两组都完成了教学任务。(3)虽然不能随机编班,但学生进校时是随机分班的,化学基础相似,又有同样的高职学习经历。教学中选用的教材、实验仪器等都相同。
  (三)研究的实施
  在整合的教学方案设计之前,采用对往届学生问卷调查、与任课教师访谈等方法研究了《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教学现状。95%的学生认为这门课程在教学上需要改进,23%的学生认为需要很大的改进。大多数任课教师认为由于扩招的缘故,学生人数剧增,无论从师资还是实验条件上都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教学质量直线下降。在得出以上研究结论的前提下,我们制定了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授课计划,制定了实践研究方案。实践研究于2005~2006学年第一学期进行。
  (四)研究结果
  《工程化学》结业成绩(前测结果)(见表2)。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工程化学》课程是在2004~2005学年第二学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也就是本次实践研究的前一个学期,与《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在时间安排上很接近,课程性质也类似,用它作前测能反映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情况。
  
  两组学生前测均数的差异没有统计学上的显著性,所以实践分组是同质有效的。
  学生问卷调查(后测结果)。在《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结束之后,为了从学生“学”的角度了解教学的情况,研究者设计了学生的调查问卷。问卷采用集体发放、填写及回收的方式。实验班与对照班封闭式问题比较的结果统计见表3。
  
  从上述的统计比较来看,实验班在大部分项目方面要好于对照班。例如,在学习态度上,实验班几乎没有不学的现象;在培养动手能力方面,实验班认为有帮助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10个百分点;在培养学习能力方面,实验班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8个百分点,认为有一定作用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5个百分点;在培养与人合作能力方面,实验班认为作用很大的比例要比对照班高出8个百分点。这说明通过整合教学,学生的学习态度有了很大的转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在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动手能力方面也有所改善。实验班和对照班在对教材的评价方面没有很大的区别,说明在整合教学中,整合教材也不容忽视。在对于“先理论、后实践”的认识上,实验班和对照班的回答角度不同,对照班是在教学未整合的情形下,满意者只有7.5%,而不满意者占到22.5%,后者是前者的3倍;实验班是在教学整合的情形下,满意者占38.6%,而不满意者只占6.8%,约为前者的1/6。通过比较发现,实验班的满意率远远高于对照班,而不满意率大大低于对照班,说明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已有一定的成效,在一定程度上符合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获得了学生的认同。
  对本课程的意见与建议这一开放式问题的比较见表4。
  
  对照班教学中实验课时数为20,实验班教学中实验课时数为22,从实验课时量上来看没有大幅度提高,也就是教育成本没有大幅度提高,但学生的反映却截然不同。对照班有高达40%的学生认为实践教学欠缺,而实验班却没有一个学生提出这个问题。实验班有14%的学生对教学持满意的态度,没有人对教学不满意。而对照班没有人对教学满意,却有4%的学生对教学很不满意。实验班学生对教师和教学条件的要求更高了,因此,整合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本课题设计的整合教学实践方案对于高职理论加实验类型的专业基础课程来说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一个学期整合的教学,学生反映整合教学使他们有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在项目小组的整合教学中,学生自动放弃了双休日的休息时间,自发组织到长江、莫愁湖、栖霞镇等地收集水样,课余时间很多学生到图书馆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许多学生晚上到实验室准备药品,熟悉实验情况。整合教学也得到了其他任课教师的认同,通过这种教学改革,教师焕发出高涨的教学热情。当然,整合教学还需要其他配套的教学资源,例如教室、教材、教学资金的保障等等。(1)关于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由“形似转变为神似”。首先,理论与实验整合的教学还只是局限于形式上的整合。研究者发现,学生面对整合教学时还有些茫然。其次,理论教学与实验教学由不同的教师承担,会对整合效果产生影响。再次,因为教学场地的限制,整合存在着时空上的隔阂。(2)教材同样需要整合。对于学习者来说,教学最直接的媒介就是教材,没有教材的整合,教学整合只能是事倍功半。但是,教学整合是柔性的整合,而教材整合是刚性整合,有许多因素制约着教材整合,问题有待解决。(3)教学整合与工作体系接轨,指向职业岗位。《材料分析与检测》课程仍然属于学科体系,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教材都照搬高校《分析化学》课程。高职课程应该是基于工作任务的项目课程,即有些人认为的岗位课程。在以后的教学中,笔者将尝试按照岗位设置教学内容。例如,电镀液分析、化学镀液分析等,加入印制板过程检测、金相检测、飞针检测等内容,从而解决整合教学目的性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张立庆,等.培养学生科研开发能力的教学新探索[J].高教探索,2005,(4).
  [2]蒋庆斌,徐国庆.基于工作任务的职业教育项目课程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2005,(22).
  [3]李广洲,等.化学问题解决研究[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
  苗向阳(1971—),男,江苏淮安人,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高职学科教学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