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2007年第12期
关于《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
作者:宋丹霞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案例教学;作用;实施;完善
案例教学是在学生掌握了有关基本知识和分析技术的基础上,在教师的精心策划和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的要求,运用典型案例分析和解决某一具体问题,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工作作风、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的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但作为一种真正的教学方法,其形成和运用却发生在1910年美国哈佛大学的法学院和医学院。在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全球市场日益形成,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知识、人才的价值和作用日益显现,企业对人才的知识应用能力、反应能力以及决策能力都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案例教学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受到我国教育工作者的青睐。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性质及内容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通过对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介绍,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和手段。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企业对人的管理是最为复杂和棘手的问题,受很多心理的、情感的、环境的因素的影响。而我们的学生,尤其是没有工作经历的本科生,对书本上抽象的理论不能很好地把握与理解。因此,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和学习这门课程。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教学中的重要作用首先,案例教学有利于改革传统的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的填鸭式教学方式,可以很好地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较好地解决实际问题。其次,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在案例教学中,学生处于特定的情境中,在信息不充分的条件下对复杂多变的形势独立做出判断和决策,可充分锻炼学生综合运用各种理论知识、经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学会学习。在传统教学方式中,学生获得的是背诵、机械记忆、按标准答案答题的知识。而案例教学告诉学生,答案不是唯一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教师可通过有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自己查阅资料。学生通过分析和判断,积极寻找多种答案,获得自主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现实。最后,案例教学可促使学生学会沟通与合作。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要经过小组讨论、大组合作,采取“头脑风暴法”进行思维的撞击。在合作中互相沟通,在沟通中增进合作,可以为学生应对即将面临的职场竞争打下良好的基础。
案例教学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中的具体实施
案例教学的层次在《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设计中,主要有三个层面的案例设计。首先是微观层面,在讲课过程中,对于重要的知识点或者是有些章节的引入,可以采用小案例让学生进行思考,以便更好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这种案例通常不需要进行小组讨论。中观层面的案例设计是针对某一个或几个相关的章节讲授结束之后所设计的案例。这种案例通常需要学生事先阅读,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小组讨论,提交小组的案例分析结果。最后是宏观层面的案例,安排在整个课程结束之后,要求学生将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进行综合分析的案例。
案例教学的实施《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实施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案例。所谓合适的案例是指案例要有针对性,背景内容清楚明了,同时案例应该难度适宜。准备好案例以后,可先交给学生进行阅读和准备。教师将相关知识点或相关章节的内容讲解后,组织学生进行案例讨论。通常将学生划分成几个案例讨论小组进行案例讨论,引导和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的讨论并发言。讨论的思路一般可按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对案例事实和背景做出提要;陈述核心问题;分析限制因素;集思广益,提出变通的解决办法;找出最好的办法并说明理由。在经过规定时间的充分讨论后,要求学生将讨论结果写成书面的案例分析报告提交,同时要求按小组进行案例分析结果的陈述,最后由教师进行案例分析的综合点评。
解决《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措施
笔者通过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课程案例教学的体会和思考,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案例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分析及完善措施如下:
案例的选择案例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效果。有关人力资源管理的案例虽然较多,但是随着我国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和方法上的快速发展,很多案例已不能跟上时代的发展,缺乏时效性和针对性。有些案例仅仅来源于报纸或报告文学素材,没有从专业的角度进行撰写和审视,有些案例缺乏翔实的数据和清晰的背景资料说明,容易让学生产生歧义,不能达到预期的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在案例选择中应遵循几个原则:一是案例要有针对性,有具体的教学目标,有一个或几个理论点相对应。第二,案例要有时效性、典型性且难易适中,需要学生经过深入讨论才能得到答案。第三,案例需要有翔实丰富的企业数据资料,这就需要教师经常深入企业进行调研,获取第一手资料,并尽可能亲自撰写案例,确保案例背景资料的完整,具有可模拟性。只有教师对案例认真筛选和精心准备,后续的案例教学才能顺利实施。
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案例教学强调教师和学生的互动,任何一方没有进入角色都不能保证案例教学的有效实施。由于目前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生缺乏相关的实际工作经验,对于书本上的有关管理理论感觉比较抽象,认为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导致部分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尤其是案例讨论中表现不积极,很少发言或根本不发言,这当中不排除学生的性格原因,但更为重要的原因却在于学习兴趣不浓。因此,在案例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在调动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方面,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善:(1)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的环节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由,而应主动参与学生的讨论,鼓励和督促学生积极发言,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一般在教师的鼓励和要求下,即使非常内向的学生也还是愿意发言的。(2)在听取学生发表意见时,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观点,以免挫伤学生参与案例讨论的积极性。(3)在课堂上适时表扬一些表现积极的学生会起到很好的激励作用。(4)在课程评价中设置一定比例的课堂表现分数,并告诉学生每次在案例讨论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到最终的课程成绩。通过以上方式,学生参与案例教学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
教师的角色扮演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同样面临考验,很多失败的案例教学责任并不在于学生,而在于教师未能很好地扮演自己的角色。在案例教学中,教师通常所扮演的角色应该是“导游”、“导演”和“导师”。作为“导游”,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点;作为“导演”,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剧本”,即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作为导师,在学生的“表演”结束之后,要进行深入思考,做出合理的评价。教师应该对整个案例教学的节奏和进程进行把握,避免被学生所控制,在学生的“表演”偏离主题时,教师要适时提醒学生注意突出“剧本”的主题。教师还要合理挑选和搭配“演员”,保证课堂气氛的活跃,调动学生的情绪。以上对教师角色的要求,需要从事案例教学的教师不论从专业知识水平、职业素质还是个人人格魅力方面都要认真学习,不断提高。
[2]